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軼
所謂行為偏差生就是指學習差、行為表現差或是兩者皆差的學生。行為偏差生的主要表現為:思想品德不高、沒愛心、責任感較弱、義務感差、心理不健全、叛逆、自由散漫、經常犯錯等,具體表現可為抽煙、喝酒、不尊重老師、影響課堂紀律、沉迷網絡游戲等。這部分學生雖然很少,但其破壞性卻非常強,有時甚至會對班風或學風造成影響,從而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為此,必須對偏差生進行轉化,爭取使每一名學生都成才。
一、行為偏差生形成的原因
行為偏差生一方面影響了教師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也影響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同時還可能給社會帶來一定危害。行為偏差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其也有形成的原因。
第一,家庭原因。父母是影響孩子的首要因素。對于孩子來說,父母既是生他養他的人,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言行會對孩子造成直接影響。若父母的綜合素質較低,就很難勝任培養孩子、指導孩子的重任。據調查,很多行為偏差生其父母就存在賭博、嗜酒等不良行為,這些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影響。有些父母性格較差,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缺乏耐心,有些父母文化水平較低、見識較少,不但難以在學習上給予孩子指導,而且在孩子的成長問題上也難給予幫助。部分行為偏差生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而很少管教或關心孩子,通常只是給他們錢,而缺乏與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有些行為偏差生的父母外出打工,將孩子托給家中老人看管,由于老人過于溺愛孩子而使得孩子缺乏管教,導致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第二,學校原因。很多學校只注重升學率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很多教師只注重教學,而很少去了解學生的生活、思想、煩惱等,更別說對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工作了。有些教師甚至一遇到學生犯錯就訓人,導致學生缺乏關心,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時甚至還會使學生產生敵對情緒,反而促使了偏差行為的產生。
第三,社會原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也不斷發生變化,思想意識也不斷改變。其中不乏很多消極因素,使學生產生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導致學生偏離健康的成長道路。此外,不良的影視作品也會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影響。
二、轉化行為偏差生的措施
行為偏差生不但會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困難,而且也會對學生自身造成直接影響,如果不能對其加以輔導幫助,糾正其行為偏差,那么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須采取一定措施轉化行為偏差生。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每個班都有成績好和成績差的學生,當然也有調皮搗蛋的學生。學生的不同個性及不同差異的形成都有著主觀及客觀原因,但是很多教師只將差異歸結于學生的主觀原因,從而使得學生間的差異不斷擴大。但是據研究表明,只有極少數人存在大腦缺陷。因此,要想減少學生間的差異,教師就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通過教育的手段來提高學生思想品德。
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行為偏差生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極度缺乏自信心,自然也就難以形成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很多教師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卻很少注意這一點,也很少鼓勵差生,有些甚至會諷刺行為偏差生,嚴重損害了學生自尊心,導致學生自信心受挫。因此,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善于發現行為偏差生的興趣、特長,對于學生的正確之處要給予肯定,并鼓勵行為偏差生參與學習。
第三,把握好轉化時機。進行心靈的溝通及交流是轉化行為偏差生的最佳方法,因此,教師一定要善于觀察學生行為,分析學生心理,把握最佳的轉化時機。學生在犯錯之后,心理難免失去平衡,有些甚至會產生憂慮、恐懼感,其最希望得到的是諒解。此時教師若能以寬容、親切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正確分析當事人的錯與對,行為偏差生必然會接受教師的指導,從而改正其錯誤的行為。
第四,言傳身教。以教師自身行為影響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而職校學生又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其通常會將自己尊敬或仰慕的人作為自己學習的楷模而不自覺地模擬其行為及言語,因此,在轉化行為偏差生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給行為偏差生樹立榜樣,以自身行為影響學生,使其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處并及時改正。在日常生活及工作當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自身的行為及言談舉止,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
現在很多職校是一種大眾化的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因此,不管是從生源質量方面來看,還是從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來看,其都會存在很多行為偏差生。行為偏差生的產生不但受父母的影響,而且還會受學校及社會的影響。極力轉化職校行為偏差生,使其能夠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江蘇省張家港工貿職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