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仁香
【摘要】目的:觀察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呼吸內科就診的重癥患者9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患者采用應急護理干預措施,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病情體征改變。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取應急護理干預措施對于其治療具有積極作用,可用于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52-02
由于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化,呼吸系統類疾病的發生率也逐年攀升,呼吸系統疾病與其他疾病相比,往往具有病程長和易反復發作的特點,容易造成患者情緒消沉或精神緊張,在呼吸系統疾病晚期,患者常常會出現呼吸困難和精神萎靡等癥狀,嚴重可導致患者呼吸衰竭而死亡[1]。因此,對于患有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除了采取有效的對癥及對因治療措施外,還需對患者進行合理有效的護理,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度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我院對呼吸內科的重癥患者采取應急護理干預措施,成效良好,現總結經驗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呼吸內科就診的重癥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確診為患有呼吸內科重癥疾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7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3.1±5.4歲。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45人,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齡56~77歲,平均年齡62.9±5.5歲;對照組45人,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63.2±5.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和性別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采用應急干預護理:?環境護理:保持病房干凈整潔,通風良好,保持病房舒適的溫度與濕度,加強病房的消毒,為病患營造一個舒適潔凈的病房環境。?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營養的飲食,食物盡量選擇易消化的,以確保患者攝入足夠的營養。?心理護理:由于呼吸道疾病的綿延長久,容易影響患者情緒,因此應加強對患者及其家屬的疾病知識教育,對于患者的疑問耐心回答,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呼吸道護理:鼓勵患者多飲用水,加強患者呼吸道的濕化狀態;對于需要采用霧化吸入治療的患者盡量采用短時間間隔的小霧量霧化吸入法,以提高患者吸入治療質量;患者應至少每隔2h翻次身,經常變換體位,鼓勵患者咳嗽排痰。?監測病情: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實施嚴密監測,記錄患者的呼吸節律、頻率,心律、心率以及24h出入量[2,3]。患者一旦出現特殊情況,立即通知醫生并采取相應應急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臨床體征與癥狀的改善情況,呼吸狀況以及生命體征穩定狀況,并進行比較。
1.4 療效判定
參考文獻[4]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評價: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消失,呼吸通暢,生命體征穩定,此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部分消失,呼吸通暢,生命體征基本穩定,此為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未消失,呼吸困難,生命體征不穩定,甚至病情加重,此為無效。總治療有效率=治療顯效率+治療好轉率。
1.5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相關數據均需錄入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處理時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進行χ2方檢驗,當兩組數據間P<0.05時認為兩組結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由表1可知,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呼吸內科重癥病患往往年齡較大,體質較差,極易出現病情加重,致使病患呼吸困難,出現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等癥狀,護理不當便極易發生意外。而采用應急護理干預措施,不僅能夠保證患者的對癥治療,還能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采取應急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以及患者疾病的復發幾率,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5]。
本研究通過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取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發現采用應急護理干預措施的患者與進行常規護理的患者相比治療有效率明顯提高,因此我們認為,對呼吸內科重癥患者采取應急護理干預措施對于其治療具有積極作用,可用于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燕玉,謝雪華. 探討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的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 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268-269.
[2] 王曉華. 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應急護理干預措施[J]. 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0):63-65.
[3] 夏萍. 呼吸內科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機停機時的護理體會[J]. 中外醫學研究,2012,10(4):101-102.
[4] 黑勝楠. 護理干預在呼吸內科護理中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吉林醫學,2014,35(6):1290.
[5] 車馳,杜以利.重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點和護理體會[J].海軍醫學雜志,2011,121(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