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云仙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對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術術后抑郁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間在我院行子宮切除術治療的40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和對照組各20例,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對照組疼痛評分、焦慮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后(P<0.05),且觀察組(32.15±4.5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42.79±6.81)分(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并發癥率依次為(7.02±1.46) 天、(11.76±0.51)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1.45±2.36)天、29.41±0.68 % (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子宮切除術的子宮肌瘤患者行心理護理能夠降低其焦慮程度,改善其術后的心理問題,縮短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率,值得臨床廣泛推廣。
【關鍵詞】子宮肌瘤;子宮切除術;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153-01
子宮肌瘤是婦科臨床常見病之一,多發于育齡的30~50歲婦女,發病率5%~50%,有時甚至達到70%[1]。子宮動脈栓塞術雖療效確切、創傷小、預后良好,但復發率高[2];子宮切除術復發率低,可有效避免宮頸殘端癌的發生,對有子宮肌瘤癥狀、不考慮生育,肌瘤多且大并有可能發生惡性病變的患者是個較好的選擇[3],但由于手術會對卵巢功能血液循環等產生一定影響,患者術后多伴有焦慮等情緒問題,影響患者的預后質量。本文旨在探討行子宮切除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期能夠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間在我院行子宮切除術治療的40例子宮肌瘤患者,上述患者均經均經B超或CT或MRI以及DSA確診。平均年齡為38.27±4.29歲,肌瘤大小介于2.6cm×3.0~ 12.5cm×11.0cm之間。采用隨機數字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0例,經統計,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包括:1)詳細告訴患者子宮切除術治療的方式和臨床應用歷史,告知我院行子宮切除術的歷史,并舉例介紹過往成功案例,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2)術前與患者多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顧慮,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并陪伴患者完成各種檢查,細致告知患者手術準備注意事項,檢查患者完成質量,讓睡眠質量不佳的患者適量服用安眠藥,保證患者的睡眠時間以及質量,提升患者的精神狀態。患者進入手術室時必然產生緊張焦慮等情緒,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其緊張情緒;3)術中時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并進行安撫,指導患者配合臨床醫師進行手術,縮短手術時間,緩解其緊張情緒;4)術后給予患者詳細的飲食、活動指導,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愛,發動患者丈夫、父母等家屬與患者進行溝通,讓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加速恢復。
1.3 評價指標
本研究確定的評價指標包括疼痛評分,焦慮自評分,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率。疼痛評分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4]: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疼痛,7~9分表示程度較重的疼痛,4~6分表示中等程度的疼痛;1~3分表示程度較輕的疼痛,0分表示完全無疼痛;焦慮自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定[5]:其中≥70分為重度癥狀,60~69分為中度癥狀,50~59分輕度癥狀,<50分為無癥狀。
1.4 統計方法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 數據統計包分析,計量數據采用 ±SD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數據均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對照組護理前疼痛評分為5.38±0.84,5.27±0.83,護理后疼痛評分為3.16±0.83,4.56±0.76,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對照組護理前焦慮評分為58.57±6.12,57.58±5.92,護理后,焦慮評分為32.15±4.57,42.79±6.81,護理后,兩組焦慮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住院時間 7.02±1.46 天,對照組 11.45±2.36 天、并發癥率觀察組 11.76±0.51 %明顯低于對照組 29.41±0.68 %(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子宮肌瘤多發于已生產分娩婦女,但由于對疾病認識不充分,擔憂失去生育能力,影響日后生活質量等,多伴有焦慮、抑郁等情緒,導致患者治療積極性降低,醫囑遵從性降低,預后質量降低。臨床研究表明,心理干預護理措施能夠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緒,提升患者的醫囑遵從性。
本研究中,給予觀察組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全面了解了子宮肌瘤以及子宮切除術治療,結果顯示,患者術后疼痛率、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率以及內心的焦慮、抑郁等情緒都明顯好轉,相比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提示,心理護理對于子宮肌瘤患者的疼痛改善、預后恢復、心理問題調節有較大的幫助,可廣泛應用于臨床。
參考文獻:
[1]崔滿華, 許天敏, 孫大偉, 等. 子宮肌瘤手術治療適應證及手術范圍選擇[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1, 27(7): 488-491.
[2]張崇敏, 繆光蘭, 郭啟碧. 子宮切除術后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指導[J]. 護士進修雜志, 2004, 19(8): 737-738.
[3]王愛民, 張月鮮, 劉風, 等. 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焦慮評估及心理護理[J]. 護理學報, 2009, 16(4): 75-76.
[4] 李晶. 婦科手術患者術前心理干預護理對鎮痛效果的影響[J].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1, 28(4): 518-519.
[5] 蔡俐瓊, 王澤華, 董衛紅, 等.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焦慮, 抑郁狀況調查[J].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1, 6(4): 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