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嘉琴
在信息、知識獲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讀書對學生的吸引力越來越小,許多中學生連讀完課本文章的耐心都沒有,更不用說大量的課外閱讀了。如何讓中學生愛上讀書, 是當前廣大語文教師面臨的難題。
生活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但在稠人廣坐之中,談笑風生、天南海北神侃、成為眾人聚焦對象的并不是這些學生。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的閱讀面太窄,除了課本讀得比較熟以外,課外書很少涉及。這種現象對我們語文老師的觸動很大。讀文教學不只是為了讓學生考出高分,還應該讓他們具備較廣的知識面,在寫文章、看問題、解決問題時能夠有較寬廣的視野,做到旁征博引、娓娓道來,卻又無懈可擊。
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要鞏固和提高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拓展他們的知識面,讓他們見多識廣,提高運用和駕馭語言的能力。若不能達成這些目標,我們的教學就是失敗的。鞏固和提高語文基礎知識,可以通過考試和試題訓練來達到目的,而拓展學生的見聞,提高其運用和駕馭語言的能力,必須要讓學生多讀,廣泛地閱讀,持之以恒地開展課內外閱讀。這需要學生們的自覺,更需要老師的引導。那么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呢?我是這樣做的:
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讀書
我從不規定學生該看什么,不該看什么,只要是健康有益的書,學生喜歡讀,就倡議他們去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總是抱怨學生不愛讀書,讓名著、經典在角落里蒙塵,但與此同時,學生卻在課堂上、宿舍里用手機看網絡小說,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沒有內涵的“暢銷書”,由此可見,如何讓學生愛上讀書不是真正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于如何讓學生從閱讀網絡小說轉變為閱讀經典作品。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多讀書,以身作則,還要深入學生,去了解甚至去讀學生喜歡讀的書,知道他們的閱讀時尚,了解他們閱讀的愉悅點,再進一步引導,由淺入深,提高其審美趣味。此外,教師可以給學生適當推薦一些書,或者就某部文學作品引導學生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使得他們在讀書中找到共鳴,在讀書中得到思考的契機,獲得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例如,魯迅的雜文雖然嬉笑怒罵、思想深邃,可是卻略顯枯燥,學生讀起來不免覺得乏味。因此,魯迅在學生的印象中只有冷峻。其實,豐滿的魯迅應該包括《故事新編》中的怪力亂神、《朝花夕拾》中的溫馨回憶和《野草》中的狂野想象。如果這些方面做足功夫,給學生展現經典作家的不同風格,興許冷峻的魯迅就會以溫和的姿態走進學生的心中。
二、必須要默讀、朗讀雙管齊下
默讀有助于加深理解能力,朗讀則有助于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每個學生每天必須要有5000字的閱讀量,朗讀的時間不得低于10分鐘。
三、告訴學生不要帶著功利去讀書
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應該是陶冶性情,享受生活的手段。讀書時,我們不要去想什么“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而要帶著問題,帶著愉悅感去讀,以期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增長見聞,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四、建議學生讀“四大名著”
《三國演義》《西游記憶》《水滸傳》《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最高成就,語言優美,故事情節強,藝術性高,謀篇布局各具匠心,是大家手筆。閱讀四大名著可一舉而多得,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古文底子普遍較差,讀起古文來就頭疼。而四大名著的語言屬于半文半白,是連接古文和現代白話文的紐帶,學生課外閱讀四大名著,既能提高對白話文的閱讀鑒賞水平,又能提高學生對古文的感悟能力。
五、有選擇地讀
該精讀的精讀,該泛讀的泛讀,屬于快餐文化的可速讀。
六、課余時間與學生談論本年度流行的暢銷書,重點推薦學生讀一到兩本
比如,我曾推薦學生讀《窮爸爸,富爸爸》《狼圖騰》《明朝的那些事》《中國可以說不》等暢銷書,學生們讀了普遍覺得很有收獲。
七、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碰上好的句段可以摘抄,可以寫心得體會,這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印象,又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和鑒賞能力,還能鍛煉他們的文筆。
八、開展讀書報告會
要求學生在讀中外名著時寫出讀書心得,在班級活動中交流,并從中選取優秀的讀書心得參加校內外的比賽活動。
好的讀書氛圍更能激發學生讀書的欲望。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為學生的閱讀實踐創設良好的環境。教師可通過每月張貼推薦書目、介紹一些名家軼事及名作等方式,讓讀書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為了提高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起寫讀書筆記,并將其和學生的優秀作品一起張貼出來,與學生一同探討文學作品,以此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此外,播放由課文改編的影視作品并讓學生與原著進行比較,也是一個促進學生主動閱讀原著的好辦法。在指導學生讀書時,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大到主題把握,小到語言品讀,都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真正讓學生“讀有所得”。主題把握方面,教師應多向學生介紹一些中國文學史、世界文學史的相關知識,教會學生把作品放到特定的環境中,理解其主題思想,讓學生學會把握不同時代作品的主旋律。
總之,語文老師一定要善于引導學生好好讀書,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把讀書放在第一位的,沒有萬卷書的底,你是行不了萬里路的,即使能行萬里路,也很難把這萬里路變成自己的社會閱歷,對提升你的人生境界并無多大幫助。這就不難理解,很多成功人士有錢有車有房,有社會地位,卻不忘去讀MBA,很多人說他們這是在為自己裝點門面,其實絕大多數人不是。人生進取只有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活動老、學到老、讀到老的要義,毛澤東晚年視力極差,臨死前幾天還要人給他讀《容齋隨筆》。
有書香相伴的的人生是最快樂、充實的人生,是最有意義的人生,語文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多讀書,讓他們熱愛讀書。
一個熱愛讀書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