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花
摘 要:小學教師在工作中的問題行為,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教師問題行為的產生既有普遍原因,又有特殊原因;既有教師個人因素,又有社會、家長及學生自身的因素。
關鍵詞:小學教師;問題行為;成因;對策;人才
教師的問題行為就是指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其教育對象所發生的各種有違教育要求和教育規律,可能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那些不適當的或不良的行為。小學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了重大貢獻,但不能否認,少數小學教師身上依然存在著問題行為。筆者在查閱了國內有關文獻的基礎上,就我國小學教師問題行為進行了分析,查找其成因,且就其成因提出了矯正策略。
一、小學教師問題行為的形成原因
小學教師的問題行為的形成,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
(1)傳統思想的約束。有些小學教師由于文化程度低,接受的新教育理念少而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教育觀念仍然存在于許多小學教師的頭腦,這樣使教師有了過大的權利。讓教師和整個社會都認為教師是名副其實的“評判官”,使得教師的許多問題行為和正當行為沒有了判斷標準,使教師的問題行為理所當然地存在著。
(2)學校管理中出現的失誤。教書育人是教師神圣的職責,學校應該對教師工作的各個環節要求嚴密。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學校評價教師的體制不完善,制度比較苛刻。例如,在教師評優選先上,多以個人情感為主,不具有民主性。
(3)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教師的社會地位卻沒有相應地提高,工作條件不盡如人意。小學教師更是如此。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將培養自己子女的焦點放在中學、放在高考,認為高考才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忽視了基礎教育。小學教師同樣被不同程度地忽視了,使教師失去心理平衡乃至產生嚴重的心理挫折,造成教師職業的倦怠和疲憊心理,產生教育工作中的錯誤態度。
(4)教師道德問題的存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教師隊伍中存在著令人擔憂的隱性流失,即師德的流失。有些小學教師只注重回報,忽視了自己應有的責任,見利忘義,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教育意識淡化;有些小學教師忽視了小學生的審美觀,在教學過程中不注意自身形象。小學教師素質不高也是產生教師問題行為的重要原因。教師素質不高還表現在對后進生缺乏耐心,教育方法不當;沒有樹立師生平等的意識等等。
二、形成良好的小學教師行為的策略
發現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為了減少甚至消除小學教師身上的問題行為,筆者在總結前人對此問題提出策略的基礎上提一些建議。
(1)多讓教師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社會在發展,教育在進步,教育制度在變革,許多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不能適應新的形勢。教師要樹立尊重和理解學生的教育理念,在師生交往過程中從平等的角度去對待學生,盡量使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小學教師應多看看關于教育類的書籍和刊物,接受一些教育的新理念,根除封建傳統思想的影響,改變“師道尊嚴”的觀念。
(2)多關注小學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對工作失去信心、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態度,是導致問題行為的一個主要原因。要矯正教師的問題行為,最有效途徑是加強和改善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采取正確方法,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使教師意識到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及個人生存的價值。二是調動教師關愛學生的積極性。關愛學生,提高教學質量、全面客觀地認識問題,樹立獻身教育的崇高理想。
(3)提高小學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近年來,國家重視教育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大力倡導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不斷努力提高教師在社會中地位。但應繼續改革相應政策,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提高教師的工資與生活待遇,改善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這樣優秀教師不會流失,更能吸引年輕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廣大的在職教師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在一線工作上盡職盡責。
(4)多對教師進行道德問題的教育。針對當前教育領域中教師職業道德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學校師德建設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要求,以熱愛學生和教書育人為核心,以“學為人師,行為規范”為準則,以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重點,弘揚高尚師德。學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力行師德規范,對那些師德不佳的教師要及時開導,開導無效的要嚴肅處理。
(5)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培訓。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教師專業化日益加快,教師的壓力也隨之加大。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教育決策者、學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2000年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對遼寧14個城市、167所城鄉中小學的2292名教師調查發現,51%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屬于中度心理障礙,2.5%的教師己經形成心理疾病。由此可見,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十分嚴峻。尤其是小學教師,因為有過重的負擔和壓力,所以造成身心疲憊,對學生缺乏愛心和耐心,對教學失去熱情,應該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并加強心理輔導。
雖然這些問題行為發生在少數小學教師的身上,但給教師隊伍的形象造成了很壞的影響,更對小學生構成了活生生的負面教育,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廣大小學教師應深刻認識到教育工作的特殊性,認識小學教師工作的重要性,堅定不移地對自己實行高標準、嚴要求,積極投身于教育事業當中,努力成為無愧于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參考文獻:
[1]馮江平.中小學教師問題行為及其改進[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0(1).
[2]李德俊.老師的問題行為與對象[J].現代中小學教育,1999(5).
[3]馬曉春.我國教師問題行為研究現狀述評[J].臨沂師范學院院報,2004(10).
[4]劉巖.從課堂上教師的問題行為看教師文化的重塑[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6).
[5]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寺子川教育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