張燕京
摘 要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發展,電子政務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中國信息化建設發展已經進入電子政務實質性應用階段。本文在論述河北省電子政務發展狀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設思路。
關鍵詞 電子政務 河北 績效評估 CIO
中圖分類號:D035.5 文獻標識碼:A
1 河北省電子政務建設現狀
當前,電子政務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很多政府機構逐漸認識到電子政務不是簡單的辦公自動化,也不是將政府信息在網站上單向發布,供公眾瀏覽,而是要有政府與公民間的交流,政府服務于人民的電子政務觀念,這樣才能發揮電子政務的最大功用。
河北地處東部地區,電子政務建設在近十年有了長遠的發展,但是與相鄰的北京、天津、以及南部的上海等城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十五”期間,河北省基本實現了信息化“十五”規劃制定的各項目標,一批信息化重大應用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部分領域信息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省信息化整體水平明顯提高。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還存在著諸多問題。
1.1 公眾參與度低
根據相關統計,河北的電子政務參與率比較低。2009年省級政府網站公眾參與指數排名表中,河北省公眾參與度為0.51,排名第16位,得分最高的北京市,在公眾參與度方面,河北的得分剛到北京的一半。雖然“中國河北”有“互動交流”欄目,其下也有“人民建議”“排憂解難”等,回應及時,但交流形式簡單,回復結果粗略,只是簡單的一兩句話,無法提高公眾參與的熱情,
1.2 網站建設落后
在當今環境下,政府網站是政府與人民交流的紐帶。政府網站的職能大體可分為信息公開、在線辦事、互動交流,在2006年國辦發布《關于加強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中,對政府網站又賦予“公益服務”的職能,由三個職能拓展到四個職能。但是很多政府網站做的很不好。有些政府網站的最新的政府信息竟然還是去年的,老百姓提的建議、詢問,回復的大多是請找有關部門,正在處理當中,敷衍了事。
1.3安全問題突出
對電子政務系統而言,信息安全越來越被人們關注起來。電子政務系統是供政府和公民使用的信息交流平臺,在這之上流動的有可以公開的信息,還有的是需要保密的非公開信息。隨著電子政務信息化的不斷發展,電子政務對于網絡系統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而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公共性帶來的不安全因素,使信息安全問題成為保障電子政務順利實施的核心問題。
2 河北省電子政務建設建議
2.1 轉變思想觀念,加強組織協調
電子政務不是簡單的辦公自動化,不是單純在網頁上存放政府信息。發展電子政務,首先要轉變觀念,電子政務,重要的是政務,發展“電子”,最終目的是政務,是有機的政務系統。電子政務系統是涉及面廣,技術和資金密集的系統工程,為確保系統發揮整體效益,必須在統一規劃指導下,遵照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協同建設,共同發展。電子政務建設“三分技術,七分管理,十二分協調”,管理很重要,協調更重要。
2.2 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平臺
現今信息時代,發展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很重要,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平臺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平臺,可以完善政務信息的公開,查詢功能。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平臺,可以建立政務信息公開意見箱,通過意見箱,政府部門可以獲取公眾對政府部門的意見、建議,并進行回復。建立政務信息公開平臺,可對各政府部門的信息公開程度,服務狀況進行考核。各政府部門可以實現統一平臺的政務信息的共享,減少信息傳遞中出現的誤差。
2.3 加強網站建設
一個政府門戶網站建設、運行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政府的形象,也影響著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河北省應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先進技術,完善河北政府網站。政府網站要以民眾需求為導向,關注民眾所關心的事,多發布民生信息,而一些政務信息的發布也要生動活潑,引起公民的興趣,信息不只是通過文字發布,也可以采取圖片,視頻等方式公布,對一些重大事件可以以專題的形式發布。
2.4建立和完善CIO制度
CIO是首席信息官的簡稱。所謂政府CIO,就是全面負責本部門政府信息資源管理、開發、利用以及與信息技術應用有關事宜的專職高官,處于決策層,具有組織協調和資源整合權力。電子政務投資巨大,應該有對其承擔法律責任,減少或防止投資風險的人。CIO制度在我國還是新鮮事物,只有少數一些省市在試點,河北省應該抓緊時機加快建立CIO制度。政府CIO的職責范圍是跨部門、并且有一定權限的,需要各部門的廣泛參與和配合。而在我國現行的制度下,各部門間的協作性不強,信息流動不暢,甚至存在人為的信息壟斷,以致在實踐中“信息孤島”等現象紛紛涌現。在國外,政府CIO是具有較高地位的,而在我國,CIO只處于中級管理層,還在技術層,尚未到達決策層,這對電子政務的發展很不利。河北在建立和完善CIO制度時,應該注意和解決這些問題,使CIO制度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2.5 建立績效評估制度和提高公眾參與度
沒有績效評估的電子政務,是不完整的電子政務。做好電子政務績效評估,首先要體系科學,要在績效評估中體現電子政務的目標;其次,要公開透明,可以讓被評估者查詢,如果做不到公開透明,會削弱電子政務評估的影響力,執行能力;評估指標、數據要做到統一、準確、易于理解,不同的理解會造成不同的績效評估標準;評估結果要能夠比較,通過比較可以找出問題,促進各自的發展;要及時評估,實行績效評估,是為了發現問題,促進進步,因此要及時評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績效評估不是為了完成工作任務。
發展電子政務就是要為民服務。加強公眾參與,可以減少政府決策的失誤,推動電子政務發展。首先,要解決數字鴻溝問題。信息資源在我省不同地區,不同收入階層差別很大,因此,加強公眾參與性,首先要解決經濟問題,使全省都能享受到電子政務的便利。在無法短時間內解決的情況下,要適當保留一些傳統的公民政治參與的渠道。第二、加強公眾參與意識,政府要從觀念和行動上予以支持。由于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人們對政府管理事務的參與熱度不高,而政府也總扮演著管理者而不是服務者的角色。政府要轉變觀念,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強公眾的參與意識。同時完善落實電子政務中的公民參與法律制度,使公民能夠依據法定程序實現經常化、制度化的政治參與。
3結語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的電子政務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而我國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運用起步較晚,因此,加快和完善我國電子政府建設迫在眉睫,電子政務的研究也越來越具有現實價值。建設電子信息政府,可以提高政府提供服務的效率,改善服務的質量。建設電子政務可有效地增強政府的公仆意識,更好地為納稅人服務。建設電子信息政府,可以實現一定區域內的行政機關的信息、管理制度等各種資源的有效共享。
電子政務代表了政務實施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但是,建立和完善電子政務系統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何況政務本身也在衍變、發展,再加上我省目前現有的條件所限,制約因素客觀地存在并產生作用,故而,電子政務建設的道路不會是一條平坦的道路。但只要我們正確分析、科學合理地決策,并充分利用國內外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經過各界人員共同努力,一定會使我省的電子政務建設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永樂,高松.河北先行一步.中國信息界,2005(9):12-17。
[2] 張永樂.激活電子政務——訪河北省信息資源規劃領導小組組長、省信息辦副主任甘中達,中國信息界,2005(9):18-21。
[3] 張永樂,高松.落實頂層設計--訪河北省電子政務信息資源規劃試點工作技術總顧問、大連圣達董事長高復先教授.中國信息界,2005(9):22-25。
[4] 張永樂.與蔡文海總工網談.中國信息界,2005(9):25。
[5] 喬立娜.加強我國政府系統電子政務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構想.電子政務,2009(6):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