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濟池
摘要:初中數學課堂不能是一塵不變的模式,這樣只會讓學生覺得無趣,只會很大程度地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所以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沒有科學的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的現象。新課標指出,我們要能夠合理、有效地對先進技術予以應用,以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數學教學;角色轉變;樹立信心 面對現在日新月異的科技和技術,教育也得隨之進步,基礎教育特別是初中教育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數學教學中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等一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問題的原型,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數學,從生活中提出問題,運用生活中經驗分析問題,探索研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不少數學教育工作者對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作了積極的探索,得了很多寶貴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其中有很多教學方法值得借鑒、推廣。
一、初中學生數學學習的現狀
1.從學生方面分析
(1)缺乏學習的目的性。就當前初中學生中的多數而言,還認識不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習數學只是為了應付差事和免受教師家長的責備。他們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外界的微小刺激都會對其產生極大的干擾,使之大大地減慢完成學習的速度和增加錯誤的數量。正因為學習數學沒有成為他們的內在需要,因而未能形成自覺求索的執著信念。所以,一遇挫折可能一蹶不振,使數學成績越來越差。 (2)缺乏學習的持久性。當前初中學生中的絕大多數人,學習數學的毅力和耐力均較其它科目差,對問題不愿做長期艱苦的鉆研,而習慣于“走馬觀花”式的學習方法。對數學問題很少去主動尋找致錯的原因,因此,常重犯某些錯誤。對于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常常還沒有聽完,就急著說“不會”,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動高度緊張起來。 (3)對數學缺乏興趣,情緒低落、沉悶。當前初中學生中的心情大多數處在厭煩、焦燥的抑制狀態,常感到學習數學很無聊,枯燥無味,學習無勁頭。即使表現出少有的興奮和較高的積極性,這種積極性也只限于那些具有游戲性的學習內容,雖也會因偶然的成功而激動不已,但容易一閃即逝。
2.從教師方面分析 從教師角度來看,由于學生學習信心、興趣的進一步喪失,很多教師感覺自己在教學中不是“長高”了,而是“變矮”了,教師教學成就感也就明顯失落,喪失了自我進修提高的內在驅動力,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教師教學業務能力的提高。
二、應對舉措
1.轉變教師角色
(1)教師要實現從“主宰型”向“指導型”的轉變。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發展是一個核心理念。這就要求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學中要把學生看成“主體”,要把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作為數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師要精心設計和組織好課堂教學,這種設計與組織不是以教師為“主宰”,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設計和組織,要給學生提供時間、空間和環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思維空間、有發揮才能、挖掘潛能的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有困難、有疑問時,教師給予學生指導和引導,從而實現教師從“主宰型”向“指導型”的實質性轉變。 (2)教師要實現從“傳授型”向“合作型”的轉變。強調師生互動這一新的教學理念,給教師的角色地位賦予了新的含義。在教學環節中,教師不只是講授者和權威,教師更應該是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引導者、組織者、評判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課堂上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討論中教師要當好顧問,幫助學生解決討論和交流中產生的問題,又要有效地組織討論和交流,還要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充當對話者的角色。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從而發展學生思維。通過交流與合作,加強師生之間交往,融洽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利于消除學習數學的消極心理。
2.樹立學生信心,調動學生積極性
(1)適時開展活動,提高學習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意向活動。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堅定性和求知欲。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發明家,無一不是對所探討的問題有濃厚興趣才獲得最后成功的。 (2)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與互動,促進學習興趣,創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的信任關系將直接影響課程的學習結果,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將有效地促進學科學習水平。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對學生的寬容和尊重,教師生動風趣的教學風格,富有感染力的個人魅力等都是營造良好數學學習環境的要素。
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當前初中學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往往一句口頭表揚,一個熱情鼓勵的目光,一次表現的機會的給予,對學生來說都是激動人心的,都可能會為其提供熱愛數學,進而刻苦地鉆研數學的契機。所以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多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并不為人知地加以點撥和啟發,即使其提供的解答與所問風、馬、牛不相及,也應巧妙地給予“肯定”和幫助。
四、師生結合實際,互學共探
新課改以來,諸多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教學模式極大地拓展了數學教師的理論視野。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共同探討數學學習的目標,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從學生實際出發,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排除學習壓力和障礙,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初中數學教學內容活潑多樣、目的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并不是寫一兩個教案就能解決,而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長期的互動過程,讓數學課堂教學充滿魅力也將是我們數學教師傳授數學知識中長遠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