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萬明
^ 教師的創新意識是首要條件,教學中不斷激勵學生的創新興趣,保護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十分重要。
一、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師者,傳道,授疑,解惑也,教育包含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備創新意識,不僅是進行知識的傳授,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目標。
1.正確認識創新能力提到創新教育,往往走入了另一個極端,想到的是脫離教材的活動,讓學生任意去想去說,說得離奇,才是創新。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現,有創意的觀察角度等都是創新。對于一個人解決某一問題是否有創新性,關鍵在于這一問題及其解決對于這個人來說是否新穎,是大膽。學生也可以創新,也必須有創新的能力。教師通過挖掘教材,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再去主動探究,這便是一種創新,這種方法和思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是有很大的引導作用的,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新思維、創新個性、創新能力。教師運用有深度的語言,創設情境,激勵學生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從新的角度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有意識地讓學生總結,總結能力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培養學生總結能力,即鍛煉學生集中思維的能力,這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是相輔相成的,集中思維使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各種知識,將它們概括、提取為自己的觀點、作為求異思維的基礎,保障了求異思維的廣度、新穎程度和科學性。
3.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創寬松的氛圍、競爭合作的班風,創造性思維的環境。首先,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克服課堂上老師至始至終當主角,學生是配角、觀眾、聽眾的舊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學生這個集體能集思廣益,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取長補短。
二、學生的創新興趣是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
1.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持久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學習失去信心,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2.利用學生渴求解決疑惑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興趣產生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在教學中恰如其分的出示問題,問題的難度高低適度,問題是學生想知道的,這樣問題會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努力思考,克服怕出錯的想法,克服懶惰情緒,可以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
3.利用數學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三、適時保護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勢頭
在教學中既要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做到持續發展,并進行保護。
1.多給學生鼓勵和支持對學生的正確行為或好的成績表示贊許。對學生正確行為表示明確的贊揚,使學生明白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學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教學中宜常使用“很好!”“太棒了!”“不錯”“有進步”等語言表示你的關注和贊許。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兒童與生俱來的天性,好奇是思維的源泉,創新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有了創新的愿望,努力去揭開事物的神秘面紗,這種欲望就是求知行為在孩子心靈中點燃的思維的火花,是最可貴的創新性心理品質,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而創造性人才的特點卻是永駐的,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整個世界,每一個成才的人,必須保持這顆好奇的童心,教師對教學中學生好奇的表現應給予肯定。對于學生善于提問的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
3.分清學生錯誤行為是有意的,還是思維的結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要出現各種錯誤,這是允許的。教師不要急于評價,出示結論,即使是錯誤的,也要加以激勵,對有意的錯誤使用恰當的、不打擊創新能力的方式進行提醒,重在幫助弄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讓他們以積極的態度去承認并且改正錯誤,無論正確與否,都能身心愉快。從客觀上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教學實踐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也需要學生的主體,只有師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學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