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復一日,春秋冬夏,陰晴雨雪,每天我穿過喧嘩熱鬧的人潮車流,走過流淌了不知多少歲月的秦淮河,走進這所百年名校,身邊是深穆莊敬的大成殿,眼前是歡聲笑語的孩子們。自然之河,人生之河,歷史之河,童年之河,匯聚在一起,總會讓我心里有泉涌般的感動與振奮,讓我想起古詩中說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對自己說,只有心里有活水,才能去澆灌無數的心田。
愛的源泉
父母對我的影響非常大。我的父親在部隊從事文字工作,在我的印象中,父親特別愛讀書和寫作,他對我和兄弟姐妹的要求在兩方面是突出的嚴格:一是行為規范,要我們凡事講規矩,調皮歸調皮,但決不可以不懂禮數,對人對事,凡是說到的就必須全力做到,說空話說大話是可恥的;二是重思想訓練,我們家每周都要開一次家庭會議,每個人自我反省這一周來的表現,陳述事實,總結分析,長此以往,不知不覺間我們的自我控制與設計能力大大增強。孔子不是說“吾日三省吾身”嗎?這話聽起好像是尋常的道理,可是如果有誰真能做到,不說每日多次反省自身,即便是三日反省一次,那這個人該有多強大呵。我們長著眼睛,總是愛看別人,要求別人,往往忽略自我評判,這大概是人的通病。父親的教育方式給我很深的啟發,我深感建立自我意識、樹立自我個性的關鍵首先在于一個人要能夠清醒地反省、檢討自身,這一點,在我當了校長以后,不僅始終告誡自己堅持去做,也努力將之納入學校的教育實踐中,希望我們的教師和學生從中得益。
我的母親是一名幼兒教師,特別善良寬厚,愛干凈,愛收拾家,總是把家弄得整潔溫馨。她對我們女孩子念叨得最多的就是“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母親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在耳濡目染之中,我也成了一個非常注重規矩的女孩子,凡事注意分寸,注重以自身的美好影響周圍的人。
家庭的溫暖,是我最大的福氣和欣慰,如果沒有父母潤物無聲的影響,沒有這么幸福的家庭,我想我不會有今天的這些成績,即便做出點什么,幸福感也不會這么強。1990年,我父親離休了,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家中。他自己打字、復印、設計、拍視頻、做剪輯,把我們幾家兒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故事一一記下,辦了一份家報。天長日久,到現在竟出了一千三百多份了。這些細小的生活,看似那么尋常和瑣碎,卻成為凝聚親情的無與倫比的精神家園,讓我們每一個家庭成員都在相互注視、關愛、鼓勵下,快樂地工作和學習。工作至今,我獲得了許多的榮譽,而我的家庭榮膺全國“最美家庭”、被中宣部樹為最美家庭典型,最令我珍愛。
家,成了我向著自己的事業夢想飛翔的基地,也讓我在看到每一個孩子時,時時提醒自己,每一個孩子身后,都有一個家,我得對得起每一個家庭無言的重托。更重要的,是家給了我智慧,讓我懂得:愛是幸福的源泉,謙和有禮待人、嚴格規矩做事,是愛的內容,也是教育應該具備的基本內容。
讀書的事兒最快樂
我是1979年高中畢業的,那時的高中畢業生,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考大學,一是考中專。當時我是毫不遲疑地報考了曉莊師范。沒有任何人建議我這樣做,父母也沒過問,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做出這一重大的抉擇?我說不清,或許還是我潛意識中早就埋下當一名教師的意愿吧。
提起曉莊師范,人們總會立即想起陶行知這位在中國現代教育的天空中閃耀光輝的教育巨匠。我進校的時候,陶先生早已不在世,而他的身影、他的思想卻存在于曉莊師范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與感召,也是一個無形的標桿。我們這些將來會踏上三尺講臺的青年學子,自從走進這所樸實而充滿活力的學校,就在精神上成為以陶先生為代表的教育家們的弟子。可見文化與思想的力量有多大。
