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敏 羅威 邱紫劍
摘 要 藝術設計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將藝術和設計有機結合起來,主要是為了應用,所以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當前計算機技術已經發展到在人們的生活中無孔不入的情況下,藝術設計與計算機的結合更碰撞出了別樣的色彩。電腦藝術設計和傳統的手工藝術設計甚至說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形式,因為二者在操作形式、操作要點、設計步驟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二者相同的是,都具備了美的特點,也都是為了追求美而進行的有意識的活動。本文就由電腦藝術設計的特點引出話題,分析其優缺點和其美學特點。
關鍵詞 電腦藝術設計 美學特點 功能和形式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任何關于藝術的概念我們總是無法十分完整、確切地表達,這是由于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抽象的、情感的事物,有種只可意會的朦朧感。藝術設計亦是如此。我們通常認為,藝術設計是一項兼具美和實用雙重屬性的工作,它指的是將藝術的美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藝術的美變得更加實在。當然,藝術設計是一個很大的范疇,包括了很多的內容,也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藝術設計雖然偏重于實用功能,但是其美學特點仍然是其區別于一般的設計的重要表現。
1電腦藝術設計的特點和缺點
電腦藝術設計區別于傳統的手工藝術設計,具有以下的特點。第一是迅速、高效的特點。電腦設計借助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設計周期大大縮短,設計效率成倍提升;第二是具有海量的色彩。傳統的藝術設計十分依賴于顏料,但是現實中不可能將所有的顏色都做成顏料,而用電腦做設計可以有數以千萬計的色彩;第三,設計的載體不再是不易保存的紙,而更加多樣化,展示的時候也能夠更加直觀和形式多樣。例如,用幻燈片的形式可以欣賞到平面的設計,用三維投影技術來展示立體的設計等等;第四,電腦設計便于修改。由于傳統的顏料是很難涂抹掉的,所以當設計師發現設計出現偏差的時候,無法準確地進行修改。如果重新來過,又無法保證跟之前設計的保持同步性。而電腦設計修改的操作較為簡單。
當然,不是說電腦藝術設計就沒有缺點了,它的缺點就是帶著一絲機械的冰冷氣息,在人們欣賞其藝術設計效果總是在這個方面略遜于手工的設計。并且人的器官才是配合更為協調的,能夠迸發出無盡的潛力的美的工具,人的大腦和手碰撞,能夠創造出的藝術靈感是借助于機械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并且長期借助電腦,還會對電腦形成依賴,長此以往下去并將影響設計師的靈感。再者,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手工設計時,人的注意力都在力圖將大腦中的圖像轉化為現實中的設計,而借助于電腦,人們要分心去進行各項電腦的操作,根本不可能集中注意力將腦海中的靈感百分百還原,這就影響了藝術設計的效果。
2電腦藝術設計的美學特點分析
首先,電腦藝術設計體現出的是一種獨特的新穎的美。藝術是不分時間的,傳統的古物和歷史有其滄桑的美感,現代的事物有其新鮮的活力的美感。電腦是現代的新生事物,它給人的印象就是現代、摩登、先進、高科技。那么電腦藝術設計自然體現出的美自然是一種現代的新穎的美。
其次,電腦藝術設計是社會的美。電腦藝術設計是按照社會大眾的審美價值來進行的藝術設計活動。這是因為盡管藝術的靈感來源極其廣泛,任何的細節都可能成為設計師進行設計的著眼點,但是電腦程序是由人設定和操作的,即便在用一樣的電腦軟件也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藝術設計,但是至少不符合人的審美價值的那些設計都已經被淘汰掉了。
再次,電腦藝術設計中的美是一種功利性的美。上文已經說過,藝術設計不僅具備藝術的美學特征,還一定要有特別的實用價值。那么這種實用價值在設計中的體現就是功利性的美。人們從藝術設計中獲取的愉悅感是在其設計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的前提下才可能達到的。
最后,電腦藝術設計中的美有獨特的評價標準。所有的人都知道,電腦做設計是不可能做出畢加索也不可能做出莫奈,純藝術是要大腦和手的有機結合,必須人體才能夠爆發出那種力量。電腦設計的美學評價就需要獨特的評價標準,不必太苛責,非要電腦設計出像向日葵或者星空那樣的絕世名作是不現實的。電腦做出的藝術設計,只要兼具實用性和令人愉悅的美感,我們就可以說這個設計是美的。
3結語
藝術設計學科在我國的發展雖然較晚,但是由于我們并不缺乏兼具藝術靈感和優秀的專業知識加上對生活的無限熱愛的人,所以該學科在我國的發展是較為迅速的。當前的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是網絡的時代,任何學科的理論和實踐想要有所發展,就必須跟計算機充分結合起來,用計算機技術將學科變得簡單,用學科推動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前進,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但是即便計算機在藝術設計中起到的作用再大,藝術設計也離不開藝術的美學特點,否則其只能稱之為設計而不能稱之為藝術設計,所以我們要對電腦藝術設計的美學特點有較好的把握,才能夠保證藝術設計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徐硯梅.點擊思維誤區:電腦技術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全能作用的反思[J].美術大觀,2003.11.
[2] 高晉,任工昌.淺談電腦繪圖時代的手繪表現技法[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03.
[3] 顧群業,王拓.對設計“以人為本”和“綠色設計”兩個觀點的反思[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08.04.
[4] 孟慶陽.社會發展與藝術設計理念更新[J].藝術科技,2010.02.
[5] 杜雪梅.從水墨動畫淺析電腦藝術設計思維[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