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煥春 熊鷹 齊昕 劉嘉夫
【摘要】“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僅是對自身的優化與提高,也對相關專業課程的建設起推動和促進作用。高職高專“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建設主要體現在先進的課程設計的理念,適應行業需要的設計思路,教學內容體現實用和夠用的原則,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多樣式的教學手段相融合,并且建立立體化的教材體系,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學團隊,建設網絡資源共享平臺。
【關鍵詞】水分析化學 精品課 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181-02
2003年教育部頒發了《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旨在建設一批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的示范性課程。自此,精品課程的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2003~2005年是始建階段,課程本身的水平作為評審的重點,即要求是課程中的“精品”;2006~2007年是沖刺階段,評審開始強調精品的資源,也是從此時開始高職高專的課程與本科課程開始分開進行,其評審指標及標準從高職高專的課程特點出發,明晰了高職教育辦學的定位,利于教學改革的深入進行,也極大的增強了精品課程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2008~2010年為普及階段,更側重于“精品的共享”。經過近10年的建設,精品課程以較快的速度和較大的規模得到了全面的發展,逐步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的精品課程體系。
高職“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是體現水利及環境類高職特色的示范性課程,本文就高職院校如何開展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建設,以期實現資源共享,并能夠體現出培養特色人才的需要,提出思考。
1.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1.1 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圍繞職業崗位能力,基于項目化任務為載體設計教學內容,課程內容以分析化學以及儀器分析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學中做,做中學,知識在學中積累,能力在做中提高。并且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能力,并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訓練和自我學習、與人交流、與人合作、信心處理等職業素質的訓練,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在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基礎上設置課程。
1.2 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在教學中通過崗位分析,在對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和職業素質的養成,針對不同的環節,采用恰當的教學法,有意識、有步驟地將職業能力訓練和職業素養的養成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
(1)“任務驅動、項目引導”的教學設計
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突出“任務引領、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引入真實項目,強調技能培養,采用理論體系講授、案例穿插講解、分組討論、實地調查、實踐操作、學生課外查閱相關資料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在不同環節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將實踐性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貫徹“教、學、做”合一的教學原則,使學生掌握無極及分析化學各環節所需技能。
(2)“職業能力培養”教學設計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基本技能訓練為重點、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為主線的教學設計理念:注重學生職業道德的養成訓練和自我學習、與人交流、與人合作、信息處理等職業素質的訓練,從而使其具備一定職業素質以適應不同的工作崗位環境。
(3)“以考促學,以賽促訓”的教學設計
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與教學評價體系,采取階段性測試及過程性考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職業技能競賽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力,從而達到理論知識的積累提升和實踐技能的熟練規范。
2.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內容的構建
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既能滿足不斷更新的前沿知識的需要,又能高效的完成水分析化學本身課程的教學任務,應根據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及目標,以及職業技能需求的針對性設計教訓內容,將教學內容與職業崗位技能需求緊密結合,對教學內容和實驗內容進行甄選與整合。精選水分析化學中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基礎應用為重點教學內容,體現高職教育“理論適當、夠用為度”的原則,爭取做到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并及時的補充水分析化學中的新方法、新儀器和前沿內容,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水分析化學發展的最新動態。
在水分析化學實驗內容選擇上,既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又要增強學生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能力,在實驗過程中使學生養成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提高其學習的創新性,培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因此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內容既注意培養學生掌握必須的理論知識,又注重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調在實踐中掌握原理、方法和理論知識,體現知識、能力、素質培養“三合一”特征。
3.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
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教師隊伍的建設,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建立一支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適宜、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學團隊是課程建設的前提,也是其能夠順利建設的保證。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措施是:邀請校外的教學名師及國家級精品課程的負責人來校介紹經驗和體會,并且派教學團隊的教師外出參加培訓、進修;鼓勵教師申報省、部、校級的教研教改課題和項目;支持在職教師進修和訪問,到企業掛職鍛煉,提高團隊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多渠道的提高教師團隊成員的教學、科研水平,形成合力的職稱結構、知識結構。
4.課程教材的建設
教材是聯系教與學的紐帶,是教與學之間的信息載體,其質量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的教材應該形成立體化的教材體系。不僅要有主教材,還要有相應的參考書、指導書、試題庫等,并且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也為了更好的與后續課程對接,還應編寫針對性、操作性更強的課程講義及實習、實驗參考資料。教材也不僅有紙質的,還要有電子教案、電子課件、課程錄像等網絡資源。
5.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
本課程教學開發“基于項目引導”的創新教學模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了“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踐為中心”三個中心,堅持以“操作技能”的培養為重點,在實踐中將相關的理論知識逐步滲透,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用理論來解決,使學生在教中做,在做中學,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變被動學習成為主動學習。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高道德素養、自主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覺、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學應理論聯系實際,解決一些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生產等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學方法是保證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環節。在《水分析化學》的講授過程中非常重視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改革,在課程建設中,不斷改進完善。以啟發式的課堂教學為主,輔以集中討論、個別提問、課后留思考題的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不斷的完善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改變過去一次性考核評價機制,逐步形成以過程考核為主的方式,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獲取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以能力考核為主。
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結合自身實際,堅持“基于項目導向”的原則,以實際工作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務為目標,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
6.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
現在精品課程的建設處于“精品共享”的時代,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是精品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首先要能滿足為教師和學習者提供雙向服務的基本功能要求,教師能夠從平臺上備課、下載、瀏覽相關的教學資源,而學生可以在此平臺上查閱電子教研,教學課件,課程學習的標準和要求,習題及習題指導,實驗及實驗指導,能夠提供完整的授課視頻錄像,需要時可以隨時下載。為了提高學習者學習的效果及熱情,還應提供在線答疑、專題討論等項目,并能夠實現在線自測。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應該是開放的系統,學習者不僅有在校的學生,而且還有社會成員,因此平臺上的共享資源應呈現不同的形式,如圖文、動畫、聲音等,并且平臺上的所用的工具軟件,應該操作簡單,使用方便,使不同層次的學習者都能夠應用自如。
高職“水分析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完整的質量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需要團隊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不斷的優化整合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發展特色教材,完善網絡資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才能建成真正的“精品”。
參考文獻:
[1]顏星.文山學院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認識——以“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程為例[J].文山學院學報,2013,26(1):104~107.
[2]古天明,徐亞吉,方明,等.精品課程重在建設——以成都大學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2,26(1):90~01.
[3]李代勤.精品課程建設的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12):176~177.
[4]鄭海濤.高等學校精品課程信息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5(33):9473~9474.
[5]丁華,姜海勤,高職“高等數學”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31(1):78~80.
作者簡介:
馬煥春(1979-),女,滿族,河北秦皇島人,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