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英
摘要: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發(fā)揮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有高超的課堂調(diào)控能力,飽滿的教學熱情,在教學的導入階段精心引導激發(fā)興趣;在課堂展開階段,巧妙引導,激活課堂;在課堂收束階段,精心設計,拓展視野,提高鑒賞能力與寫作水平。教師要盡可能地設想到課堂上學生思維的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上課時靈活應對,巧妙點撥,激活課堂。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高效;課堂特級教師于漪說:“教師應從學生思想感情、知識能力的實際出發(fā),運用文章精要之處,開啟學生思維的竅門?!雹僬Z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認為:“一節(jié)課好壞的主要標準,只能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緊緊維系著?!雹诘拇_如此,教師必須始終根據(jù)學生的思想感情,知識能力的實際情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靈活多樣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教學是有層次的。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教師要精心準備,課堂導讀的各個層次要有條有理,井然有序。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這才是教學的理想境界。
一、課堂導入階段巧妙引入,激發(fā)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好的導入是激起學生學習動機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雹壅n堂引入,激活興趣,往往事半功倍。課堂引入,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
1.創(chuàng)設形象的情境導入教師要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文本的意境中,使學生的激情澎湃起來,激發(fā)求知欲。如學習《雨巷》時,有教師這樣深情導入:“細雨如絲的江南,悠長寂寥的雨巷,一把孤寂的油紙傘和著雨的嘆息,撐出了一個青年詩人在特定時代的哀婉心曲。今天就讓我們共撐一把心靈之傘走進戴望舒,與詩人一道去領略雨巷的風景,去追尋丁香一樣的姑娘的芬芳?!边@樣富有詩意的語言,優(yōu)美的意境,自然會打動學生,將學生引入學習佳境。
2.巧妙介紹作者導入法學習《赤壁賦》時這樣引入:“猜猜他是誰?他宦海沉浮,幾起幾落,富有社會責任感;他積極入世,剛正不阿,恪守信念;他追求超脫世俗的藝術化人生境界;他開創(chuàng)豪放詞先河,詩詞文賦皆取得輝煌成就。他旁通書法繪畫,知音律,喜平化,懂園林藝術,精通金石鑒賞,是繼屈原、李白、杜甫之后又一顆文壇巨星。他是誰?”這樣,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3.關注學生思想生活導入從學生自身入手,易走入學生的心靈,激起學生的共鳴,打開學生的話匣。如學習《歸園田居》教師這樣引入:"你的生活是怎樣的?你喜歡什么樣的生活?陶淵明又喜歡什么樣的生活呢?"學習《囚綠記》問學生:"你喜歡綠色嗎?為什么?"學生覺得自己被關注,自然而然會興趣大增,自然會進入教師引領的美妙境界。
4.溫故知新導入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時這樣導入:“我們學習了《祝?!纷x到了魯迅對封建專制社會的控訴。這個社會用封建思想麻醉了人的靈魂,用禮教殺人。像這種情況古今中外都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裝在套子里的人》也是如此,主人公別里科夫又是怎樣的命運呢?讓我們跟隨契訶夫,走進十九世紀的沙皇俄國?!边@樣,很自然將舊知新知巧妙勾連起來,將學生引入新的文學境地。
二、在課堂展開環(huán)節(jié),巧妙引導,激活課堂
在課堂教學中,好的問題引領,往往能夠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有利于學生由淺入深領會課文,層層深入抓住課文要旨。化難為易,課文難點迎刃而解。
1.通過設問引導,層層剝筍,由表及里,深入本質(zhì)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可設計以下問題:“本文表現(xiàn)的是哪個國家什么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主人公是誰?他是什么身份?”然后深入一層設問:“人們?yōu)槭裁匆Q別里科夫為'裝在套子里的人'?”“他身上有哪些外表的和思想上的'套子'?基本內(nèi)容理清后繼續(xù)深入研究,“為什么全城人都怕他?他為什么讓人怕?人們到底怕什么?他又為什么害怕?他怕什么?”在此基礎上適當介紹背景,學生就會明白原來人們怕的是“沙皇俄國的專制統(tǒng)治的迫害”。這樣,課文難點迎刃而解。
2.抓住作者感情變化脈絡,有效設問,引領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精髓如學習《蘭亭集序》時抓住作者情感的變化,巧妙設問,課堂難點就會迎刃而解。有一位老師這樣教,分段朗讀后,先讓學生分別找出每一段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一個字,學生會很容易就找出來是“樂”“痛”“悲”三個字,之后抓“樂”“痛”“悲”三個字設問,作者為何“樂”? 因何而“痛”? 又為何而“悲”?討論分析,并相機點撥講解,牢牢抓住學生思維,學生就會樂學,樂思,能夠學有所得,而成就感會激發(fā)學生更強烈的學習熱情。
3.巧設問,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人物著想,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引領學生深入鉆研文本,深入理解課文如學習《陳情表》時,這樣設問:“如果你是晉武帝,蜀國舊臣李密沒有應詔做官,你會怎么想?”“如果你是李密,面對多疑的新朝國君,不去應詔做官,就會面臨殺頭的危險,你該怎么做?”“那么談判高手李密又是怎么做的呢?”然后讓學生研讀課文,分析李密談判的高明之處,分析他是怎樣一步步打消晉武帝的疑慮的。這樣,枯燥的古文變得新鮮有趣的,學生愿意去探尋李密的內(nèi)心世界,探究他解決疑難問題的方法,學得有趣,學有所得。
三、在課堂收束環(huán)節(jié),巧妙設計問題,讓學生溫故知新,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拓展新的思維天地,提高鑒賞與寫作水平
學習《琵琶行》之后,讓學生比較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與《琵琶行》在藝術特色上的異同,這樣通過比較,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學習《裝在套子里的人》,可以“別里科夫死因調(diào)查"為作業(yè),讓學生深入研究文本。可讓學生寫《“套子”之我見》,訓練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或比較《裝在套子里的人》與《祝福》在人物、套子、行為、死因、及對人物的定性等的異同,比較作品主題、寫作意圖、寫作風格的異同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祝福》可做殺害祥林嫂的真兇的調(diào)查,《拿來主義》課后可調(diào)查百年來,我們從外國“拿來”了什么?還有那些東西可以“拿來”,可以舉出當今“送去主義”的事例來提高學生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學完《林黛玉進賈府》可寫"二十一世紀之熙鳳","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之現(xiàn)代篇"等,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展開想象,編寫故事,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總之,文本是千變?nèi)f化,這就要求教師面對不同文本,要因人、因時、因文而異,制定教學計劃。做好充分的預設,上課時,根據(jù)課堂生成的問題,靈活調(diào)控課堂,巧妙點撥,引領學生樂此不疲地研讀文本,讓學生快樂地研究文本,自主得出答案。讓學生學得高興,學得愉快,學有所悟,學有所成。使教學達到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境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能力和閱讀欣賞的水平,真正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導讀,激發(fā)思維是很重要的藝術技巧。教師要點撥學生的思路,啟迪學生的智慧,激活學生的想象,總之,教師的正確引導是保證學生學習的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研究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
[2]《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教育科學出版社
[3]《問題與問題的解決》江蘇教育出版社
[4]《于漪:追求綜合效應》 湖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