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摘要:南京市礪志實驗小學由三所薄弱小學合并、發展為受老百姓歡迎的省級實驗小學,得益于學校堅持開展培養兒童礪志品質的校本研究。為了每位兒童,是礪志教育的生成基點,走向自我教育,是文化立校的目標取向。學校總結出兒童礪志的“六方面文化特質”和“六項引導與行動策略”,努力為兒童的一生成長播下“礪志文化”之種。
關鍵詞:兒童礪志;文化特質;行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8-0017-04
南京市礪志實驗小學的前身是原南京市下關區安懷新村小學,始建于1986年,有著開展武術訓練的學校傳統。20世紀末,附近兩所廠辦學校相繼并入安小。三所薄弱小學合并初期,學校招不到學生,教師紛紛要求調走,教學質量低下,居民甚至不讓掛校牌……刻骨銘心的尷尬引發了安小人擺脫困境、不甘平庸的志氣,心存高遠、誓要翻身的志向與頑強拼搏、堅忍不拔的意志。學校教師七次義務搬遷艱苦建校,一年家訪600多人次,堅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批改好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教學質量提升到原區內前列,練武礪志的辦學特色初步形成,相繼通過了市示范小學、市實驗小學和省實驗小學的驗收,招生開始年年爆滿。2006年學校更名為南京市礪志實驗小學。2007年,市教育局在礪小召開了省實小管理現場會,學校的發展軌跡被稱為“礪志現象”。2013年學校隨下關區并入鼓樓區,一年內“區優青”被評上7人,校旁競相出現了礪志店名、礪志社區,涌現出了許多礪志家長。反思我校由薄弱學校變為受老百姓歡迎的省級實驗小學的歷程,其中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堅持開展培養兒童礪志品質的校本研究。
一、兒童礪志校本研究的理性思考
1.為了每位兒童:礪志教育的生成基點
礪志,原指磨礪意志;我們將它引申為“立志向、揚志氣、強意志”三個層面。礪志幾乎是所有人成功的共有品質。回眸新世紀以來的十四年,我們相繼做了“小學練武礪志教育的研究”“練武礪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繼承與發展的實踐研究”“兒童礪志的文化特質與行動策略研究”三個主課題,在發展我校礪志教育辦學特色的基礎上,“通過發展主體的自覺主動的‘創造而‘生成學校文化”[1],探索我校兒童礪志文化的主動生成之路,其基點是喚醒兒童沉睡的心靈,為了每位兒童。堅持兒童的立場,立足兒童的視角,從兒童的興趣出發,走進兒童的世界,才能找尋到教育兒童之道。我們把礪志教育的出發點和目標都定位于為了每位兒童,不僅著眼于兒童未來的幸福,更重視兒童當前現實存在的幸福。
2.打造礪志師群:專業成長的內在追求
學校的核心發展力集中體現在學校教師隊伍的文化素養上。有文化的教師要有品,有高尚的人品;有人,心中裝有孩子;有夢,懷揣中國夢;有課,上好常態課;等等。當我們的老師把“特別能耐挫、特別肯鉆研、特別善協作、特別講奉獻”的礪志精神融入日常言行,把“教好每位學生”內化為生命需要、外化為行為規范的時候,就會成為有文化的老師了。堅持“課程改革、教師培訓、校本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師文化建設指導思想,創新“實踐探索、個人反思、伙伴互助、專家引領”等有機結合的運行機制,[2]加快了我校礪志師群專業化成長的步伐。
3.走向自我教育:文化立校的目標取向
反思我校由原來的三所薄弱學校合并,易地更名為“礪志實驗小學”,由物質立校進入到文化立校的快車道,目標取向鮮明。我們逐步認識到:要用文化“引領”、“經營”學校,搶占學校管理的制高點,并按照共同愿景制定發展規劃和方案,提升學校的辦學智慧與辦學品位,側重強化學校的軟實力與軟發展。“文化立校指向學生、教師、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和精品發展。”[3]文化是學校的第一發展動力,文化是學校師生思想、精神和心理的氧氣。以文化滋潤人,引領人,打造人,走向師生的自我教育,“追求文化自覺的教育”[4],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立校。
二、兒童礪志的文化特質
1.兒童礪志的環境文化——營造氛圍,激活童趣
校園環境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道德品質的培養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我們倡導礪志環境文化的潤物無聲,致力營造礪志氛圍。“礪志”校訓與“立志向、揚志氣、強意志”座右銘相得益彰;練武礪志壁畫與校歌欄十分醒目,校園內外的亮點櫥窗展示著師生礪志助成長的成果;“礪志每日三問(今天你微笑了嗎?今天你讀書了嗎?今天你進步了嗎?)”、“志”雕、百志墻、礪志讀書苑和“恒”心探究園等富有童趣的景點,時刻熏陶著兒童。
