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玲 龔娟娟 苗雪 安歡迎 羅安才
【摘要】碩士研究生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范圍也由科研為主轉為了多元化就業。地方師卉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和培養機制和其他高校一樣以科研為主的單一的培養模式。勢必形成諸多不良情況的累積。在地方咖范院校中建立碩士研究生分類聯合培養模式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借鑒國內外研究生培養的成功經驗,結合地方師卉院校的條件,本著適應社會需要,提高碩士研究生的能力的宗旨,我們在如下幾方面對建立碩士研究生分類聯合培養機制進干了初步探討:1.改革研究生培養大綱,增加分類聯合培養內容:2.建立聯合培養導師庫,分類建立聯合培養模式;3.明確導師責任建立公平有效的評價機制:4.確定學生的主動地位,給予更多的選擇權。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 碩士研究生 分類聯合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3-0236-02
碩士研究生教育是學生本科畢業之后繼續進行深造和學習的一種教育形式。隨著教育的發展,碩士研究生教育也由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范圍也由科研為主轉為了多元化就業,走向了科研,教學和生產第一線。
地方師范院校和其他綜合大學有較大的差別,一般的地方師范院校都沒有博士點,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大部分進入了教學和生產第一線。以重慶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例,2010,2011和2012屆碩士研究生平均就業情況大概是:10%繼續攻讀博士,40%進入中學,10%進入地方科研單位,40%進入,企業和其他單位。
目前地方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和培養機制和其他高校一樣,是以科研為主的單一的培養模式,造成了研究生的用人單位認為現在的研究生和教學生產脫節,不能迅速適應工作。研究生本人也認為研究生期間沒有學到對工作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的累積將會對地方師范院校碩士研究生教育產生不良的影響。申請者認為只有從培養模式上進行改革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在地方師范院校中建立碩士研究生分類聯合培養模式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
國內外很多高校都對研究生實行分類培養,比如哈佛大學,佛羅里達大學等。具體的培養模式是:研究生進校不具體到導師,而只是具體到專業,一個專業的研究生是一個研究生班。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學校會給研究生提供很多的實習機會,研究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申請實習機會,這些機會包括到學校老師的實驗室,校外企業,還要校外的一些科研機構。研究生在這些地方實習一年到一年半,掌握相關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實習是國外大學的重要培養手段,研究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進行了分類培養。這種培養模式下畢業的研究生能更快適應社會,更快進入工作角色。
國外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有它的優點,但如果我們照搬過來,也會出現許多問題,比如碩士研究生不確定導師,不明確責任,就有可能研究生培養等同于本科教育,達不到研究生培養的目的。很多國內學校也開展了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比如產學研結合培養模式,國內外高等學校聯合培養的培養模式等等。各種培養模式都有其優缺點,只有適合自己學校的定位和具體情況的培養模式才是最好的培養模式。地方師范院校不同于一流高等學校以及綜合性大學,所以探索適合地方師范院校研究生培養的培養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借鑒國內外研究生培養的成功經驗,結合地方師范院校的條件,本著適應社會需要,提高碩士研究生的能力的宗旨,我們在如下幾方面對建立碩士研究生分類聯合培養機制進行了初步探討。
1.改革研究生培養大綱,增加分類聯合培養內容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都主要是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這種改革是不徹底的,要對研究生教育進行改革,首先要對研究生培養大綱進行改革。在大綱中增加分類聯合培養內容,并對分類聯合培養內容,實施手段,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補充和說明。
實施分類培養。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在課程設置、培養過程、學位授予、質量評估等方面建立不同標準,各學科在切合實際的標準框架內進行高質量、嚴要求的研究生培養工作。
實行學校碩士研究生導師為主,聯合培養導師為輔的培養方式。提升學生的選擇權,讓導師和學生都具有雙向選擇的權利。開展“主輔修制”等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校企合作”等多樣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動各專業與社會各界、國內外高校以及校內相關專業的廣泛合作與交流。
2.建立聯合培養導師庫,分類建立聯合培養模式
聯合培養導師庫的建立是聯合培養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建立一個高質量的聯合培養導師庫有利于研究生培養,有利于形成對高校,地方和企業都有利的多贏的格局。建立聯合培養導師庫時要全面、系統地了解具備聯合培養導師條件的教授、專家、學者的基本情況,并結合學校研究生培養模式的需求進行嚴格篩選,遴選出聯合培養導師。
根據不同的培養模式。主要建立以下四種類別的聯合培養導師庫:
第一類聯合培養導師庫是針對要繼續攻讀博士的科研型的培養模式的,主要由其他高校的博士導師組成,其他高校的博士導師作為聯合培養的老師一方面可以提高導師的指導水平,另一方面也為博士導師提供了選擇優秀碩士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
第二類聯合培養導師庫,主要針對希望進入地方科研單位的應用科研型的培養模式的,這類聯合培養導師主要由地方科研單位工作的戰斗在地方科研第一線的副高以上職稱的科研工作者組成。地方科研和高校科研有一定的差別,地方科研更注重應用性,這部分導師可以指導學生掌握一部分在高校里學不到的應用經驗,引導學生知識結合實踐。