曉莊的學習生涯,讓我既非常興奮又很是著急。興奮的是每天有那么多豐富多彩的課程,每樣課程我都喜歡;著急的是許多課程、許多活動我都從來沒學過,每樣都想學好,可是卻沒有那么多時間。曉莊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很高,除了文、理科目,文藝、體育也要很棒才行。進曉莊之前,我從來沒彈過鋼琴,卻選修了鋼琴,人家怕難,我一點也不怕,只要有人能彈好,我憑什么就彈不好呢?平時只要有空,我就去琴房練琴。工作后的第一年,我沒有教本業的語文,而是做音樂教師,這就是憑借曉莊那兩年打下的功底。我的體育也特別好,什么運動都喜歡,當時很多體育項目全校女生中只有我一人達標。我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組織同學們模仿電影配音,幾個人你一句我一句,學著上海電影譯制廠的一些電影,整劇地廣播。學習、活動,每一樣都讓我樂此不疲,也不知哪來的動力。我一直都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每件事,都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只要想做好,只要盡最大的努力,什么事都能做得好,而且,會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
師范學校的生活很短暫,回頭想想,又是那么豐富,在快樂的氛圍中如饑似渴地學習,青春就這樣在多彩的學習生活中度過,這樣的生活,真是令人眷戀。
從“孩子頭”到“孩子王”
我和夫子廟小學很有緣。師范實習的時候,我就到夫小聽過課。當時對這所古色古香的學校印象就很深,總覺得這所學校有一種說不出的吸引我的韻致。但當我被分配到夫小工作時,我心里又忐忑:就要在這所學校當老師了,這可和實習大不一樣。同事們好相處嗎?我能獲得孩子們的尊重和喜歡嗎?我的第一次課該如何開場?校長親切嗎?心里真的是七上八下。但我清楚地記得,當我和幾位同屆的新教師坐在校門口的板凳上等待進校時,我看到了蹦蹦跳跳進學校的孩子們,他們打量著我們,臉上那種帶著好奇和笑意的神情,可愛極了!我的心一下敞亮起來,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想盡辦法,帶給他們一個不一樣的小學時光!
我沒想到的是,剛剛工作,領導并沒有安排我教自己專長的語文,而是讓我教音樂。盡管我在曉莊選修過鋼琴,可是怎么能和專業出身的音樂老師比呢?短板上路,出門遇“險”,真是給了我一個下馬威。好在我天生不怕難、不怕挑戰。那一年,我拼命地練琴,鋼琴、手風琴,只要有空,就到音樂教室練,練到了魔癥的地步,連看到電話號碼都會不由自主地當簡譜唱出來。這番苦功下來,大家都說,我還真有了專業的味道了。
大概是領導發現我熱心組織活動,也有能力,1985年開始,我擔任了學校輔導員的工作。輔導員面對的事情很繁雜,需要在許多方面進行協調,工作很不好做。當時夫小的輔導員工作已經很出名,我是初生牛犢,既不怕困難,也沒有雜念,還是老習慣,只要領導分配的事情,就開開心心努力做好。我帶著孩子們進行各種活動,無論大活動還是小事務,無論是重大的儀式還是具體的主題活動,每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條、津津有味。像發報紙、雜志這類小事,看似不起眼,卻鍛煉了孩子們的實踐能力和我的組織能力。我發現,相比于課堂學習,這些活動對孩子們身心的鍛煉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和作用。在學校范圍里,少先隊的各種活動給了孩子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鍛煉意志品質、磨煉處事心志、建立社會集體意識的機會。我想方設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快樂,事實證明,對他們今后的成長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這個“孩子王”,我整整做了十年。十年間,無論遇到什么個人的困難,我都沒影響過輔導員的工作,除了生孩子那段時間,我一天假都沒請過。而這段時光里,我自己也經歷了人生的重要階段,戀愛、生子,從一個調皮的“孩子頭”成了全校的“孩子王”,從一個巴不得所有時間都用來學習的女生成了一名需要面對柴米油鹽的妻子和母親,生活的、事業的種種考驗紛至沓來,但我深知,我的夢想在夫小,我的牽掛在夫小,我的快樂也在夫小。一天天,我忙碌著,也收獲著。
我有一個習慣,重要的活動都要做記錄,這大概是受父親的影響。我很清楚,一個學校需要歷史,需要將經歷轉化為資源,為今后的研究分析奠定基礎,為明天的改變和發展提供參考。只要是少先隊的活動,我都詳細記錄,有文字的,也有照片的。時間久了,積累得洋洋大觀。我把它們都分門別類、用資料管理的方法保管起來。有一年,我參加全國優秀輔導員評選,當時南京市少先隊總輔導員到學校來檢查工作,看到我多年來收集整理的資料,很吃驚,也很感動。我自己也認為,比起那些花團錦簇、轟轟烈烈的“大事”,細瑣、日常的狀態更能體現出人的本質,因而也更重要。學校工作、學習生活,哪一樣不需要耐心持久,哪一樣不是細節構成的呢?操守、能力、志趣,這一切都不外乎聚沙成塔的努力。
