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開文
^《中學政治大綱》指出,思想政治課是向學生較系統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基本常識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觀點教育的一門課程,在諸途徑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正確的人生觀和思想方法,培養良好品德起著導向作用。而在新課改如火如荼進行的當下,作為培養學生品德素質的政治課堂也面臨著不少挑戰。以往“填鴨式”“死記硬背”等只重視政治知識灌輸,卻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素質培養的傳統教學方式,不僅給學生形成了中學政治課枯燥乏味的印象,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政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顯然,這種僵化的政治課堂是無法達到新課改對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良好品德素質要求的。如何改革政治課堂,才能讓學生對政治學科感興趣,愿意學,主動學,從而讓政治課程達到其應有的德育功能?筆者想談一點自己在教學中體會。
一、政治課堂不能脫離“社會大課堂”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與時事新聞,政策法規,社會熱點緊密相關的學科,在近幾年的中高考我們也不難發現,對學生時事和理論結合分析的能力是考察的重點。只有關注當下的社會環境,并將書本的政治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分析時事新聞,民生百態,才能讓學生在具體,生動的事例中加深對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只有將政治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才能培養學生對國家、社會、民生的關注和思考,從而達到新課改對學生素質教育,品德培養的要求。
反觀許多老師的政治課堂,在教學意識和教學實踐中都偏離了“社會大課堂”意識。在教學中很少將時事引入政治課堂教學中,或者在引入時事新聞時僅僅是老師分析學生記的反思,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才能將政治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效的結合,并且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筆者認為老師可以讓課堂的教學方法更多元。如今是信息時代,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媒體了解新聞,對于這些新聞他們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誒,但中學生的思維和人生價值觀并不成熟,在思考時也會有一些困惑。為此,筆者常常會在課堂中引入十幾分鐘的“自由辯論”,并且事前先讓同學們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讓學生在激烈的時事辯論中提升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最后再由老師做總結梳理,加深學生的思考的認識。
二、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許多政治老師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一些學生平時喜歡看新聞,了解和分析社會時事,在政治課程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比較好,還有一些學生不喜歡關注社會新聞,學習缺乏主動性,導致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很快掌握了知識理論,另一部分學生卻遲遲難以理解。導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設計,課堂時間的安排以及整個課堂的把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筆者認為,面對學生學習的差異化這個普遍的問題,在政治課堂上更要注重對學生自主能力和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比如在老師在講到莫個概念時,可以讓一些思維比較開闊的學生上臺來進行講解,再抽選一些平時上課主動參與不高的學生進行提問,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參與課堂。還可以在課堂中多設置一些小組交流,讓同學們在合作交流的氛圍中相互學習提升。
課堂上的知識,概念,理論只是幫助學生學習政治課程的工具和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的素質和品德才是政治課程的主要目標。所以,老師在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時,不能僅僅限于對莫個知識和概念的討論,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刻的認識觀,價值觀思考。
三、課堂多使用多媒體教學
由于政治課程學習的是比較嚴肅,宏觀的國情法規,政策等知識,許多老師就陷入了一種“嚴肅死板”的教學模式,甚至有一些老師認為思想政治課就應該嚴肅的教學,不應該引入太多“花哨”的教學方式。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教學觀念。雖然政治課程學習的是嚴肅,宏觀的國情法規,政策等知識,但是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嚴肅死板的教學方式只會讓給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影響教學效果。
我們可以發現,許多老師的政治課堂都缺乏多媒體教學的應用,不喜歡引入一些有趣的圖片,漫畫,視頻,音頻等教學課件。甚至一些老師對書本中的漫畫,圖片都直接忽略。
“教書不是教教材”,這是許多老師都知道的一句話,那么在實際應用中,就要注重課堂教學中教材和輔助教學材料的結合,才能讓課堂變得生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今我們處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也是新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老師,也必須要適應這種發展趨勢,利用好多媒體教學,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
新課改下,政治課堂也必須與時俱進,政治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并且注重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這些既是不少中學政治老師忽略的問題,也是老師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只是筆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談的一點粗淺意見。作為一名中學政治老師,應該要積極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在政治教學只不斷總結教研,反思教學,創新教學,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習熱情,更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和積累,只有這樣,才能讓政治課堂用一改沉悶的課堂教學,越來越符合對學生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