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爭艷 潘元慶 潘濤 劉曉麗
摘要[目的]有效評估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現實潛力,為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依據。[方法]運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測算農村居民點整理理論潛力;通過選取自然、社會、經濟等方面的指標,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理論潛力進行修正,得出農村居民點整理現實潛力。[結果]馬村區農村居民點整理理論潛力為434.09 hm2,現實潛力為211.48 hm2,增加耕地系數為13.29%;根據農村居民點整理增加耕地系數,將馬村區劃分為3個等級潛力區。[結論]資金與農戶整理意愿對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釋放具有顯著影響,馬村區農村居民點整理應根據現實潛力大小安排重點區域,以便取得較高整理效率。
關鍵詞土地整理;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綜合評價;馬村區
中圖分類號S28;F301.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22-07621-03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規模的擴大,耕地逐年減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1]。為了實現我國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目標,保障糧食安全,土地整理成為實現這一戰略的重要手段。針對農村居民點用地超標和普遍存在的“空心村”現象展開的建設用地整理等是我國目前開展土地開發整理的主要內容[2]。農村居民點整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農村土地整理的重要內容,是緩解用地矛盾,促進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已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筆者以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為例,在測算農村居民點整理理論潛力的基礎上,構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評價農村居民點整理現實潛力,為馬村區土地整治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1.1 自然條件概況馬村區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東部,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標為113°17′~113°26′ E、35°12′~35°21′ N,東與修武縣五里源鄉相望,西與山陽區接壤,南與修武縣周莊鄉搭界,北與修武縣西村鄉、方莊鎮毗鄰。馬村區現轄3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118.33 km2,2010年全區常住人口13.96萬,其中城鎮人口6.57萬,農村人口7.39萬,城鎮化率為47.06%,人口密度為1 180人/km2。
1.2經濟社會概況2010年馬村區地區生產總值為16.81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0.17億元,同比增長18.6%;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56億元,同比增長10.2%;人均生產總值10 960元,增長16.7%。三次產業結構為6.4∶60.5∶33.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5.33億元,同比增長27.4%。財政收入完成1.59億元,比上年增長17.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6 835元,同比增長14.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 802元,同比增長12.9%。
2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分析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生產水平下,從行政、經濟、法律和技術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農村居民點土地在提高利用率和產出率的基礎上挖掘用地潛力,即增加土地有效利用面積[2]。該研究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預測馬村區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
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是測算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的常用方法,也是《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編制手冊》中規定的測算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的方法,依據現狀居民點用地與確定的人均居民點建設用地標準計算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3]。其計算公式為:
ΔS=S現狀-Bt×Qt (1)
式中,ΔS為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S現狀為現狀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Bt為規劃目標年人均建設用地標準;Qt為目標年農村人口數。
2.1馬村區農村居民點現狀據統計,馬村區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農村總人口73 930人,農村居民點用地1 629.75 hm2,人均用地220.44 m2;農村居民點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15.87%,占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5.32%,占城鄉建設用地總面積的61.86%。2010年馬村區人均居民點用地220.44 m2,人均居民點用地超過國家規定標準(150 m2)。
2.2農業人口預測 人口發展受自然增長率和機械增長率兩大因素影響。根據《馬村統計年鑒(2005-2010年)》, 2005~2010年馬村區人口自然增長率(r)為4.68‰~6.54‰,綜合考慮計劃生育政策和未來一定時期社會發展狀況的影響,2011~2020年控制在5‰。根據馬村區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分析,結合馬村區人口計生委提供2011~2015年人口發展預測,確定規劃期機械人口每年增加量為200人。
根據綜合增長法,其計算公式為:
Qt=Q0×(1+r)t±ΔQ (2)
式中,Qt為行政村規劃農村人口總數;Q0為現狀農村人口總數;r為人口自然增長率;t為規劃期(年);ΔQ為人口機械變動量。
據此計算公式可以預測2020年馬村區各行政村人口,結果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