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創板
摘 要 本文針對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通過E環境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詳實教學描述,闡述網絡多媒體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會成為架在教師、學生和課文間的一座橋梁,學生的收獲將是傳統教學所無法企及的,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優化了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 網絡多媒體 情境 空間 節奏 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集中字、圖像、聲音、動畫、影像為一體的網絡多媒體教學手段,正以全新的面貌迅速地滲透到教育教學領域,給教改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特別是語文閱讀教學引入網絡多媒體,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教學效果。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本人獲得一些體會和認識。
1創設教學情境,增強感知和理解
語文的閱讀教學,是純語言文字描述,需學生結合自身的經驗建立具體可感的形象,但這種形象的形成是支離破碎,不完整,模糊的,它限制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利于學生的審美活動,而網絡多媒體集圖、文、聲于一體,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溝通了現實,引發聯想和想象,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可感的、動態的畫面,成為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根據網絡多媒體的這一特點,結合閱讀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與之相應的網絡多媒體加以渲染,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拓展教學空間,促進聯想和想象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對作品的主題,人物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等知識的理解,全憑教師的語言表達,師生間互答來獲得理解,教學受到時空的限制。教師仍有沒講全、沒講透的感覺,而學生卻意猶未盡。運用網絡多媒體進行教學,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可以縱論古今中外,對我們所需的信息,輕輕點擊鼠標,便可呈現于眼前。通過直觀可感的形象,無需教師的長篇大論,學生已了然于胸。
如教學《項鏈》時,先放一段電影剪輯,然后以圖片展示作品主人公瑪蒂爾德還項鏈前后兩個肖象畫面。不同的時間(相隔十年),不同人物形象出現在同一組畫面中。通過對比,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巨大變化——以前的瑪蒂爾德美麗、豐韻、嬌媚、聰明。而現在,卻未老先衰,滿頭銀發,臉上刻滿皺紋,目光呆滯,神情麻木,使讀者產生假想,深深地體會到人物在這十年的還債歷程中的辛酸和艱難。借助于網絡多媒體教學,拓展了時空的局限性,又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益。
3調節課堂節奏,增強注意與趣味
節奏無處不在,它存在于無限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語文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有效地控制教學節奏,就可以把握學生的感知聯想和情感傾向,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注意力有一定的規律性。動感的事物,特定的音響,鮮明的色彩易引起注意,并且注意力在觀察對象熟悉后又隨之下降,如果此時轉換教學內容與方式,注意力又繼續保持集中。網絡多媒體為控制課堂教學節奏提供了便捷的方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采用科學的方法,設計一些課件,調節學生的注意力節奏,令其時而舒展,時而緊張,時而啟發思考,時而解除疑惑,使學生能在學習中形成有序的心理節奏,讓教學張馳有致,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4構建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主導,絕對地指揮學生,“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教師將自己精心設計的“精糧”灌輸給學生,是一種機械化、程序化的課堂教學。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間是教與學,互相平等的關系。網絡多媒體電腦網絡為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臺,實現了師生資源共享,一個教師可同時與全體學生進行對話,學生也可對教師的教學、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師生之間相互探討,加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課文閱讀教學更加豐富多彩。
如在教學《駱駝祥子》時,就在課件上制作了有關資料:作者的生平簡介,社會背景,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育設想,教學方法等,通過電腦網絡予以資源共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開闊的思路,獨到的見解令人振奮,教法上,有學生提出,教師提問題的主動權應下放給學生,組織大家討論,這樣更能體現學生思維的創造性。在問題設計上,有學生說“祥子最后的欺騙他人、逛妓院等等惡劣行為是自甘墮落的表現;還是祥子對這個社會的消極反抗?”等等,以互聯網的形式進行大討論,閃現出學生智慧的火花,課堂氣氛熱烈,有同學間的探討,有師生間的探討,真正達到了師生平等對話的民主氛圍,使學生學得輕松又實在。
運用網絡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與傳統方法進行語文教學相比有它的優勢,并且遠不止以上所述,但它畢竟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在運用當中仍有許多不足。
(1)制作的耗時性。一個課件尤其是一個好的課件,從腳本到材料的搜集,到最后課件的刻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所以一個教師一個學期一般難以制作幾個好的課件,這樣這很容易影響整體教學任務。
(2)增添學生的惰性。網絡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教師事先設計的,如果遷移訓練設計不好,上課時,教師只是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鼠標,完成各個教學步驟,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朝著課件指示的思路走下去,致使學生難以打開思維。久而久之,很容易滋生并增添學生的惰性。
(3)交流、演板的局限性。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師生情感的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但不少教師僅是一個網絡多媒體的操縱者,為完成既定的計劃,教師指揮課件動作,學生死盯屏幕,很少交流情感,甚至根本無時間讓學生上黑板演板,這樣的網絡多媒體無疑妨礙了師生的交流,這也是使用網絡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一大局限性。
網絡多媒體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是社會高科技發展的必然,也是教改的催化劑,更是教學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作為教師應主動運用高科技的教學手段,勇于鉆研探索,充分發揮它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使之成為架在教師、學生和課文間的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