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敏 潘祥華 張慈仁 王少華
摘要 [目的]研究配方施肥對福寧薯12號主要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為進一步從栽培上提高福寧薯12號的產量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設6個施肥處理,即A1插后35 d追肥,A2插后50 d追肥,B1復合肥562.5 kg/hm2,B2復合肥450 kg/hm2+硫酸鉀112.5 kg/hm2,B3復合肥337.5 kg/hm2+硫酸鉀157.5 kg/hm2+尿素67.5 kg/hm2,每個處理設3個重復,調查福寧薯12號收獲期的主要性狀和產量。[結果]A因素間差異不顯著,B因素間差異在0.01水平顯著,處理A1B3和A2B3產量間差異不顯著,其他4個處理均比處理A1B3和A2B3減產達0.01顯著水平。[結論]配方B3對福寧薯12號增產有顯著作用,也就是以復合肥337.5 kg/hm2+硫酸鉀157.5 kg/hm2+尿素67.5 kg/hm2的配方最佳,可在扦插后35~50 d施用。
關鍵詞 配方施肥;甘薯;福寧薯12號;產量
中圖分類號 S1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7-09332-02
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Yield of Funingshu 12
ZHUO Min, PAN Xianghua, ZHANG Ciren et 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Ningde City, Fuan, Fujian 355017)
Abstract [Objective] The effects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on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Funingshu 12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increase production from cultivation of Funingshu 12. [Method] Two factors randomized block was designed and six different fertilizer treatments were set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Funingshu 12. A1: Cuttage 35 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A2: Cuttage 50 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B1: fertilizer 562.5 kg/hm2; B2: fertilizer 450 kg/hm2+potassium sulfate 112.5 kg/hm2; B3: fertilizer 337.5 kg/hm2+potassium sulfate 157.5 kg/hm2+ urea 67.5kg/hm2, three replicates per treatment. [Resul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 factors and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B factors, and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yield between A1B3and A2B3, but the other four treatments were cut up significantly than A1B3and A2B3. [Conclusion] The formulation B3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yield of Funingshu 12. So the fertilizer formula was compound fertilizer 337.5 kg/hm2+potassium sulfate 157.5 kg/hm2+ urea 67.5 kg/hm2which could be applied on the 35-50 th day after the plants were cultivated.
Key words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weet potato; Funingshu 12; Yield
甘薯是中國主要的雜糧作物,種植面積大,耗肥量大[1-2]。在福建省,甘薯在糧食作物中排名第二,年種植面積在25萬hm2左右[3]。長期以來,人們對甘薯施肥的不重視,加上栽培措施粗放[4-5],即使優良品種,在不適宜的栽培條件下種植,也會對產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如果施肥不當,那么會造成地上部莖葉的徒長,導致塊根產量下降[6]。因此,通過研究配方施肥來提高甘薯產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很多學者開展了甘薯肥效試驗。王小晶等[7]研究了氮磷鉀分期施肥對甘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余左等[8]研究了甘薯平衡施肥增產效應試驗。潘祥華等[9]研究了配方施肥對甘薯新品種寧薯6號產量的影響。不同甘薯品種的需肥特性存在一定差異,加上社會的發展,傳統有機肥(人畜糞)急劇減少,而人們又偏向于施化學肥料,在造成化肥極大浪費的同時,又導致環境污染。由于科研工作者注重高產育種,忽視了配套栽培技術,使得高產甘薯品種未能發揮最大的增產潛力。因此,筆者通過新的配方施肥研究不同化肥配方對甘薯產量的影響,旨在為甘薯高效、高產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地設在寧德市福安溪柄鎮,E119°44′,N26°59′,海拔10 m,田塊地勢平坦。土壤為沙壤土,pH 5.5,有機質8.7 g/kg,水解性氮291 mg/kg,有效磷64.3 mg/kg,速效鉀145 mg/kg,且陽光充足,排灌方便。前作為水稻。
