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暉 黃建軍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切實改進和加強高校公寓輔導員管理服務工作,對高校公寓輔導員隊伍機制建設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公寓輔導員隊伍建設,應重視管理體制、考核和激勵制度等的建設。
關鍵詞:高校;公寓輔導員隊伍;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7-0024-03
一、加強高校公寓輔導員隊伍機制建設的
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高校公寓輔導員隊伍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高校班級集體的觀念逐漸弱化,高校學生生活區相對集中,出現了大學生公寓區、生活園區。大學生公寓和生活區往往是高校各種學生矛盾和問題相對集中的區域。“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高校不應該放棄這塊育人的陣地,更不能把公寓區的管理和教育簡單地推向社會。”[1]
2002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對高校公寓管理作出明確要求:“在推進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過程中,對學生公寓內學生的管理,特別是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行為管理,始終是高等學校的一項主要責任,決不能簡單地推向社會。各高等學校要切實負起責任,把這項工作列入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程,作為高等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2]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提出了以下要求:“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生活社區、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3]
(二)高校公寓輔導員隊伍建設的緊迫性
90后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小受家庭寵愛,生活條件優越,自我為中心觀念強,抗挫折能力較低,心理健康問題較多。校生、師生、生生之間的不和諧因素顯著增加。市場經濟、社會各種不良現象、互聯網等對學生帶來的沖擊前所未有。我國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發展、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深入等也帶來了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高校亟待加強公寓輔導員隊伍機制建設。
二、公寓輔導員隊伍機制建設現狀
2010年,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下發了《輔導員進公寓實施方案》《輔導員工作職責》等制度,明確了公寓輔導員的工作職責、考核與獎懲,學院在學生公寓內為輔導員安排了獨立的辦公場所。
(一)公寓輔導員的工作環境分析
學院為公寓輔導員安排了獨立工作場所,學工處(部)配備了辦公桌、電話、文件柜等相應的工作設施,安裝了空調,為公寓輔導員營造了較為便利的工作環境。但是,公寓內工作環境相對系(部)工作環境較為簡陋,公寓內生活配套設置相對缺少,如缺少會議室、師生文化活動場所等。大多數公寓輔導員除了做好所帶班級學生工作,還需做好系(部)或上級部門交辦的其他工作,經常需要往返生活區與教學區,也造成了公寓輔導員疲于應付上級要求,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熱情不高等不利局面。
(二)公寓輔導員隊伍結構分析
2010年實施公寓輔導員進公寓時,7個二級院系分別安排專職輔導員進駐公寓,其中5個院系各安排2名,2個院系各安排1名。經過2年實踐,繼續安排2名專職輔導員進駐公寓的僅剩3個院系,其他院系都只有1名公寓輔導員,并且都是多名輔導員輪流進駐。其中3個院系安排男女各1名,總體上性別比例均衡。4年來,整個二級院系只有3名公寓輔導員在崗位上沒有變動,其他院系公寓輔導員都有人員變動和調整。
2010年進駐的12名輔導員中,有9人為本科學歷,3人為研究生學歷。截止到2014年6月,所有公寓輔導員均為本科,3名研究生學歷輔導員已經離開公寓到院系或行政部門擔任相關管理職務。可見,公寓輔導員隊伍流動大,穩定性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寓輔導員個體和隊伍整體的持續發展和工作成效,這使公寓輔導員歸屬感不強。
(三)公寓輔導員工作模式分析
7個二級院系分別安排進駐的專職輔導員受院系、學工處(部)“雙重”領導,其日常工作指導和年終考核基本上僅與所在二級院系相聯系。學工處(部)安排了工作場所,提供了基本的辦公設備環境,而日常工作支持、業務指導相對較少,以行政方式寬泛地進行規定為主,與公寓輔導員互動交流不夠,對公寓輔導員內心訴求和人文關心不夠。如新來學院的公寓輔導員希望能多與系(部)同事溝通,但現有工作模式難以實現。
由于沒有一個獨立的公寓管理部門牽頭,二級院系輔導員、公寓輔導員與后勤部門相關人員相互合作,共同策劃具有吸引力的大型社區、公寓文化節特色品牌性活動較少,因此,整個輔導員隊伍顯得較為松散。學工、公寓管理、后勤部門齊抓共管,管理、服務、育人三位一體學生宿舍管理體制沒有真正形成。
(四)公寓輔導員制度完善性分析
“高校不同程度存在的重智輕德的教育價值取向,非智力因素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4]高校工作重心較多地放在了教學質量評估、專業剖析、科研項目上,而對學生德育、職業素養、人際交往能力等指標重視不夠。學工、后勤部門還沒有完全將育人功能納入學生公寓整體功能建設的范疇,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加強公寓輔導員隊伍建設”在一些高校事務管理中處于“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