2.兒童礪志的活動文化——親歷體驗,培育童情
活動是兒童的主要教育形式。我們立足于兒童的生活世界,創設“小夢匯大夢”“爭志氣”“培養專注力、自制力、耐挫力、持久力……”等各類興趣盎然的主題活動,將礪志教育融入兒童的活動之中,讓兒童在親身經歷、自主體驗的基礎上,孕育符合兒童特點的情感,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不僅理解礪志精神的內涵,更為了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3.兒童礪志的課程文化——有機滲透,滋潤童心
課程教學不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一般載體,而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陣地,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領域,具有戰略意義。[5]我們努力優化“礪志課程文化建設”,探索礪志精神向課堂主陣地——學科教學遷移。無論是在各學科教學,還是“練武礪志”“礪志助我成長”等特色校本課程,均力求將師生礪志文化的正確動機、濃厚興趣、真誠情感、頑強意志積極地向課堂學科教學有機滲透,滋潤童心于教學中。
4.兒童礪志的制度文化——共議契約,喜守童規
學校制度是指學校內部指導和規范各項教育活動、協調學校成員及內部各組織之間關系的規則體系。對于兒童來說,單純說教形式的規章制度難以接受。因此,我們從兒童的思想和行為特點出發,自主更新學校制度文化,變“指令條框式”為“共議契約式”,共同探討出需要遵循的要求。通過這種方式,變“學校制度文本”為“兒童規則文化”,讓兒童的參與更富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可操作性,讓學生“喜守自己訂出的童規”。
5.兒童礪志的精神文化——導引思想,鑄造童魂
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深層表現形式。[6]它的主要內容是學校精神。每個學校都有各具特色的學校精神,它通常借助簡潔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形式加以概括。[7]我校的學校精神就是礪志精神,它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根植于校本的土壤之中,孕育于師生的言行之中的。我校的礪志精神簡略地說是“立志向、揚志氣、強意志”九個字,易記好懂利行。我們通過礪志精神引導著兒童的礪志思想,樹立了一個又一個礪志的兒童榜樣,全力培養“具有礪志精神、中國靈魂、世界胸懷的現代人”。
6.兒童礪志的行為文化——自覺踐行,彰顯童樂
針對實際行為與學校文化“相脫節、兩張皮”的弊端,我們注重在“行為準則、做事方式”為主的行為文化中體現學校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我們鼓勵兒童在學習、生活、交往中,將自我的“礪志”教育經過內化轉為外顯的主動參與、實踐,積極倡導兒童自覺踐行“礪志精神”,并在日常行動中享受屬于兒童的樂趣。
三、兒童礪志的引導與行動策略
1.體現核心價值觀立志向,小中見大實現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六一”前指出:要“引導少年兒童從小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適應少年兒童的年齡和特點。……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8]當代中國,引導兒童立志向必須體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理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準則。[9]簡略地說,立志向要符合“民族振興、祖國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的大方向。每個兒童“我的夢”只有與“中國夢”保持一致方向,并為她去奮斗,才可能夢想成真。胸懷“中國夢”,礪志見行動,每天有進步,“小夢”匯“大夢”。
2.為己為家為學校揚志氣,立德善行釋放正能量
兒童是要有志氣的,為自己爭氣,為家庭爭氣,為母校爭氣,學習并趕超父母、老師,已逐漸成為我校引導兒童“揚志氣”的鮮明特點與不懈追求。我校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但努力做到“日行一善,日日行善、積善成德”,善在校園、善在家庭、善在社區,“小手拉大手”,爭做善行的傳遞者與“小天使”;而且積極將“惡小”現象、負面與消極的苗頭及時、自覺地加以轉化,從各方面去立德善行,真正地釋放正能量。