供試品種福寧薯12號(原名寧薯12號),系福建省寧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以寧薯3 號為母本,以金山72 為父本, 通過有性雜交選育而成的高產型甘薯新品種,2011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閩審薯2011001)。供試肥料為復合肥(含N、P2O5、K2O各16%)、硫酸鉀(K2O 50%)、尿素(N 46.3%)。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二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追肥時間設2個水平:A1插后35 d追肥,A2插后50 d追肥。肥料配方設3個水平:B1復合肥562.5 kg/hm2(即N、P2O5、K2O各90 kg/hm2),B2復合肥450 kg/hm2+硫酸鉀112.5 kg/hm2(即N 72 kg/hm2,P2O572 kg/hm2,K2O 128.25 kg/hm2);B3復合肥337.5 kg/hm2+硫酸鉀157.5 kg/hm2+尿素67.5 kg/hm2(即N 85.2 kg/hm2,P2O554 kg/hm2,K2O 132.75 kg/hm2)。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小區面積10 m2,插值密度為20 cm+100 cm。試驗于6月15日開始灌水犁耙,6月25日排水曬田。7月8日翻犁、整畦,并且插植薯苗,返青后施苗肥112.5 kg/hm2復合肥。追肥按試驗設計方案作夾邊肥施用。8月16日中耕除草,8月9日和9月2日發現斜紋夜蛾為害,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675 g/hm2+啶蟲脒(5%) 150 g/hm2+水900 kg/hm2噴霧除蟲。12月2日收獲,并且進行考種。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采用常規方法測定[10]土壤樣品pH、有機質、水解性氮、有效磷和速效鉀。扦插120 d時,測定蔓長和莖粗;收獲時,測定蔓重和產量,通過米尺、游標卡尺和公斤稱等工具進行測量和測產。
1.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方差分析法和LSD多重比較法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收獲期主要性狀
6個處理均于7月8日扦插,12月2日收獲,全生育期148 d。從表1可以看出,在收獲期,處理A1B3和A2B3的單株薯重較高,分別名列第2和第1,大中薯率最高,也就是商品薯率最好,說明這2個處理N、P、K配比較合理。6個處理的蔓長中等,莖較粗(福建省甘薯區試標準蔓長101~180 cm,屬中蔓,莖直徑6.01~8.00 mm,屬粗莖)。從表1的根冠比(T/R值)可以看出, A1B3、A2B3的T/R值小于1,其他4個處理均大于1。這說明當蔓重大于薯
重時,甘薯產量會明顯減少。這可能是由于地上部生長旺盛,消耗過多
養分而導致減產。
2.2 產量表現 從表2可以看出,在施肥時間(A)一樣的情況下,都以配方B3的鮮薯產量最高,B1次之,B2最低。A1B3處理的產量比A1B1高出15.7%,增產明顯,說明配方B3的N、P、K配比較合理;處理A1B2比處理A1B1減產4.5%,但不顯著,說明在A1時間上施肥,配方B2與B1差異不顯著。在A2時間上施肥,情況基本與A1一致,但處理A2B2比處理A2B1減產顯著,減產達8.9%。在配方B一樣的情況下,施肥時間A1與A2對產量增減的影響不顯著。由此可知,施肥時間對產量的影響不顯著,但配方的影響顯著,尤其是配方B3可以顯著提高福寧薯12號的產量,其中處理A2B3的產量最高,鮮薯產量為48 225 kg/hm2;處理A1B3的產量位居第2,鮮薯產量為45 720 kg/hm2;其他4個處理均比處理A2B3和A1B3減產,達0.01顯著水平。
3 結論與討論
在主要性狀上,配方施肥對蔓長、莖粗的影響較小,但對T/R值的影響較大。當T/R值小于1時,甘薯增產,也就是配方B3能促進葉片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向塊根輸送,提高塊根產量,也能提高甘薯的大中薯率。所以,在今后的科研生產上,要注重協調甘薯地上部與地下部的比例,防止地上部的徒長而導致減產。從該試驗6個處理的結果來看,施肥時間對產量的影響不顯著,但不同的肥料配方對產量有顯著的影響,其中配方B3對福寧薯12號有極顯著的增產作用,也就是以復合肥337.5 kg/hm2+硫酸鉀157.5 kg/hm2+尿素67.5 kg/hm2的配方最佳,而施肥時間在扦插后35~50 d均可。該試驗對肥料配方的研究能夠更合理地指導甘薯施肥,達到既減少成本又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對今后甘薯的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不同的肥料配比,研究其對甘薯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合理配比氮磷鉀肥能夠顯著提高甘薯產量。甘薯產量的形成還受到微量元素等養分狀況的影響。該研究只探討了不同肥料配方的產量效應,初步明確了氮磷鉀肥的配比方案,而對于其他養分狀況對甘薯產量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福寧薯12號在2008、2009年的省區試和2010年的生產試驗中比對照金山57增產,均達0.01顯著水平。同時,經省區試抗病性鑒定綜合評價,該品種為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11]。目前,該品種在福建省大面積推廣,是具有較高經濟效益的高產甘薯新品種,對農民增收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確保高產的前提下,通過栽培技術進一步提高高產甘薯品種的增產潛質。
在栽培上,應注意加強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主要是中耕除草、防旱排澇等,干旱時及時灌水,薯塊膨大期以后應做好防澇排澇工作,以防爛薯,尤其要注意防治小象蟲、斜紋夜蛾等害蟲危害。適時收獲,保證生育期在150 d左右。
參考文獻
[1]
苗艷芳. 豫西旱地氮磷鉀肥配施對甘薯產量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3,19(3):11-13.
[2] 羅鳳來. 甘薯氮磷鉀肥平衡施用效應分析[J].土壤肥料,2003(4):32-35.
[3] 章明清,李娟,孔慶波,等. 福建甘薯氮磷鉀施肥指標研究[J].土壤通報,2012,43(4):861-866.
[4] 史春余,王振林,趙秉強,等. 鉀營養對甘薯某些生理特性和產量形成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2,8(1):81-85.
[5] 唐忠厚,李洪民,張愛君,等. 長期定位施肥對甘薯塊根產量及其主要品質的影響[J].浙江農業學報,2010,22(1):57-61.
[6] 陳嚇冬,陳國獎. 平衡配方施肥對甘薯產量的效應分析[J].上海農業科技,2009(6):114-123.
[7] 王小晶,蔡國學,王洋,等. 氮磷鉀分期施肥對甘薯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7):188-192.
[8] 余左,朱大雙,丁蕾,等. 甘薯平衡施肥增產效應試驗[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2):114-116.
[9] 潘祥華,林夤,陳蘆根,等. 配方施肥對甘薯新品種寧薯6號產量的影響[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10):50-51.
[10] 魯如坤. 土壤農業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9:106-489.
[11] 潘祥華,卓敏,張祖金,等. 高產鮮食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種福寧薯12號的選育[J].福建農業學報, 2011,26(4):733-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