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冷露
【摘要】目的 觀察洛沙坦治療充血性心理衰竭時對患者左心功能的影響,為后期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間門診收入的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依那普利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給予洛沙坦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一般情況。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在心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前后在左心形態學變化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洛沙坦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可顯著改善患者左心功能,無副作用,安全性高,值得進一步推廣及應用。
【關鍵詞】洛沙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13-0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肌的收縮功能或是舒張功能出現障礙,排心血量下降,血液無法滿足正常的新陳代謝,體循環與肺循環出現淤阻進而造成心臟衰竭。心衰患者常常表現出心悸、水腫、氣促等現象,嚴重者甚至死亡,該病每年的病死率高達60%[1],若不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則會引發更嚴重的問題。筆者特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間對我院收治的80例充血性心理衰竭患者進行研究,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間我院門診收入的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56.9±7.6)歲;合并疾病:肺心病9例,冠心病7例,高血壓心臟病24例。研究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47-75歲,平均年齡(57.2±7.4)歲;合并疾病:肺心病10例,冠心病6例,高血壓心臟病2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合并疾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病例選取標準
本組80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收入確診,選擇年齡大于18歲,心功能分級在Ⅱ-Ⅲ級,原發病為冠心病、高血壓、高心病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
1.3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低鹽飲食、洋地黃、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對癥治療。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由浙江一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依那普利(國藥準字H10960145)10mg/次,每日一次。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由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洛沙坦(國藥準字J20120045)50mg/次,每日一次。
1.4觀察指標
采用超聲心動圖對以下指標進行檢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短軸縮短率(△D%)、心率等心功能指標,并測量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Ds)、左房收縮末期內徑(LADs)、室間隔舒張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張末期厚度(PWTd)。
1.5統計學處理
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均由我院數據處理中心專門人員進行,保證數據真實性與科學性。初步數據錄入EXCEL(2003版)進行邏輯校對與分析,得出清潔數據采用四方表格法進行統計學分析,分析結果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詳見表1.
2.2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形態學變化,詳見表2.
3結論
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是心臟病最嚴重的階段。心力衰竭的發生機制主要為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及交感神經發生過度興奮導致心室重建。心室重建是通過細胞機制與分子變化引發心肌的結構、功能及表型發生變化的過程。心肌出現損傷后,多種細胞因子及內源性神經分泌物將會被激活,以上物質在長期、慢性的激活過程中會促進心肌的重建,從而加重了心肌的損傷,導致心功能下降,形成惡性循環[3]。需要改善此類情況的發生,則必須進將神經內分泌的改變徹底阻斷。
近年來大量研究證實,長期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治療心力衰竭,并不能完全抑制心臟組織中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這是由于總血管緊張素Ⅰ(AngI)的轉換中,ACE僅起很小部分的作用[4]。同時,ACEI具有明顯的藥物毒副作用,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無法耐受的干咳、血管性水腫,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洛沙坦屬于一種AT1受體拮抗劑,是非肽類競爭性、特異性的AngⅡ,其治療心力衰竭的作用機制是洛沙坦對AT1受體具有高度高選擇性,其與AT1受體的跨膜區內氨基酸互相作用,占據了氨基酸中螺旋狀空間,從而阻止了AngⅡ和AT1受體之間的結合,最終在受體水平對AngⅡ促使的心血管效應產生阻斷作用[5]。因為AT1拮抗劑對緩激肽降解無阻礙作用,所以幾乎不引起低血壓、咳嗽等不良反應。相關學者[6]通過對洛沙坦治療心力衰竭療效的觀察中發現,洛沙坦可將心衰總危險性降低48%,說明洛沙坦可改善患者生存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前后在左心形態學變化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心功能治療后較治療前均有顯著變化,但兩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更好地證明洛沙坦可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以及左心心形態學結構,且無顯著藥物副作用,說明洛沙坦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值得在后期臨床中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葉愛華.加味真武湯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醫藥指南,2013,(35):200-201.
[2]蔣伏平,龔和禾,陳霓紅等.米力農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漿NT-pro-BNP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4):6250-6251.
[3]張潔芳,曹彥敏,孫家安等.腦利鈉肽輔助厄貝沙坦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2,33(6):855-857.
[4]朱海霞.米力農與美托洛爾治療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對比及相關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8):4413-4415.
[5]夏曉芬,趙紅娟.小劑量多巴胺聯合呋塞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9):110-112.
[6]Ramchandra,R.,Hood,S.G.,Watson,A.M.D. et al.Central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blockade decreases cardiac but not ren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in heart failure[J].Hypertension,2012,59(3):63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