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愛琴
^摘要: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一門技能,能把它作為一種解題工具來應用。如何提高數學的普及性、應用性,是課堂教學的落腳點、出發點。要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拓展應用空間,教師應該下大力氣。作者認為提高數學的應用性,必須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工夫,力求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方法上得到提升。本文旨在從有效解析教材、靈活整合教材體系、精化教學流程、轉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角色等方面探討在新課標背景下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標;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是培養學生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主要場所。新課標的施行對初中數學教學的影響是根本性的,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成為數學教師關心的話題。如何用盡量少的時間與精力,讓學生獲得最好的課堂學習效果,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所在。向課堂要質量是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為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筆者做了如下探討。
一、有效解析教材、靈活地整合教材體系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介質,是學生學習、接觸數學的第一手材料,教材的應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應用程度。教材的解讀取決于教師的引領和鉆研。教師將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傳遞給學生是課堂效率的一種體現方式。解析教材成了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之一。如何解讀教材呢?關鍵是要領會教材編寫意圖。
教師要能夠依據數學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重構和駕馭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對教師而言不是簡單地向學生重現教材內容的過程。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認知水平和知識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論的加工、開發與重構。教師不能認為讓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態度、能力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過程中。我曾聽過一節“垂直”的課,講課的老師直接從書中主題圖引出了課題,然后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認識垂直、動手操作、指導學生正確作垂直。最后以書中設計的練習插圖來鞏固對垂直的認識。整節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得到落實??芍v課的老師對插圖并沒有物盡其用,只是看一幅說一幅,缺少有機結合起來觀察與討論,沒有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難免令人感到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實際上,教材中的插圖都是編寫教材的老師精挑細選的,每一幅圖都不止一層意思。如果這位老師把書中的插圖加以詮釋,即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插圖講解圖意,鞏固對垂直的認識,再讓學生綜合起來看這幾幅圖談談自己的感受,盡量讓學生主動地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結合起來,體驗到數學學習是有價值的,并有意識地建立學生的時間觀念,滲透要養成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豈不是更妙嗎?
二、精化教學流程、循序漸進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不是簡單地重視教材知識,而是說教師在課堂上傳播的是這種具有生命活力的個性化知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師要能夠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地展示和表達知識。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1.心中要有教學目標目標決定著方向,決定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的選擇,決定著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要明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及所要講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吃透教學目標,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落實新課標要求,更好地教學。沒有問題就沒有思維,圍繞目標設置一些問題是很有必要的。
2.處理好預習與課堂實際教學的關系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習,又要注重課堂實際教學。預習的目的是為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地進行。光有教師認真地準備還不夠,必須把學生也帶進來。這就要布置學生預習:一是針對學習的內容看不懂的,能理解的;二是找一找預習內容中看不懂的,把它做上記號;三是對于預習的內容,還有什么想法的,也把它記下來。課堂上學生會講的讓學生講,學生會做的讓學生做,學生能完成的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教學的重點就放在學生存疑、模糊的地方,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既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又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轉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角色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實質上是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再生長的過程,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形成中的簡單模仿和初步掌握是老師給予的,而更高層次的本質理解和自覺運用則是學生自主完成的,要使學生達到自覺的境界,就要善于激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有智慧地學習,關注學生學習品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