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海霞
^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渴動力”。21世紀是一個知識、科技、制度、管理、理論、觀念全面創新的新時代,為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教育要改革、要創新,創新教育已當之無愧的成為我國教育的總趨勢。那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發展其創新能力,自然是我們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課題。我認為,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在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的力量,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樂于接觸它,并能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探索之中。為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了解學生的喜好。英語課堂中的游戲、競賽、繪畫、表演、唱歌、chant等是學生最喜愛的,采用教學卡片、圖片、多媒體資源等直觀教具以及學生喜歡的英文歌曲和chant,集知識和趣味為一體,以滿足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he、she時,我先播放歌曲Lets sing,讓學生體會男孩和女孩的不同, 再跟著音樂學唱這首歌,在學唱歌曲的同時學會girl 和boy,再播放Lets chant,把人稱代詞和男孩女孩放在一起加以體會,接著利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不斷展現人物,來鞏固所學的英語單詞,再以競賽的形式開展看圖猜性別。有趣的游戲 ,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培養了觀察力和表演能力,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求索知識,開發了智力。
二、設置疑問啟發智力,營造創新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所以有疑問才能啟發學生去探究,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而在以前的傳統教學中,學生很少主動參與,缺乏自我意識,其創造性的個性也受到壓抑和扼制。
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或語言材料,設計適量靈活性較大的思考題,培養學生積極求異的思維能力。設計此類思考題,讓學生進行討論、爭論、辯論,既調動了學生積極運用語言材料組織新的語言內容,又訓練了他們從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異思維能力。如在教學where is my car?時,我布置好任務,讓學生分組設計調查表:
on the deskin the boxunder the chair
Student 1
Student 2
Student 3
Student 4
一旦學生對這類討論性問題產生興趣時,他們會不畏艱難、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創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加強語言信息的刺激,營造創新教學氛圍。
三、給學生巧設創新探索機會,鼓勵學生獨立探究
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讓他們有更多地自主學習、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去獲得主體性的課堂學習。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的新穎并具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
例如,在學習水果的單詞時,我首先通過卡片或實物學習表示水果的單詞:apple、pear、banana、orange、watermelon、strawberry、grape,然后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水果的樣子。通過這種途徑,引導和激勵了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激發了學生探究欲望。達到培養創新的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
四、不斷組織生動有趣、富有啟發的英語課外活動,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
課外活動是學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創造思維火花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應在課余時間讓學生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如看圖說話、手抄報、英語角、英語園地、課本劇表演等,這些活動實踐性強,學習資源、實踐機會、創新思維無處不在。課本劇的特點是學生參與的人數多,根據具體的情況,可以對教材進行刪減和增加。如我班學生在表演ChristmasDay時有8個孩子參加,孩子們積極投入表演,使他們暫時忘記了自己母語的干擾,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圣誕節”。借助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還可以使學生在廣闊的生活空間里學英語、用英語,豐富他們的英語知識,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跨文化意識。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知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斷給學生提供較好的說講英語的寬松、民主、和諧的環境,做到面向全體,尊重、愛護學生,組織形式多樣的英語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是參與者,培養學生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們自由地運用英語,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