這種觀念和做法,到我做了校長以后,都始終在秉持。我們夫小教學管理中有一項曾經入選南京市優秀素質教育三十例的“一日視導”,即由校長帶隊,對學校的一個年級或教研組進行為期一天的教學視導,檢查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輔導學生等工作。我發現了視導過程中的一個問題:被視導的年級和學科組老師因為被視導組成員提前打了招呼,做足了準備,面子上做得好像滴水不漏,而一些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就被掩蓋了。這種表面的光鮮無瑕雖然可以蒙混一時,卻暴露出管理的不規范,光鮮背后的漏洞和弊端會越來越大。為此,我調整了方法,將“一日視導”改為“隨機視導”,每周由教研組長隨機抽取班級作為視導對象,并嚴格按照教學檢查周重點,著力考量教師們的教學規范。針對視導反饋,我誠懇地和老師們交流想法,我希望他們能深刻地記住:教師工作的成效就在教育的細節中,在真實而執著的堅守中。
傳統是一條不竭的大河
1995年,我做了副校長兼副書記,那年我34歲,是全區最年輕的副校長,分管德育、黨務和少先隊工作。2003年,我又被派去創辦民辦的怡馨花園小學,這是夫小的分校。獨當一面,百事待興,學生從哪里來?怎么讓社會認可這個新學校?怎么讓家長放心把孩子送到這里來讀書?大事小情,什么都要自己想辦法,什么都要我親力親為,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但這一前所未有的挑戰反而激發了我的斗志,我和同事跑遍了附近所有的幼兒園,向家長們介紹我們學校,以實實在在的誠意動員他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功夫不負苦心人,我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怡馨花園小學這個學校第一年就招到了500多名學生。這一成績激勵了所有的同事,我自己在此過程中也又一次實實在在地得到了磨練,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做教育需要勇氣,需要魄力,需要在創新中不斷超越自己。
2007年,我被調回本部,擔任夫小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夫子廟小學這所百年名校給了我新的課題,如何為這所在全國都有重要影響的名校把舵、如何在新時期走出一條既有特色、有新意又合乎時代要求的教育新路,需要的是更深刻的思考與更靈動的智慧。
我花了很多時間分析了夫小的歷史及在現實中所處的境況,從根本和大局上思考了今天的教育應該給孩子們什么,給千家萬戶什么,給我們國家的未來什么。我一再地告訴自己,只有事先把事情想透徹、把計劃立周密、把目光放長遠,夫小才真正有魂魄,我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好,老師們的力氣才能凝聚到正確的地方。否則,夫小這條百年的大船很可能會隨波逐流、機械地在慣性作用下前行。
夫小有優良的傳統,百年的輝煌。如何貼近她特有的內涵與底蘊,再上新臺階,我面對的是機遇,更是挑戰。夫小所在的位置非常特別,處于夫子廟的中心,隔壁就是大成殿,一街之隔是人文匯萃的秦淮河,不遠處是太平天國博物館。還有哪所學校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氣息熏陶?僅僅是孔子與夫小的聯系,就足以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的思想資源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我自己的學習、工作以及生活中,無論是成功還是挫敗,都常常會想起孔子那些樸素而深刻的話語,孔子的思想在我們這個民族千年傳承不已、至今不朽,是因為無論世界如何變化,人類對于真善美的追求都未曾改變。今天我們的生活正處于前所未有的變化之中,孩子們面對的世界更加多元與復雜,在無數聲音中,學校該用怎樣的聲音、怎樣的思想教育孩子,讓他們今后更強大有力、更幸福從容?這難道不值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深思嗎?而孔子這位偉人的許多思想,難道不可以成為教育的重大資源嗎?教育是應該講究創新、追求特色,但最根本的目標,是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人。古今中外所有的優質思想都應該成為我們的資源,而孔子就在我們身邊,作為中國最杰出、影響最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智慧,理應成為我們辦學的重要支撐。