《公寓輔導員職責》《輔導員留宿值班制度》等對考核輔導員工作具有一定作用,但在實踐中輔導員進駐公寓流于形式,有些制度在執行、考核方面的可操作性不夠,缺乏專門的部門考核與監督。
二級院系強化了學生宿舍文明建設的檢查、評比與考核,將學生的獎助評優、素質教育成長檔案、黨員發展等事宜與宿舍常規檢查考核相掛鉤。但是在實際執行中,較少有二級院系將學生在公寓內的日常表現與評獎評優等工作相掛鉤,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寓管理工作的成效。針對部分學生夜不歸宿、違章使用電器等問題,即便是查證屬實,亦沒有相應及時的剛性處理制度。
三、公寓輔導員隊伍機制建設的對策
(一)改善工作環境,增強公寓輔導員的職業歸屬感以激發工作積極性
積極為公寓輔導員工作和生活創造條件。配套相應的專項工作經費,如條件允許的話,適當增加公寓輔導員崗位津貼或適當減少帶班學生人數。改善輔導員進公寓辦公用房、生活配套設置條件,如增加公寓內的文化娛樂場所、會議室等。“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投入使公寓輔導員無暇去開發與經濟有關的事情”[6],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因此,學校領導應多方努力,盡可能提高公寓輔導員生活條件,幫助他們改善工作環境。
加強學工、二級院系、后勤部門與公寓輔導員之間互動交流,使公寓工作場所成為公寓輔導員熟悉而喜歡、開心而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家園。
(二)完善公寓管理體制,成立公寓管理綜合機構(公寓管理中心),強化公寓管理部門職能
以學工部門作為學生公寓管理的領導機構,在學生公寓成立綜合性的公寓管理部門(如公寓管理科、公寓管理中心),專門負責學生公寓內學生的思想教育與行為管理等工作,把學工干部、公寓輔導員等作為學生公寓工作的中堅力量。公寓管理中心主任由學工部部長兼任,設一名常務副主任、公寓管理干事崗位。后勤管理部門中下設“學生公寓服務辦公室”,專門負責學生公寓內水電等公共設施維修、保潔服務等工作;在學校中嘗試選聘專職公寓輔導員,以逐步取代二級院系輔導員派出制。
(三)改進公寓輔導員工作機制,分工負責,協同工作,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公寓管理隊伍
進駐公寓的輔導員要相對穩定,可3至4年進行輪崗,以增強公寓輔導員工作個體以及隊伍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和工作成效。同時,要明確學工、二級院系、后勤部門與公寓輔導員的職責分工,相關職能部門應盡力減少公寓輔導員的事務性工作,積極構建縱向暢通、橫向協調的學生教育、管理、服務新平臺。
成立學生公寓管理委員會,讓高年級學生干部擔任公寓輔導員助理,發揮大學生在學生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成長”[7]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公寓管理實效和育人效果。
(四)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增強公寓輔導員工作成效
學工部門應加強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考核和評比,將學生的獎助評優、黨員發展等事宜與學生公寓日常考核與評比掛鉤落實到實處,“完善和執行學生黨團進公寓制度,發揮黨支部、團總支以及黨員團員的基層戰斗堡壘作用。”[8]
應結合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公寓輔導員考核辦法,健全公寓輔導員考核體系,考核結果與公寓輔導員的聘任、獎懲、職稱晉升等掛鉤。結合公寓輔導員專業和專業性分工方向,著眼于公寓輔導員職業生涯發展能力的提升,分層次、分類別、多渠道、多形式培訓,提高公寓輔導員素質和能力,幫助他們向職業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還應根據動態平衡原則,建立相應的公寓輔導員輪崗和流動政策,根據他們的工作實績、個人特點和專長,通過正常的制度和途徑,做好公寓輔導員的換崗分流工作,為公寓輔導員隊伍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見[Z].2002.
[2]沈玉峰.高校公寓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J].湖南師范學院學報,2003(6).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2004.
[5]張再興,等.高校輔導員建設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張俊鳳.淺析新形勢下公寓輔導員工作[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8(10).
[7][8]盧文匯,孫福兵.高校公寓輔導員十年(2002-2011)研究綜述[J].高職教育研究,2012(10).
(責任編輯:沈彬)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ized reform of logistics, improving and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management servic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team mechanism. To construct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team mechanism, emphasis should be lai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evaluation and stimulation systems.
Key words: university; dormitory tutor team; mechanis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