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翔
^摘要:“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師生們的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使課堂短短的45分鐘達到最高的效率,是英語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因而,激活課堂,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英語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什么是有效教學?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凡是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有效實現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
有效課堂教學是教學的生命,對課堂有效性的研究,不僅能推動新課程的實施與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我以為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首先要認真地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和學生,確定教學目標。
1.認真研究教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英語課標》和教材以及小學生的特點,具體實施中方法的選擇卻依賴于老師。備課時應針對每一堂課知識的傳授和操練、問題的解決、學習策略的培養、活動的安排、能力的培養等設計具體的操作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的老師主要采用了情景法、視聽法、直觀教學法、全身反應法和新課標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法等進行教學。但無論采用什么方法教師都要考慮以下幾方面:激發學生動機、聯系新舊知識、鼓勵全體參與、滿足學生要求、強化學生信心、促進學習遷移。
2.認真研究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有效開展依賴于學生的參與。要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必須了解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學生的不同特點,特別是要了解學有困難的學生的基礎與本節課的起點所應具備的基礎差距多大,在實現目標的過程需要什么幫助。設計較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
3.確定教學目標要牢固樹立教學目標意識,為每一節課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要分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共同基礎,然后確定本節內容的擴展方向及內容,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的程度。因此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有共同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擴展內容,有實踐性活動和創造性活動,還有個性活動和交互活動,此外,聽、說、讀、寫應該有主有次,互為支撐的發展。
二、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英語課標》指出:“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讓語言學習在活動中得以輸入和輸出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顯著特點之一。但是,我們必須關注活動設計的有效性。
1.精心設計導入活動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有導入教學活動環節。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學中,課堂的導入環節是否有效是決定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有效的導入能幫助學生整理已有的知識體系,聯系原有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精心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新課程提倡創設真實、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教學環境和問題情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把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
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 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有借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借助動作創設的教學情境,借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匯時,有的教師設計了利用pen,pencil,pencil-box,ruler,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游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在學習“At the zoo”話題時,教師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elephant,cat,dog,monkey,bear,tiger的特征,并能說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3.精心設計運用活動語言的輸入即是習得語言,而語言的輸出就是運用語言。通過操練獲得的語言技能只有在進一步的運用中才能轉化為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引領學生從語言學習回歸到生活實際,使英語學習的運用價值盡顯其中。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恰當的評價,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獲取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的調整,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使學校及時了解課程標準的執行情況,改進教學管理,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如何使評價既能發揮對學生的激勵和導向作用,又能發揮對教學的診斷和反饋作用,已經成為評價發展的趨勢。恰當的評價,是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證。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評價對學生課堂學習和教師教學的反饋作用。
四、正確評估教學效果,反思教學過程,為有效課堂服務
教育是實踐性智慧,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持續的反思,并把反思導向深入,最終實踐教育教學的創新,提升育人的質量。因此,教學活動結束以后,教師有必要回顧教學情況,反思教學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可以改進的方面等,為今后的教學決策提供經驗。 對教學的評估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籠統感覺的層次,簡單回答“滿足”或“不滿足”對教學的提高并無多大幫助。 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更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意識。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追求教學的有效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恒主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也是我們英語教師永遠追求的,它的實現需要我們教師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為現實。總之,教師要以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求及特點為前提,認真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并富有成效。努力做到讓語言從教學回歸生活,返回自然,真正的讓學生享受英語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