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勇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32-02
教育就是為了提高人的素質,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而心理素質教育與數學教學的關系甚為密切。一方面,部分學生由于心理素質欠缺而學習潛能的發揮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精心組織的教學活動,又能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尚的人格情操。試從以下三方面探討:
一、加強思維品質的訓練
1.嚴謹踏實
初中生由于受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等因素的限制,思維不嚴謹踏實的現象常會出現。例如:由于概念不清造成的思維混亂,由于忽視定理、公式成立的條件,在判定、推理中造成失誤等。要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除教師講課中的表率作用外,還要引導學生確切地理解概念、公式、法則、定理的含義并能正確表述。
引導學生追查運算錯誤,常常能找出知識上的失誤。例如:學生易混淆點到直線的距離,誤認為距離是線段的長度。
2.思維靈活
思維的靈活性是指思考問題時,能對客觀事物作出敏銳快速的反映,它反映了思維活動中的反應速度和熟練程度。例如: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是一提二代三叉乘四分組:又如平面幾何中證線段的比例式和等積式,盡管題目繁多變化各異,基本方法就是:(1)找相似形;(2)找第三個比;(3)應用四大定理。
3.思維深刻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進行抽象概括,透過復雜的現象把握問題的本質,抓住問題的核心。教學中要重視概念的形成過程注意隱含條件的發掘,引導學生對一般規律的探索,加強聯想訓練,逐步培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提高思維的深刻性。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思維培養和能力提高的內在動力。它是求知的向導,是成功的先兆。在諸多非智力因素中,興趣處于一種特殊的位置,具有特殊的作用。興趣可激發感情,喚起動機,培養意志,改變人的態度。教師的教學能否獲得豐碩的成果,教學效果能否提高,關鍵在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時,利用古今中外數學家攀登科學高峰的事跡,結合教材講一些與所授內容相關的數學小品,既可開拓學生的知識面,又可引起其對數學的足夠重視。
2.加強直性教學
初中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過分抽象的問題,學生往往會感到乏味而百思不得其解。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而且還很枯燥,是影響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大障礙。如能加強直觀性教學,學生便會樂此不疲。所以教師若能對數學教材巧妙地安排,對問題巧妙地引導,創設一個良好的思維環境,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十分有益。例如:在講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時,先在黑板上畫一個圓,然后用一自制的圓形硬紙片在黑板上由遠而近向所畫的圓移近直到兩圓同心為止,這樣,通過演示,使學生明確了圓與圓的五種位置關系,而激發了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明確學習目標
教學中,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實行分類培養各得其所,促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同時,要按照課時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掌握什么知識技能,解決哪類問題,并及時檢查和矯正。
三、培養健康的情感
初中生重感情而且可塑性強,因此,情感教育是培養非智力因素的關鍵。
1.積累成功,互相激勵
情感是產生動機的內部因素,教師應從學生的“成功的喜悅”中培養興趣,激發動機讓學生從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培養數學的學習信心,他們在欣賞自己的成功時,就在進行興趣的自我培養。
初中生活躍好勝,如果在教學中組織集體活動,使學生相互激勵有助于克服教學難點,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學習的情感。例如:初學平面幾何不容易寫好論證,可以請幾個同學板演,再由同學討論修改,其效果勝過詳細批改作業。又如運算法則似乎不難學,卻又容易用錯,可組織“無差錯比賽”。
2.減少焦慮,經受挫折
美國一位兒童心理衛生專家曾經說過:“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遭受挫折很少的孩子長大后,由于不適應激烈的競爭和復雜多變的社會而會感到非常痛苦。事實說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多經歷挫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能很大程度上訓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為以后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教師為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也要得法。不少學生由于成績一般,常受人歧視,自抱自棄現象嚴重。對此,教育者只能傾注慈母般的愛,才能使他們那顆枯萎的心復蘇。對待他們的簡單提問不能厭煩,而要耐心講解使其高高興興離去,絕不可漠不關心。甚至抓住他們的一點錯誤大聲訓斥,不顧及他們的自尊心。
學生學習中,有時會出現成績不佳或怯場現象。教師應幫助學生正視挫折、具體分析、找出方向,避免因壓抑而動搖信心。從而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
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最好的辦法是搭建活動的舞臺。因為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他們成長的自然需要,所以體育游戲能夠培養孩子們強健的體魄,活潑開朗的性格,勇敢、機智、堅毅的品質,聰穎的智慧。比如:在體育課上多組織“二人三足”、“攻關”、“丟球”、“大魚網”、“趕鴨子”、“跳皮筋追人”等活動。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鍛煉學生的體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增強了學生的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耐挫折能力。
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期地、堅持不懈地努力。因此,每一節課都應該靈活地調整學生的心態、學習方法、解題策略等。實踐證明,學生的興趣與教師的感情密切相關。因此,通過老師的言傳身教,一定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