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碧銀
摘要: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精神。農村初中由于受條件的限制,在實踐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重形式,輕實質,其實效性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思想品德課堂中原有的思想說教,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使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思想品德課;提高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作為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的一種新舉措,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能力及集體合作的精神。便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情感的相互交流,使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得到鍛煉的機會。
一、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深刻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互助,實現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標。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學習活動中產生不同意見時、研究結果多樣時、獨立思考困難時、解決策略不同時等,教師為其提供一個討論的平臺、一種交流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質疑、釋疑。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啟發(fā)、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
二、科學、合理構建高效的合作學習小組
1.科學分組、合理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順利開展,發(fā)揮小組學習功能的前提首先,確定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一般以4到6人為宜,各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其次,確定小組的人員。教師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第三,設立組長、紀律監(jiān)督員等。組長一般先讓能力強、學習好,并且樂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當。這段時間,教師要培養(yǎng)組員友好合作的習慣,培養(yǎng)組長管理、組織的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和學習后,實行組長輪流制,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于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fā)展的機會,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2.小組合作學習至少要體現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以優(yōu)帶差;二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三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辯論的機會,在辯論中鍛煉思維的敏捷性;四是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三、適當選擇內容,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合作興趣
1.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安排的合作學習,往往流于形式,走過場,為合作而合作,達不到合作學習應有的效果教師必須為合作學習精選內容,以確保合作學習的實效性。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如何確定合作學習的內容?
(1)學生平時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我們如何面對挫折?”、“怎樣排解不良情緒?”、“你怎樣看待中學生上網?”等問題。這些問題很有交流的價值,合作學習的效果遠好于讓學生單獨回答。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看到,一些平時學習不主動、不愛發(fā)言的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和“獨舞”的舞臺,而是學生發(fā)揮潛能、張揚個性的場所。(2)能讓學生產生疑問、值得探討的問題。在教學中出現易產生認知沖突的內容、學生意見不統一或有創(chuàng)新意見時實施合作學習,更能加深他們對學習內容的深層、全面的理解和感悟。 (3)開放性的、學生需要合作解決的問題。開放性問題的條件并不完全是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開放的,結論也并不是唯一的,學生個人觀點不一樣,通過設定開放性問題,可以給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通過組內和組間辯駁,最終取得思想的一致性。
2.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利于促進學生動腦,有利于集體研究,促進合作學習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把具有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或趣味性、生活性的問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載體。如在《依法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教學過程中,請每組學生收集一個當地消費者權益受損的典型材料,讓他們分析、交流觀點,身臨其境地體會作為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及保護措施。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再如在教學九年級《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聲把學生們帶入了一幅畫卷中,然后我出示問題讓小組討論:歌曲中的老人是誰?這首歌表達了什么?在討論交流中學生們知道了歌曲歌頌的是我國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帶領各族人民堅持改革開放、努力奮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然后我再出示問題讓學生討論: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河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面對這些變化你作何感想?我們應該如何去堅持這個基本國策?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同學們的發(fā)散思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法,也正是在這各過程中,無形就將課本的知識點說出來,并且還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師適時引導,參與調控,加強學生合作方法的指導和培養(yǎng)
合作學習的方法需要循序漸進,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合作以實現多向交流、相互啟迪的合作效應。
1.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啟發(fā)、巧妙引導 特別是出現混亂局面時要深入小組,參與其中,掌握情況及時調控,保證小組合作學習有序、有效的展開。例如,我剛開始進行合作學習時,課堂秩序混亂,喧鬧聲大,學生各行其事,沒有合作意識。于是我決定采用鼓勵的方法引導學生人人參與、學會合作,合作時人人都得發(fā)言。經過一個星期的鼓勵,全班幾乎每個人都做到了。這時我又提出第二個要求:說話聲音要低;第三次提出要求:一個人說話時,其他同學認真聽。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進行引導。由此可見,合作學習方法雖好,但真正實施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師耐心指導,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訓練。
2.教師要及時的診斷與處理問題,控制課堂氣氛,避免課堂“過冷”或“過熱”教師還要參與學習討論,隨時把握各組的學習情況,靈活的運用教學機智,調整學習時間,同時還要給學生一些探索思路,把學生的探索引向深入。總之,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改變了思想品德課堂中原有的思想說教,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使學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參考文獻:
[1]楊九俊.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jié)[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年1月
[2]左昌倫.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