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龍 李鵬 王健
摘 要 對農民工子女來說,實際上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的公平環境,農民工子女在教育中受到諸多不公平的對待,教育是不公平的,這對他們的成長發展將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 農民工子女 教育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將公平作為義務教育最根本的原則
(1)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要樹立正確的公民觀
義務教育在教育思想上應以大眾教育、全民教育為方向,體現“有教無類”的教育觀念。在教育內容上,應當以公民素質教育、基礎文化教育為核心,弘揚“全面發展”的時代精神。從某種角度上說,義務教育的本質就是不能放棄每一個孩子。義務教育宏觀政策要強調“辦好每一所學校,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精神,對每個孩子的發展負責。這一方面要求國家承擔義務教育的全部費用,另一方面要求學校與教師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上公平地對待每種類型的孩子,維護每一個孩子(特別是農民工子女)的自尊與自信,讓他們與城市學生一樣受到良好的教育。
各級政府都應把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列入城市社會事業發展計劃,將承擔較多農民工子女入學的學校的建設列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統籌布局和建設。教育主管部門對民工子女學校與公辦學校應一視同仁,在校長、教師培訓方面應給予民工子女學校同等機會,在學??己?、質量評估等方面應執行統一的獎懲標準。在辦學模式上,應當形成規范化教育、標準化教育的基本格局,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學校差距,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公平的理想追求。
(2)教師要將公平性貫穿教學全過程
教師要樹立一種正確的學生觀,要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擁有獨立人格的個體,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同時,教師要有公平教育的思想,要意識到學生與學生在客觀上都存在差異,每個兒童都有獨特的特性、興趣、能力和學習需求。因此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以便從差異出發,因材施教。
2制定合理的民工子女學校的管理政策
(1)義務教育要顧及弱勢的農民工子女
近年來,民工子女學校之所以辦學條件差、之所以部分公辦學校收取借讀費,其主要原因就是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經費欠缺問題。根據教育公平的補償性原則,教育公平除了要求一種分配上的待遇外,還必須強調相應的救濟或制度保障,以保證社會的穩定、秩序和發展。政府應保障弱勢群體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權利與機會,對農民工子女實行救濟。
政府應統籌教育資源,肩負起全民義務教育的責任,省級的教育投入與財政轉移支付和公共教育資源應向處境不利的民工子女學校和農民工子女傾斜。各地財政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安排必要經費,對接收農民工子女就學較多的學校給予經費上的傾斜和補助,將接收農民工子女學校所需費用納入當地財政有關教育事業費的預算。應設立解決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專項補助經費”,對民工子女學校給予更多的扶持和幫助。城市教育費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經費,用于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
另外,政府也要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捐贈,用于解決和扶持農民工子女就學。各地應根據本地的特點,明確經費安排和籌措的辦法,并將這些措施和辦法真正落到實處,確保承擔接收農民工子女就學任務比較重的學校有必要的辦學經費,民工子女學校教師的待遇能夠提高,保護他們辦學、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設立助學金、減免費用、免費提供教科書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就學。
總之,要通過建立完善的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制度和機制,促進農民工子女受教育的環境明顯改善,使農民工子女受到公平的、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2)合理的民工子女學校的辦學標準
義務教育階段兒童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在相當于一部分學生連這種權利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我們有義務保障他們受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在義務教育階段,每一個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絕對沒有理由讓一部分人充分享受陽光雨露,而將另一部分丟棄在陰暗的角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
要確立合理民工子女學校辦學的最低標準,要在舉辦者、校舍、運動場地、教學設備、硬件設施、師資、學校內部機構和管理、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做出規定,確立合理的最低辦學標準。同時,在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對中小學校不僅要設立最低標準,還應規定最高辦學標準。對民工子女學校達不到最低標準的,要追究當地政府的責任,對一些公辦學校,超過了最高辦學標準的,也要追究當地政府責任。
(3)把民工子女學校納入正常的義務教育管理體系
教育行政部門應把民工子女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納入整個教育系統工作的范疇,統一部署、統一落實、統一檢查,不能存在工作的盲點。對那些辦學相對規范、教學質量有所保障的民工子女學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給予積極的扶持和幫助,促使其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對中等狀況的進行整頓、規范,采取措施讓這些學校達到起碼的安全、衛生、健康條件,提高教學質量;而對于那些辦學條件差、教學質量低、安全隱患大的學校,特別對那些無證的非法學校,則應采取撤銷、取締等強制手段。但在“取締”的同時,必須做好“疏導”工作,妥善安置好在這些學校就讀的學生。另一方面,民工子女自己也要改變各自為政,割地為據的態勢,應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合理地整合教學資源,適當地進行合并、兼并,擴大辦學資源和辦學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