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巍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措施。方法:選擇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66例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實施24h應急護理及強化干預措施進行護理,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對兩組患者的護理過程進行跟蹤觀察,詳細記錄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療效。結果: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密切留意和觀察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進行24h連續整體護理,并實施應急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緩解病情,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應急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41-02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環境問題尤其是空氣污染嚴重,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嚴重影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因此,我院針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的搶救過程中,采用應急護理方案,準確、迅速地評價患者的發病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應急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呼吸內科重癥患者6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2例,女34例,年齡15-83歲,平均51歲。患者的臨床癥狀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血壓驟升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3例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情況沒有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全方位的24h應急護理及強化干預,密切觀察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其病情和體征恢復等情況。觀察組實施的應急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2.1病情監測
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呼吸的節律和頻率、心率、心律,記錄24 h出入量。特別是夜間,加強專科護理,尤其是對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呼吸動作進行密切觀察。
1.2.2藥物護理
及時按醫囑給藥,幫助緩解患者病情和生理痛苦。糖皮質激素兼有解痙、消炎、抗過敏作用,甲基強的松龍短期應用,必須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情況下使用。在氣道暢通的情況下使用呼吸中樞興奮劑,可糾正缺氧促進二氧化碳排出,但同時增加了呼吸做功,增加氧耗量和二氧化碳產生量。護理時應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適當提高吸入氧濃度。靜脈滴注時速度不宜過快,注意觀察呼吸頻率、節律、神志變化及動脈血氣變化,以便調節劑量。
1.2.3氧療護理
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容易導致休克,危及自身的生命安全。對此,醫護人員要對患者實行有效的氧療護理,當發現患者缺氧癥狀較為明顯,或者是出現呼吸困難情況時給予其吸氧治療,采用面罩吸氧或者是鼻導管吸氧方法進行治療,在氧療過程中,要保證正確應用氣霧劑,注意消毒處理,以避免感染。
1.2.4通氣護理
首先要保證患者的氣道通暢,醫護人員要仔細觀察患者氣道內是否存在分泌物,并及時將分泌物清理干凈,在吸氧過程中,要確保對患者的合理吸氧,同時要避免對黏膜造成傷害。對患者的氣道進行濕化處理,以保持氣道凈化,有效預防感染。
1.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4. 0軟件包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進行為期30d的強化24h連續護理,在過程中出現9例呼吸不暢患者、3例呼吸急促患者,立即啟動應急護理方案,經過呼吸機與吸氧后,患者的pH值、呼吸頻率和心率顯著改善,氧分壓升高,二氧化碳分壓下降,病情相對穩定,與應急護理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出現8例呼吸不暢患者、5例呼吸急促患者,使用常規的護理后,患者的pH值、呼吸頻率和心率有所改善,但是氧分壓)變化不大,二氧化碳分壓下降幅度也比觀察組低(見表1)。兩組患者的體征和病情恢復、精神狀況等差異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3結論
通常呼吸道疾病病程較長,而且容易反復發作,患者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情緒消極、不配合治療等情況,同時重癥患者可能會在短時間里進入病危狀態,常用的護理控制方法失效,病情急速惡化,甚至出現生命危險。因此,對于重癥患者搶救的過程中,采用應急護理對患者病情的控制效果顯著。本研究中,觀察組采用了應急護理的辦法。在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掌握相關呼吸道疾病的特點,積極與醫生溝通,在做好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隨時準備啟動應急護理方案,實行24h的連續監護,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體征和病情恢復、精神狀況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說明,應急護理可以有效降低病患的病死率,提高病患的生命質量,值得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葉任秋.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 (19):122-123.
[2] 王玉梅.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3,2(10):90-91.
[3] 劉精霞.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6(1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