第三類聯合培養導師庫,主要針對希望進入中學教書育人的教學型的培養模式,主要由有經驗的高級教師組成。中學的高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正好和大學導師形成鮮明的補充,讓研究生即有機會學到較新較深的專業知識,也有機會學到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學生將來到中學當老師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四類聯合培養導師庫是針對希望進入企業公司的應用型的培養模式,聘請各類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作為聯合培養導師,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在生產經驗上具有明顯的優勢,讓學生掌握一些生產上的經驗和技巧,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同時讓企業生產上的技術問題能有渠道反饋到高校,讓高校老師也有機會把自己的科研和生產聯系起來。
3.明確導師責任,建立公平有效的評價機制
第一,構建學校碩士研究生導師為主,聯合培養導師為輔的導師負責制
研究生首先以學校在崗的碩士研究生導師招收進來,稱為主導師,主導師的主要職責是將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緊密結合。導師的招生數量應主要由其所承擔的科研任務來確定,同時導師要依托科研項目為研究生提供一定的經濟資助。主導師要注重在科研活動中培養研究生。
研究生進校后,學校向學生介紹聯合培養模式,向學生介紹聯合培養導師庫中的聯合培養導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自己的聯合培養導師,聯合培養導師主要負責學生的理論聯系實踐,解決學生的實習和實踐需要。
師生雙方進行自主申報。導師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按研究方向、具體研究專長、預設指導研究生傾向等做細致描繪。研究生根據自身需求,讓導師的研究特長與自己的愿望相匹配。
第二,權責明晰,強化各種導師對于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責任。明晰在研究生培養中主導師和聯合培養導師的責任,同時在研究生招生和培養過程中賦予導師更多的權利。體現在招生環節上,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導師有錄取與否的決定權:在培養過程中,賦予導師根據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學業狀況和研究能力對個別研究生進行淘汰的權利:在資助上,為每位導師設立專門的導師賬戶,確保每個導師的資助經費用于自己所指導的研究生上,并有根據研究生各方面表現的差異確定不同資助額度的自主權。強調主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聯合培養導師是協同責任人,兩種導師對研究生都負有培養的責任,同時也負有資助的責任:
第三,建立同行評價為主,用人單位評價和畢業學生評價為輔的評價機制。研究生畢業時,由同行專家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發表文章,實習都方面進行評價,具體用百分制進行打分,這個評價占總評價的60%。等研究生畢業一年后,進行追蹤評價,讓用人單位和畢業學生對研究生學習階段導師的指導進行評價,這個評價占總評價的40%。綜合起來得到每個導師的指導得分,這個得分作為下一屆研究生招生名額分配的一個依據,同時和導師的績效進行掛鉤。
4.確定學生的主動地位,給予更多的選擇權
傳統的觀點往往認為,導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義務,對于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承擔責任,這種觀念在師生關系上則體現為傳統的師徒式關系,導師擁有較強的話語權,研究生處于從屬的、被動的地位。而當今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研究生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需要強調研究生的主動性,讓研究生盡早明確人生的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目標的培養模式和培養導師。給予學生多次選擇的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特長的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蔣紅燕,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式探討,2013,18:18.
[2]曾長秋,張慧.美國高校通識教育的做法及其啟示.中國德育,2010.(3):90-93.
[3]蔡袁強,戴海東,翁之秋,地方本科院校辦學面臨的困惑與對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96-101.
[4]劉云.李阿利,地方院校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現狀與發展,2010,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3):23-29.
[5]李向軍.我國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12;74.
[6]吳照金.對校企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模式的思考,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1):103-105.
[7]郁嘉祺.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模式及其運行機制的研究,2011,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8]牛智有,廖慶喜,李小昱.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促進研究生教育多樣化發展,高等農業教育,2009,2:75-77.
[9]張新廠.鐘珊珊,“產學研”聯合培養復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討,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作者簡介:
王林玲(1969-),女,漢族,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