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翻霞
【摘要】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主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更是至關重要。新課程最終要落實到教學中來,沒有教學,新課程終究只是一個靜態(tài)的方案,而不會是現(xiàn)實的課程。對于音樂這樣需要學生來體會和欣賞的學科,教師的作用更是無與倫比,任何其他人都不能替代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只有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才會更快、更直接地陶醉在音樂的美感中,感受音樂的美。在新課堂的四個基本要素學習準備、自主研究、質(zhì)疑思辨、整合提升中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學習準備 自主研究 質(zhì)疑思辨 合作分享 整合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218-02
在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親自感知教材,聆聽音樂。學生們從小都在聽音樂可是對于音樂欣賞到底要欣賞什么,需要怎樣去欣賞,學生并不是很清楚。所以,在音樂鑒賞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充分發(fā)揮。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學、聯(lián)系舊知識,初步獲得新知,然后轉(zhuǎn)向運用新知識,去解決音樂鑒賞在的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無處不在,體現(xiàn)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在整個課堂。教師恰當?shù)囊龑鸬疆孆堻c睛的作用,讓學生的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一、做好學習準備。做到有的放矢
很多學生認為音樂在高考中不考,就覺得音樂很好學,不必太認真。其實,學好它對于提高學生藝術(shù)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幫助。學生在學習它的時候首先要端正態(tài)度,這樣才會正確對待音樂課。在鑒賞音樂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準備工作,進行預習,了解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和知識,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會目標明確,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可以把所學內(nèi)容提高告訴學生,讓學生收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這是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的保障。例如在學習第三單元鼓舞弦動——豐富的民間器樂第六節(jié)《鼓樂鏗鏘》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收集有關我國民族樂曲中的很有名的打擊樂曲,讓學生去了解打擊樂的打擊方法,在這基礎之上教師再進行講解,學生就不會不知所云了。還有在學習《爵士樂》的時候,學生對爵士音樂接觸比較少,沒有太多的感性認識,更是需要學生做好準備工作,收集資料,感受并且體驗音樂。
二、進行自主研究。體會感由心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生對于音樂的感悟和鑒賞,必須要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和體會才會產(chǎn)生,才會讓學生感悟出音樂的美和藝術(shù)的魅力。教師做太多的講解,效果并不會很明顯。教師完全可以把自己從滔滔不絕的講解中解放出來,指引學生去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動起來去欣賞音樂。當學生親歷了學習過程后,學生才會陶醉在音樂之中。在學生進行探究的時候,教師需做好指導工作,幫助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真正實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在學習第四單元國之瑰寶一一京劇的第八節(jié)《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下需要學生進行探究的主要問題。如:大家有沒有知道《貴妃醉酒》故事情節(jié)的?京劇表演中除了“唱”,還有哪幾種藝術(shù)手段?京劇中的“打”和武俠片中的有什么不一樣?等等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懷著一顆求知的心去探索、去欣賞。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逐漸獲得新知的一個過程。教師需要設置好問題,并且在學生表現(xiàn)出疑惑或者不解時進行指導,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不斷質(zhì)疑思辨,對比音樂異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道路上也要不斷質(zhì)疑思辨,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對比不同風格和類型音樂之間的異同。學生的比較更多的時候都是表面的,這是則需要教師高屋建瓴地指導學生從哪些方面去辨別和分析。教師的指導會幫助學生撥開迷霧,更好地鑒賞音樂的無窮魅力。例如在學習第二單元腔調(diào)情韻——多彩的民歌的時候,通過學習《高亢的西北腔》,學生會了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學習了《獨特的民族風》,學生也會知道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的民歌特征;學習了《醇厚的中原韻》,學生會進一步了解民歌與創(chuàng)作歌曲之區(qū)別,以及民歌的音樂特點;最后學習了《飄逸的南國風》,學生也會鑒賞到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不同的音樂風格,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了之后再進行進一步的理解和消化,在頭腦中掌握每一種音樂的獨到之處。這也會讓學生了解民歌的共同特點就是源于人們的生活,并且反映著人們的生活。
還有在學習了第九單元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中,這一單元主要需要學生掌握的是《藝術(shù)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鋼琴音樂的奇葩》以及《標題性交響曲的誕生》,學生通過對他們的質(zhì)疑和思辨,會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聲樂套曲、練習曲與音樂會練習曲、以及標題音樂與非標題音樂的異同和特點。
四、科學整合提升。增強綜合素養(yǎng)
當學生學習了一些音樂鑒賞方面的知識后,學生會覺得紛繁雜亂,攪在一起沒有頭緒。太多的知識的堆積而沒有細致地消化會使學生慢慢變的盲目和倦怠。這時教師的作用就要充分顯露出來,教師需幫助學生理清頭緒,指導學生分門別類地把這些知識梳理一遍,讓學生在大腦中有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概念。這樣的工作學生獨立完成存在著很大的難度,而有了教師的啟發(fā)則會輕而易舉了。有時教師簡短的一個暗示或幾句話就會成為開啟學生思維的一把鑰匙,讓學生產(chǎn)生豁然開朗的感覺。教師的引導貴精貴專,而不貴多,只要引導的入木三分,在學生的腦海中就會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實現(xiàn)學生音樂鑒賞知識框架的構(gòu)建,從而增加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藝術(shù)修養(yǎng),使學生成為一個有藝術(shù)內(nèi)涵的人。
總之,高中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指導和點撥學生的主導作用,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探索,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動起來,主動地鑒賞音樂,感受音樂之美,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掌握音樂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審美能力。在課堂反饋階段教師要精心設計,以舊引新,在新舊之間架起橋梁,為學生自學奠定基礎使學生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和對藝術(shù)的更高追求。
參考文獻:
[1]趙延雨,淺談音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實現(xiàn)[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9.07
[2]郭建強淺談高中音樂鑒賞的有效教學方法和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