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黃偉
^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語言學科的特點,以語言為載體,以語言為工具,開展互動、開放式的學習方式,采用探究式學習探索語言規律,歸納語言知識,探索有效的學習策略,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思維能力,采用合作學習,發揮個性和特長,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用英語進行表達和溝通的能力,形成有效的交際策略等;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品質,充分利用教學評價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形成內在的學習動機,獨立自主地學習,鼓勵學生超越教師,超越課本,超越課堂,積極主動地運用廣泛的課程資源學習,確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抓好初高中的銜接過渡
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以后,在學習上遇到了諸多不適應的情況,造成了一些具體的、急需解決的學習障礙,使得學生成績出現整體滑坡。因此,搞好初高中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是高中教學起步的關鍵所在,是每位英語老師都必須關注的問題。
1.初、高中英語教材的要求不同初中要求學生“讀懂”教材,牢記教材的內容,考試內容基本上是課本內容的再現。學生可以通過強化記憶以達到考高分的目的。而高中英語教學是以培養能力為主,要求學生“讀通”教材,教材只是教學的一個載體,學生學習教材后,掌握的是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考試則是檢測學生能否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單靠死記硬背是不夠的,它還需要靠學生平常知識的一點一滴的積累和對知識體系透徹完整的了解和掌握。
2.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習慣沒有根本轉變初中學生的學習方式較單一,思維能力較弱,學生往往是通過讀、寫(抄)、背、記知識點,尤其到了初三的時候,基本上是死記硬背考綱上的內容,有的學生甚至連閱讀題的答案都能背出來,因此,中考成績都很好。而進入高中后,隨著教學要求的不同、教材內容的增加,延用原來的學習方式顯然是行不通的。
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的現象。我們可以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后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如圣誕晚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既能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同時也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性與積極性。
1.巧“導入”課堂教學中“導入”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所謂“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個高明的教者絕對不會說“今天我們學習某課/某單元”之類乏味的話來導入,而是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巧妙導入。譬如上Unit1 Good Friends這一課時,我是以一種激情化的方式導入的,讓全班學生跟著周華健的《朋友》一起唱;從而從歌詞中讓學生體會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在Healthy Eating 這一單元中,則是以直觀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判斷什么是垃圾食品,什么是健康食品,從而自然地導入到上課的主題。
2.巧“設問”英語教學中找準能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有利于激活課堂教學氣氛。一個或幾個巧妙而富有創意或者能引起學生關注的問題,足可以激活整個課堂氣氛。
3.巧“搭配”英語教學活動多,一堂課可以采用Pair work、或Group work與全班活動科學安排巧搭配,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實現自主、合作式學習,輕松愉快地完成各自的學習任務。學生積極性都很高,紛紛討論起來,在這個活動中小組內的學生群策群力把自己得想法表達出來,試圖能說服其他組,既培養了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收到了很好地教學實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和課堂的導入法是密不可分的。
1.溫故引新法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復習一下舊的知識,是大多學科常用的一種導課法。孔子云:“溫故而知新”。“溫故”可引導學生應用自己理解的知識由簡單到復雜,沿著臺階狀的問題步步上升、層層深入,在生生、師生討論中最終“知新”。
2.問題引入法新課標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何實現三維目標呢?在組織課堂教學伊始,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逐步形成既定目標。
3.任務導入法任務型教學是指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提倡“意義至上,使用至上”的教學原則,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要求學習者通過完成任務,用目標語進行有目的的交際活動。老師不借助其它引導性材料,直接呈現課題,采用這種方法能很快的進入授課的主題。
教師語言親切,婉轉,師生互動,有問有答,既能增強熟悉感,找到聊天的共同點,也能很自然地切入到文章。再加上教師導之有意,導之有法,導之有度,尋找到課文內容與熱點問題的對接點,便能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貫徹交際性原則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這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貫徹交際性原則,也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2.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排練,然后再搬上課堂表演。
英語課堂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天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細心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努力營造輕松、民主、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動起來,讓智慧的靈光在互動中閃爍,真誠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進而構建一種和諧的英語課堂。
總之,新課程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盡管《新課標》已實施了一年多,鑒于2 1世紀教材的漸進性,我們只能從如何認識新課程標準的角度,努力從思想上首先向21世紀教材的內涵靠攏。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加強自身修養,不斷充實完善自我,以人為本,樹立“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系,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讓學生“自由活動、自主探索、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保障新《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推動素質教育與和諧教育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參考文獻:
[1] 彭敏輝 英語能力培養方案 ,遠方出版社2006
[2] 陳根海 英語探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 賈冠杰 外語教育心理學 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4]楊玲. 新課標下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2.
[5].趙敏倉. 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