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惠卿 林碧珠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0-0299-02
優生優育是創造幸福家庭,減輕社會負擔的重要決策。所以做好孕前孕期保健是何等重要。
1 定義
產前保健包括對孕婦的定期產前檢查,指導孕期營養和用藥,及時發現和處理異常情況;對胎兒宮內情況進行監護,保證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直至安全分娩。美國婦產科學院(2002年)把產前保健定義為:從妊娠開始到分娩前的整個時期,對孕婦及胎兒進行健康檢查,以及對孕婦進行心理上指導,包括孕前檢查及時診斷早孕、首次產前檢查和隨后的產前檢查。
2 孕前準備
2.1 新婚夫妻應在新房裝修后的 3-6個月才能入住,避免因裝修材料引起化學物質的污染。
2.2 當身體感到不適,就診時一定要向醫生說明是新婚的,這樣醫生才會小心開藥。
2.3 盡量避免各種有影響的因素,如農藥、油漆、X線,禁吸煙,喝酒等。
2.4 經期超過,應到醫院確診是否懷孕。
2.5 早期不提倡服微量元素的補充,服鈣片要孕五個月后。
2.6 要保持正常的心理,愉快的心情。
3 產檢
首次產前檢查時間應從確診早孕時開始,主要目的是:1.確定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情況2.估計孕期及胎齡3.制定接下來的產科檢查計劃。首次產前檢查未發現異常者,應于妊娠12到28周為每4周檢查一次,妊娠28到36周為每2周檢查一次,孕36周為每一周檢查一次,還要做胎心監護。高危孕婦應酌情增加產前檢查次數。對有遺傳病家族史的孕婦,應由專科醫師做遺傳咨詢。在做好產前檢查的同時,還要觀察孕婦發育營養及精神狀態;注意步態及身高,身材矮小(<145cm)常伴有骨盆狹窄,注意脊柱和下肢有無畸形等等。指導孕婦穿著要寬松,并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患婦科疾病,同時,注意不要久站、去人多擁擠的地方,避免眩暈。
4 孕期營養
孕婦為適應妊娠期間增大的子宮、乳房和胎盤,胎兒生長發育需要,孕期所需的營養必定要高于非孕期。若孕婦在孕期出現營養不良,會直接影響胎兒生長和智力發育,導致器官發育不全,胎兒生長受限及低體重兒,容易造成流產、早產、胎兒畸形和胎死宮內。在孕期增加營養,關鍵在于所進食物應保持高熱量、含有豐富蛋白質、脂肪、糖類、微量元素和維生素,但要注意避免營養過剩所引起的巨大兒和微量元素過剩引起的中毒反應。所以要指導孕婦合理飲食,如熱量主要來源于糧食、食用油、動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優質蛋白質主要來源于肉類、牛奶、雞蛋、奶酪、雞肉和魚。還有鐵、鈣、鋅、碘等的補充。
5 心理護理
育齡婦女從早孕開始,在生理上就發生很大變化,如心臟負擔加重、食欲減退、情緒不穩定、憂郁、失眠等變化,加上社會因素、家庭、經濟因素,工作環境,還有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孕婦擔心分娩能否順利和分娩時的痛苦,都給孕產婦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負擔,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孕產婦身心健康和優生優育如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高血壓、食欲減退、睡眠障礙、胎兒發育不良等,因此,加強孕期身心護理,是何等重要。因此,在做好產前檢查的同時,還要為孕婦提供妊娠分娩知識的心理咨詢,細心觀察孕婦有何心理變化,耐心地與之交淡,針對癥狀,給相應幫助、解答、勸告和指導,使其更好地適應身體、生理的變化,保持身心的健康和諧;指導孕婦注意個人衛生,穿著適宜;學會自我調整情緒,如心情煩悶,就聽些音樂,適當看書讀報,與家人散步談心或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動,使心情恢復平靜;對于高危妊娠者,定期隨訪和心理測試,一旦發現問題,在給藥物對癥處理的同時,還要做好心理教育和疏導,多加關心使其消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穩定情緒,防止病情加重。這樣孕婦就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和良好的心理狀態,安全度過孕產期,從而,提高孕婦及胎兒的健康水平,達到優生優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