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繼古
【摘要】師生關系緊張、教育的公共形象下降,教師壓力過大、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等一直是倍受人們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學校教育工作者教育價值觀的“缺失”或“失真”。校長是學校的核心和靈魂。面對教育新形勢,校長要形成教育價值領導意識和教育價值領導力,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轉化成學校師生的“共同愿景”,在塑造和諧校園文化中引領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關鍵詞】校長 引領 教育價值 觀轉變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203-02
當前,踐行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校園,發展均衡教育等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熱門話題。而師生關系緊張、師德問題、教育的公共形象和信任感下降,教師壓力過大、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片面教育、過分統一的教育、對后進生的失望暗示、問題學生不斷增加等一直是倍受國人關注的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固然是復雜的、多方面的,但追根究底,根本原因是教育價值觀的“缺失”或“失真”。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是學校的核心和靈魂。面對新課程與教育新形勢,小學校長如何引領學校實現教育價值觀的轉變,是當前學校變革所提出的新挑戰,也是小學校長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什么是教育價值觀
教育價值觀作為人們關于教育實踐和教育價值關系的根本看法,是指導、支配和評價教育行為和功效的核心觀念。教育價值觀是學校的精神和靈魂,它可以體現在學校的辦學宗旨、辦學目標、辦學策略,體現在校訓、校風、校規、校歌、教育理想、建校原則、辦學宗旨、育人取向、培養目標、精神偶像等方面。
二、校長為何引領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一切與學校有價值關系的人都對學校教育的價值抱有自己的看法或期望,如學生、教師、家長、校長、企業家、政府官員乃至所有的社會公民等。因此,學校教育價值主體和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價值觀從來都是多樣的,而非單一的。社會輿論對某些學校行為評價的不同及爭論,究其根源來說,就是因為不同的評價主體所持的教育價值觀的不同。但是,學校的存在和發展也需要有一定的學校共同教育價值觀或主要的教育價值觀的強力支撐。作為一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多元的教育價值觀的評價主體,學校及周邊的文化也是多元的,這就需要有一種教育價值認同系統,一種激勵全體教師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維系全體教職工團結奮斗、合力拓荒的精神紐帶,這就需要構建一套符合學校創業創新發展的共同教育價值觀來統領全體教職工的思想和行為。
三、校長如何引領學校實現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一)形成教育價值領導意識和價值領導力
先進的教育價值觀對內是凝聚力、向心力,對外則是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如果一位校長沒有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僅僅把學校當成是幫助學生升學的組織,那么整個學校的工作,不管是校內工作還是校外工作,就必然僅僅圍繞著升學來組織:凡是對升學有利的事情就去做,凡是對升學不利的就不去做。這樣的校長,必然會放棄他所本應該承擔的多樣教育職責,成為“應試教育”的支柱力量。一所學校的生命力,真正能長盛不衰的不在于它有多大的物理空間與多少資產,而在于它有多大的教育空間,是否有一種精神文化存在于師生的腦海與心靈之中,好的校長應該是學校靈魂或學校精神的闡述者、體現者、追求者和實現者。真正的教育家必須具有廣闊的教育價值視野、豐富的教育價值意識和卓越的教育價值領導能力。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多名副其實的“學校的靈魂”,充分地在學校管理和學校發展實踐中發揮其靈魂作用。
(二)關注教師生命質量
校長雖然也是“官”,但是不可有“為官心態”,否則,就會破壞校園氣氛的和諧。試想,當教師從校長那里感受到的不是渴望上進的熱忱,而是索然無味的無奈:當教師從校長那里感受到的不是信賴和尊敬,而是疏離與不屑:當教師從校長那里感受到的不是關愛和激情,而是冷漠與遲鈍……那么,久而久之,教師的內心就會變得麻木,教育教學就會成為無聊的勞役、機械的應付,校長與教師之間就可能是相互敷衍。其實,早有不少教育家曾經呼喚:請關注教師的生命質量!
為此校長要研究教師。研究每個教師的家庭背景和個性愛好,尊重教師的個性和獨特性。把教師琢磨透了的時候,管理的法子也便了然于心了。當校長是一個研究者、思想者,他的管理就能總從教師的生活世界生發,讓教師沐浴著人文管理的光輝。教師在校園中體驗愉快的時候,人格也會變得豐滿、健康;當教師走出校園之后,心底仍能懷感恩之心。
(三)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轉化成學校員工的“共同愿景”
如果先進的教育理念只是為學校的少數領導階層所接受,那還稱不上學校文化。校長要讓教師接受并深刻理解自己所信奉的教育理念,從而轉變成學校的教育理念,形成全校教職員工的“共同愿景”。教育理念不是擺設,也不是空喊的口號,要在實際行動中內化為教師自己的理念。正如袁振國教授所說的,校領導的偉大之處就在于能夠把這種新的、好的、代表文化發展的先進理念,轉化成為具體的、大家認同的觀念,形成學校具體的、可操作的目標,校長要和教師一起分享學校的“共同愿景”,要讓教師真正理解學校的發展狀況,清楚學校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前景,從而積極主動投入到學校的優質化建設中。
(四)在塑造和諧校園文化中引領教育價值觀的轉變
1.彰顯物質環境中的教育價值觀。優雅的環境,舒適整齊的校園,會始終給人一種暗示,讓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會感到賞心悅目,心情舒暢。在培育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價值觀的過程中,要在學校建筑、人造器物中表達、彰顯學校核心教育價值觀,讓人們走進校園就會感覺到自己獨特的意圖和構思。
2,強化現有文化中的共同價值觀。校長要非常關注員工的工作表現,對符合共同價值觀的做法予以及時肯定和贊賞,對不符合的則予以指出:重視榜樣示范的作用,塑造學校里的“英雄”,通過塑造名師和學生楷模來強化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顧明遠.論學校文化建設[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5).
[2][4]馬波.試論學校價值觀塑造[J].天津教育,2007,(9).
[3]李義勝等.理解型學校文化的特征及建構[J].高等農業教育,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