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洪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這個主陣地的主人應該是學生,這是不容置疑的。但,現實不容樂觀,往往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結果造成課堂教學復雜化,繁瑣化,形式化,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最近,我通過閱讀有關文章,了解到著名特級教師、全國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專家張慶先生的八字方針,對課堂教學如何回歸簡約化的問題做了深入探討。下面就談談自己對簡單語文和深度語文的認識。
一、關于簡單語文
崔巒先生曾說,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求發展,扎扎實實求發展,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后來,張慶先生提出語文教學倡簡、務本、求實、有度的八字方針,按照先生自己的話概括:“倡簡就是目標簡明扼要,過程簡潔明了,手段簡捷有效;務本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本,突出語文本體,用好文本提供的資源;求實就是教學真實,教學樸實,訓練扎實;有度就是要求有度,推進方式變化有度,拓展有度。”這就昭示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教語文,本本分分教語文,輕輕松松教語文。語文教學要還原本色,復歸本位,所選擇與設計的教學內容就是要在簡單而又深刻、簡約而又飽滿、簡樸而豐厚的閱讀教學中使學生學會說語文、講語文、讀語文、寫語文和用語文。
倡簡是張慶先生所提八字方針的核心,務本、求實、有度是實現倡簡目標的落腳點。但從我們接觸到的一些課例看,不少課堂確是有浮華繁復之嫌。課文沒讀幾遍,討論合作探究就來了,表演媒體展示就來了,個性化理解表達就來了。為了中看,課堂的彩頭是必須講究的:起承轉合要巧妙,教學語言要詩意,教學手法要新穎。課堂熱熱鬧鬧,似乎什么都有,走出課堂回味深思卻又感覺一切都那樣飄浮。如拓展無度,教師把課內與課外閱讀溝通連接,借助文本閱讀,課前搜集大量與文本有關的資料,課上大量引進。結果,課文的閱讀不深不透,有的孩子兩課時接觸下來,課文都不能正確流利地讀。但是引進的資料,除非是這個學生課外搜集的,他心里很清楚。在投影視頻上一閃而過,在課內也沒有得到落實,兩敗俱傷。文本沒扎實,課外閱讀也是蜻蜓點水。綜合無度,軟化學科邊緣,實現學科最大綜合,應該追求和探究。但若無度,便失去語文的味道。有位教師教《燕子》,提出:“第一段寫了什么?你還了解燕子是什么鳥嗎?候鳥有什么特點?大家討論討論。”美其名曰:“與自然科學結合。”又問孩子是什么鳥,益鳥,可以吃多少害蟲,糟蹋多少莊稼?拿出筆來算算,與數學課結合。第三段寫燕子動態美,第四段寫燕子靜態美。喜歡嗎?喜歡的畫燕子圖,唱燕子歌,跳燕子舞,與藝術教育結合。最后,老師叫五位小同學讀課文,都不能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閱讀課幫了科學老師、數學老師和音樂老師,真正忘了我們是語文老師。
有老師形容,現在的語文教學是亂花漸欲迷人眼,而真正的語文教學卻飛入菜花無處尋了。有的教師還打趣地說:“語文教學是個筐,什么東西都想往里裝。”
傳統的語文學習是很簡單的,無非讀讀寫寫,寫寫讀讀,還不是出現了那么多的文人墨客?
二、關于深度語文
在翻閱相關資料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關于誰深的問題,其邏輯鏈應該是:教師深——文本解讀深——教學中師生對話和理解深——學生深度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以能深,廣是前提,只有深厚廣闊的文化知識背景和社會生活閱歷,才可能深。的確,廣收博覽,才能信手拈來,應運自如;引經據典,才能妙趣橫生,融會貫通;書破萬卷,才能“胸藏萬江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為什么那些真正的特級教師無論上什么課,都很放得開,而不拘泥于怎樣的形式?我想這就和他們的內涵有關。
古人有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說法,著名學者季羨林追求的藝術風格是淳樸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涵。大師級的閱讀教學課,都是以教材把握為本的。往講臺前一站,兩三分鐘,四五句話,就營造了非常好的情感場。再加上圍繞重點目標扎實訓練,這樣的課往往被人稱道。而不是媒體運用多高,學生表演多精彩。
我認為,不管怎么深度,我們老師首先得有豐厚的底蘊,得把自己充實起來。只有自己具有深度解析教材的能力了,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才可以得心應手,才能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否則,一切都是架空的。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多花些時間在提高自己的文化積淀上。反思我們開展的一系列教研活動,我們何不貫穿一些文化進修之類的內容,久而久之,也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
新課標的實施,讓許多的課堂醉心人文。不是人文不好,而是教師實在缺少拿捏的手腕,把握不住火候,課堂于是在無效對話中呈現新質的“少慢差費”。在這樣的背景下,張老師提出倡簡,其實是一種回歸,語文教學本質的回歸。但這種回歸不是倒退,倒退到片面的語言訓練上。倡簡需要,把語文上出些深度同樣需要。先談倡簡的需要。表現為兩點:一是對于那些實在不能獨立鉆研教材,整合教學資源進行有預設的人文教育的教師,他的課堂還是簡單一些好,你少講一點,學生便多一些自由支配學習的時間,學好生字詞,多背些課文。二是現在的課堂太注意包裝。語言訓練、人文熏陶、板書、多媒體課件、課堂的起承轉合、小組合作辯論……于是有人感慨新課程的課差不多成了表演課。所以一些專家在講到課堂教學回歸簡約化這一問題時,一再強調,教學目標要簡潔明了,教學內容要簡約充實,教學環節要簡化樸實……在這樣簡裝的課堂也才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生成、充實。如果教師把課堂設計再設計,教學的流程精確到分分秒秒,課堂的命運只能是窒息而亡。其實,簡單語文與深度語文兩者并無矛盾。倡簡,簡的是復雜的結構,是冗余無當的訓練、引導,而課堂的智慧不能簡,絕對不能簡。深度語文的魅力就在于高舉智慧的火炬,照亮學生燦爛的人生前景。正如有的老師所說:簡單是一種智慧,簡單是以不簡單做背景……
總之,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一定要實行簡約化課堂,讓課堂教學回歸簡約本位。這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福建省安溪縣第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