3.營造文化教育場強意志,自制果斷自覺貴堅持
我校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孕育并最終形成教與學的文化理念,這就是有力的文化教育場。學校正是利用這巨大的“場效應”,遵循意志品質“自制性、果斷性、自覺性與持久性”的四項特性,逐步引導兒童養成頑強的意志。我校兒童從觀看一部部“礪志”影片的感悟中,從自編一句句“礪志”格言警句的激勵中,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無論是在生活、交往還是學習上,努力做到自制不沖動、果斷不猶豫、自覺不被動、耐挫不畏難,持久不動搖。
4.聚焦課堂主陣地善學習,聽說讀寫算悟增智慧
我校始終聚焦課堂主陣地,引導學生放飛想象善學習。語文學科中,通過“練好礪志六項基本功”,兒童提高了“漢語拼音、識字寫字、口語交際、閱讀感悟、獨立作文、綜合學習”等語文素養。數學學科中,“開發錯題資源、生成教學亮點”的同時,兒童的算、做、思、悟能力有了明顯提高。英語學科中,探究出小學生礪志趣學英語的“學習動力激發、學習流程礪志、學習技能優化”等三大策略,為兒童學習英語增添了智慧。我們還向其他學科進行輻射,在培養兒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力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勤修練武礪志的童子功,陽光鍛煉身心更健康
我們鼓勵兒童在練武的同時,每天積極參加多樣化陽光體育鍛煉。我校自編了幾套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武術操,將結交武術伙伴、會唱武術歌、會講武術故事、搜集武術格言等融入其中,豐富了獨具特色的練武礪志童子功。我校兒童在“健康第一”、“達標爭優、強健體魄”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投入到陽光體育鍛煉的活動中。從每日的“武術健身操”到“慢跑五分鐘”,再到“特色大課間”,兒童通過個體、合作的形式,有效地促進了身心更健康。
6.精設童趣的礪志大舞臺,琴棋書畫能人炫風采
我校的“礪志大舞臺”是“兒童礪志在行動研究”的展示平臺。通過“礪志大舞臺”的舉辦,師生同臺、人人參與,弘揚了中華武德,贊頌了民族瑰寶,構建了校園文化。一個個活動小主持人、一位位節目小導演、一組組綠色上網小達人、一批批琴棋書畫小能手等涌現出來。這個大舞臺,不僅僅是各種特長才藝的匯報,更是兒童“礪志自我教育貴在行動”風采的炫耀;尤其可貴的是,教師的各種絕活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密切了師生關系,彰顯了“礪志教育”尚美育才的特色。
綜上所述,創礪志教育,用文化育人,是我們深入進行“兒童礪志的文化特質與行動策略研究”的主旨。我們期望通過不斷的研究,朝著先進文化的方向,進一步追求文化自覺的教育,爭取創建“兒童礪志文化”的品牌學校。我們將一如既往地關注“兒童礪志”的行走方式,即于言教、身教之外,更重心教。為了兒童的今天,也為了兒童的明天,我們要給兒童一個“礪志文化”一生的記憶,要為他們的一生成長播下“礪志文化”之種。
參考文獻:
[1]李偉勝.學校文化建設新思路:主動生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98.
[2]程紅兵.學校文化建設的路徑[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35.
[3]金孜紅.文化立校——學校管理新價值締造[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25.
[4]金哲民.追求文化自覺的教育 走向跨越發展的辦學智慧[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2:1.
[5]成尚榮.學校文化呼喚“深度建構” [J].人民教育,2011(20).
[6][7]魯宏飛,沈艷華,魏馨.學校文化建設與管理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2.56.
[8]習近平.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中國教育報,2014-05-31.
[9]胡錦濤.中共中央十八大報告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4.
責任編輯:丁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