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毓明 王進 于善霞 王海娟
^摘要:對2013年部分高考試題的相關知識進行質疑并對其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考;質疑;分析2013年理綜(生物)考試題基本堅持了以考查學生能力為基本導線,突出對學生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可以說2013年理綜(生物)高考題是非常成功的。而部分地區的高考題,筆者認為有一定的知識性錯誤。也有一部分題在知識層面上,學生是難以理解的。因此,筆者在閱讀相關資料后,對以下問題進行分析。
一、關于靜息狀態下是否釋放神經遞質
1.(2013年海南卷.18)關于神經遞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A、突觸前神經元具有合成遞質的能力
B、突觸前神經元在靜息時能釋放神經遞質
C、突觸小體中的突觸小泡內含有神經遞質
D、遞質與突觸后膜上受體結合能引起后膜電位變化
答案:B
筆者認為,該題是沒有正確答案的。其實神經元在靜息狀態時,也能釋放神經遞質。
解釋:姚泰《生理學》指出:突觸前膜是以量子釋放的形式釋放Ach。一個突觸小泡中所含的Ach,即一“小包” Ach,稱為一個量子的Ach。在靜息狀態下,突觸前膜也會發生約每秒鐘1次的Ach量子的自發釋放,并引起終板膜電位(EPP)的微小變化。這種由一個Ach量子引起的終板膜電位變化稱為微終板電位(MEPP)。每個MEPP的幅度平均僅0.4mV。當突觸前膜產生動作電位和Ca2+內流時,大量的突觸小泡幾乎同步釋放Ach;Ach量子所引起的MEPP此時會發生疊加,形成平均幅度約50mV的EPP。因此,靜息狀態時也是有乙酰膽堿的釋放[1]。
二、關于胰島素與胰高血糖素的相互作用問題
2.(2013年江蘇卷.30)為了研究早餐質量對學生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的影響,某研究小組選取 40 名健康學生志愿者,按平時早餐習慣分成不進早餐組、高糖組、高脂高蛋白組和均衡營養組,按組別給予相應早餐,并分別于空腹(餐前)和餐后 1、2、3 小時取靜脈血檢測血糖濃度和胰島素含量,實驗期間不食用其他食物,實驗結果見下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若對進餐組同時檢測胰高血糖素含量,那么其變化曲線的峰值出現在胰島素峰值 ________ (在“之前冶、“之后冶、“同時冶中選擇),這是因為 _____(答案:之后 胰島素濃度的升高和血糖濃度的降低會促進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筆者認為,該題答案是不準確的。
解釋:艾洪濱《人體解剖生理學》指出: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以直接刺激B細胞分泌,同時,胰高血糖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又可進一步引起胰島素的釋放。而胰島素可以以旁分泌的方式直接作用于相鄰A細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素的分泌。胰島素又可以降低血糖間接地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2]。由此可知,胰島素的濃度升高直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胰島素濃度升高一定程度,胰高血糖素也分泌,這是由于血糖濃度這個信號刺激,從而導致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而并非是胰島素的作用結果。
因此,筆者認為,答案應該改為(之后血糖濃度的降低會促進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比較妥當。
三、對EIL經濟損害水平解釋
3.(2013年山東理綜 26)
(2)稻田中經控制后的有害生物密度與所需的防治成本有關,并影響作物的價值。圖中曲線________(填“Ⅰ”或“Ⅱ”)表示將有害生物控制在不同密度時的防治成本。若將有害生物密度分別控制在圖中A、B、C三點,則控制在________點時收益最大。
答案:(2)Ⅰ;B
解釋:
圖2是經濟損害水平(EIL)的圖解。EIL是作物價值最大地超過花費時的有害生物密度。就疾病而言,徹底消滅作為疾病源的有害生物較有道理,這是基于救活一個人遠超過任何的經濟價值。如果有害生物種群數量低于EIL水平,那么對有害生物進行防治意義不大,因為防治費用已經超過了所獲得的利益。只有當有害生物種的數量大于其EIL水平,其才成為有害生物。圖中揭示作為產品的價值隨著所顯示的有害生物的密度而改變。有害生物密度低是,作為受到微不足道的影響。然而,在有害生物閾密度以上,作為以加速度速率丟失,直到完全沒有價值。再看一下對應于任何特定的有害生物密度的花費曲線。防治有害生物的密度越來越低時,所需要花費以加速度增加,直到有害生物的密度為零(完全消失),這時的花費極高。EIL是兩條曲線間差距最大時有害生物的密度,代表著最佳有害生物防治對策[3]。參考文獻:
[1]姚泰.生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48.
[2]艾洪浩.人體解剖生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54.
[3]牛翠娟,婁安如,孫儒泳等.基礎生態學(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