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貴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新課標下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并養成習慣呢?下面就此淺談本人的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新課程怎樣教》中講到:“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起點,是培養探索精神的直接動力。”如何激勵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我所采取的一些做法是:
1.教師范讀,感染學生,激發興趣教學時要考慮學生的識字程度、朗讀水平和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品賞能力差的弱點,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讀。只有教師自己進入了角色、動了感情,才可能使學生領會“文美”,才可能把學生引入意境,激發閱讀興趣。范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細心、正確聽出教師的語速、輕重緩急等,讓學生進入文章意境,從而營造了氣氛,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熟讀成誦,興趣升華,“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可見閱讀就應讓學生獲得讀的成功體驗。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多層次、多渠道的朗讀能使人感受文中的景物美、思想美、情感美,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采用各種方式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保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或以情設趣,或以疑激趣,或以電教媒體引趣等。
2.以讀代解朗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言語的閱讀活動,是眼、口、耳、腦并用的心智活動,是能發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是最重要的、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更多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讓學生通過讀書去解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3.以讀悟“情”要學生在實際閱讀教學中要悟出文中的“情”,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必須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讀書時間。而且還要加以引導,加強語感因素,注意語感訓練。如教學《月光曲》中描寫《月光曲》的內容時,通過圖片、音樂引導學生進入《月光曲》的意境,從而進行感悟、欣賞,再從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走進茅屋彈奏——即興創作的情感變化中找出貝多芬創作的靈感和激情,使學生用整個心靈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這樣的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又滲透了高尚的人文因素,真切地體現了文中的“情”。
二、注重激發學生的閱讀思維
教師有熱情,學生才會被感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當的煽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帶頭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倍加珍視和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使其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小學生還處于兒童時期,其感情總是處于運動的狀態,他們在感受課文形象為之動情時,情感趨向高漲,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課文本身的語言,老師應從學生的面部表情、朗讀的聲調、發言的措辭,敏銳地覺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學生心頭涌動。教師要適時牽住學生的情感紐帶,引導他們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如教學《三亞落日》時,讓學生邊讀邊想象,通過課件顯示,在讀中感受到三亞那濃濃的熱帶風光,馳而神往,激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撥動他們的心弦。在新課標教學中,我們盡可能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樂趣、得到知識,才能更好地實現《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目標。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可以摘抄優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理解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對學生來說也是極為重要的。
如《草原》一課教學中,教師課前可播放贊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繪草原景色的課件,創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起學習課文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第一段時,抓住景物品詞句,先讀出感受再讀出情感,從而體會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觸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寫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時,可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
總之,對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非常重要,它對小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幫助,對豐富小學生的思維內涵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學生進行閱讀,多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要從多角度啟發學生進行閱讀等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