想法漸漸清晰以后,該做的就是如何將這樣的思想資源與教育實踐對接。我清楚地知道,必須著力于課程改革,發揮課程的力量,將優秀傳統文化通過課程的設置與實施,植入到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中,讓他們在主動、快樂的濡染下,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成為有根的文明人、現代人。由此,我們建構了“星星論語”校本課程群,提出了“親仁”“尚禮”“志學”“善藝”的目標,編寫了《星星論語》校本讀本,開設了“項目游學”“我能行俱樂部”“秦淮小導游”等一系列校本課程,用豐富、生動的方式把學生們引領到傳統文化的園地中,潤物無聲地感染他們、感動他們。我們還在一、三、六年級分別設計了“開筆禮”“成童禮”和“狀元禮”,其中融入知聰識明、感恩立志、尊師重禮、愛國明孝、敬畏生命、擔當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等內容,讓孩子們在每一個重要的人生節點都有一個莊嚴和欣喜的儀式,給他們小小的心田種上一顆感受生命敬畏生命的種子、一顆珍愛傳統珍重思想的種子。
偉大的思想不能斷章取義,需要深入地研究發掘才有可能有效地在實踐中轉化。為此,我非常重視學校的科研,組成了強大的科研班子有系統地研究孔子以及中國傳統教育思想精華。2007年10月,我主持的《傳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學素質教育的校本研究》被立項為2007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我帶著老師們做課題,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制定,到一項項活動的開展、反思及經驗的提煉,我都要求自己出思想,有創見。讓我自豪的是,夫小的教師群體是熱情而智慧的,他們在濃烈的科研氛圍中,運用敘事研究、案例研究、調研分析等等各種有效而個性的研究方式,讓他們獲取了多彩鮮活的研究成果,他們且行且思,找到了發現的樂趣,享受著職業生活的幸福。
孔子思想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給了夫小前所未有的新意和動力,我們的孩子走出去,謙和有禮,活潑大方。我的想法是,當今的學校教育,并不是要揭一張傳統的皮披在孩子們身上、讓他們一個個成為小夫子,而是要讓他們從內到外成為一個個小君子。我們是立足當代、用全人類最優秀的文化思想遺產武裝我們的孩子,讓傳統成為源泉活水滋潤我們的學生。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有一技之長,中國民樂、西方管樂、滑輪車、乒乓球、歌唱等等,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學校選擇自己的愛好發展。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對孩子、對教育有自己的評價標準,有自己的目標,我們對孩子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下了真正的功夫,我們的學生發展性特別好,也特別快樂。這就是我認為的成功。固然,如今的形勢下,考上名校、成績好是成功的一種普遍標準,而我認為,孩子們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進步了,就是成功。我不認同那種特別功利的成功觀。
自有甘泉澆心田
當了這些年的校長,還是延續了從小養成的習慣,喜歡反省自己。現在來談我的經驗還為時過早,我自覺還有許多書要讀,許多問題還須深入思考。我只是想說一點甘苦心得。我認為,要做好一個校長,一定要多思考,凡事思考在前,在大的目標、理念、思想的引導下,將相應的計劃做得扎實、細致和有機。這樣的話,工作一定會取得最佳效率。還有就是要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重視師資的培養。學校的發展、學校的口碑主要靠教師的作用。為此我們做了細致的方案和措施,讓每位教師都在激勵機制下得到公平的學習、工作和發展的機會,得到價值實現的空間。我特別得意的是,老師們之間相處得特別和諧,有什么困難也都愛來找我,他們把在夫小當一名教師視作一種榮耀,大家都珍惜這份工作,珍惜夫小的氛圍。夫小的教師是夫小真正的寶,我們的教師對學生的關心、關懷已經是非常自覺的境界。我欣慰地看到夫小已涌現出一批“賢達教師”,他們是能力突出的“智者”,是德性高尚的“仁者”,是誨人不倦的“賢者”,是能夠與學生關系和諧的“善者”。
在夫小工作了這么多年,一路走來,甘苦自知。回首一番,最想說的還是感恩與慶幸,感恩親人、老師、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愛與幫助,感恩與孩子們相處時得到的震動與教益,慶幸自己當初選擇了師范學校,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
(馮愛東,南京市夫子廟小學,2100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