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海碧
摘要: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界正在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它主張用積極的價值觀來解讀人的心理,試圖激發人類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作為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筆者對積極心理學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一些嘗試, 通過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課堂創造機會、體驗成功,有效激勵等方式,將積極心理學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固有的潛在的正能量,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課堂教學;激發潛能初中階段,許多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情緒波動大,行為較為隨意、自由,渴望沖破束縛,逆反心理較強。在學習過程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的厭學情況比較普遍。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增強對思想品德課的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確確實實地幫助每一位學生快樂成長呢?
積極心理學主張對人性堅持積極的評價取向,研究個體如何更好的發展、生活,讓人學會分享幸福、創造快樂,使其具有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保持生命最佳狀態。本人認為,作為教師,我們要幫助學生發現和挖掘自身存在的積極美德和潛能,培養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讓學生對自己、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樂觀,有生活目標,體驗成功和成長的快樂與價值感,獲得和激發積極力量克服現實中的誘惑和困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積極心理學理論,會讓思想品德教學變得更科學,同時也充滿快樂。本人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常說:“親其師而信其道”。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傳達這樣一種信念:“老師很喜歡跟同學們一起學習,我們一起努力打造快樂課堂”,使學生在一種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愉悅氣氛中感受成長的快意和智力勞動的樂趣。同時,教師用自己親切的微笑、柔和的聲音、鼓勵的語言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融洽的心理環境。如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 “別急,你怎么想的怎么回答”, “我來做一點補充好嗎”等等,能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心態,會使學生學得自然、學得安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都很高,學習的創造性也得到較好的發揮。
二、讓學生參與課堂,創造展現自我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幸福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敗在學生的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緒。讓學生樂學,努力使教學充滿情趣,這是教學方法改革的一種趨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是新課程實施的要求。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除了采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外,還適應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取得學習上的進步,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如通過“課前五分鐘時事播報”活動、單元主題活動、游戲、表演、比賽等讓學生參與到課前備課活動和課中的探究學習中來,展現自我,成為課堂的主角。個性不同的學生通過參與課堂,展現自我,體驗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三、采用激勵式的課堂評價方式,增強學生自信心
積極心理學認為:鼓勵是表達對學生的信心,激勵學生去嘗試、學習和行動。激勵式有利于建立積極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幫助學生從失敗走向成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教師的激勵不是千篇一律,而是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期待和鼓勵。這種期待應該是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比較容易達到的目標。當學生達到了老師期待的目標時,要及時表揚,這種及時表揚最有效,能夠激勵學生繼續努力,提升學習的幸福感。同時,激勵應具體,有針對性,避免籠統空泛。如教師對學生說“你能想到這一點很不錯”,“你的想法別出心裁”等評價都會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田。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積極地加以肯定和贊美,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一句贊美的話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自信心。當然,除了經常使用性口頭表揚形式,教師還可以寫表揚便箋(便條)或將表揚寫在學生的作業、筆記或試卷上,相信這些獨具一格的激勵方式,更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良苦用心。
正如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所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積極心理學追求人類獲得幸福生活的內在理念,為我們如何打造高效課堂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維度。實踐證明,把積極心理學恰當地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個性活力,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參考文獻:
[1] 林冬妹,譚華玉.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形式的探討[J].
[2] 許燕.自我和諧是構建心理和諧的基礎[J]. 北京社會科學. 2006(S1)
[3] 馬雅紅.論青少年意志品質的教育和培養[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S2)
[4] 康井泉,劉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項策略[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