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莎
【摘 要】目前,由于政策變動以及經濟形勢波動等原因,縣級供電企業電力銷售面臨著較大的風險,這為供電企業發展壯大帶來了一定影響,因此,如何提高縣級供電企業的電力銷售水平,增強風險管理能力,是縣級電力企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關鍵詞】縣級供電企業;電力營銷;營銷風險管理
電力的銷售環節是供電企業的核心,電力銷售環節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整個電力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于縣級供電企業來說,屬于農網范疇,電力的銷售環節至關重要。然而,縣級供電企業在電力銷售環節往往面臨著不可忽視困難和風險,農村電網比較薄弱、管理欠缺規范、電力市場有限等問題與日俱增,因此根據現有狀態來構建縣級電力企業電力銷售過程中的風險防范機制非常關鍵。
一、縣級供電企業電力營銷管理風險
縣級供電企業在電力銷售中存在著諸多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風險
縣級電力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主要由電量和電價兩個方面構成。售電量由電力雙方共同決定,并且受到國家政策改變、經濟發展水平、其他能源開發狀況、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等因素影響,電量處于時刻波動中,風險較大。對于電價來說,由于電力價格被政府管制,供電企業本身較難影響到電力價格,以此同時,在煤炭價格市場化之后,電力企業面對著成本上漲問題,雖然國家實施了電煤聯動政策,成本上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但是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供電企業仍然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
2.法律風險
供電企業電力銷售也面臨著一定的法律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縣級電力用戶法律觀念淡薄,往往沒有簽訂正規供電合同,埋下了較大隱患。二是在電價收繳時,由于種種原因,用戶拒絕繳納電費,會引起雙方爭執沖突,存在著人身安全風險。三是客戶在電力使用時,由于操作不當等原因,會造成重大傷亡事故,為電力銷售帶來風險。四是由于電力銷售人員業務素質較低,在實際操作時疏忽大意,造成電力損失以及人員傷亡。五是電力銷售人員由于待遇不平等問題,臨時工較于正式工往往薪酬、福利較低,容易將不滿情緒轉移到電力銷售中,存在較大風險。
3.政策風險
縣級供電企業電力銷售的政策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由于電力行業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大行業,國家往往會根據宏觀經濟形勢來對供電企業管制,政策制定的不連貫性會使得企業面臨著風險。二是由于電力價格仍然由政府管制,供電企業對于電價的決定權較弱,企業發展受到國家政策的制約,這為電力銷售帶來了很大風險。
4.公共關系風險
縣級電力企業的公共關系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銷售服務水平,比如供電企業的電力銷售意識、電力企業的電力銷售模式以及電力企業的電力銷售管理等都對公共關系有著一定的影響。二是企業公關能力,在發生事故之后,供電企業的反應時間以及應對方式都影響著公共關系。三是品牌管理問題,電力企業能否在品牌管理上創新以及能否維護電力企業的品牌形象等都是公共關系好壞的關鍵。
總之,縣級供電企業電力銷售風險由以上五個部分構成,大致可以分為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兩大類別,電力銷售風險的存在給供電企業帶來較大壓力,影響著電力企業的正常經營與發展。
二、縣級供電企業電力營銷管理風險控制方法
在制定風險控制時,不僅要結合外部環境和政策,還要深入分析企業經營狀況,結合供電企業自身特點,同時要緊密關注發展動態,來制定合理的縣級供電企業電力銷售管理風險控制方法。
1.緩解電力供求矛盾
一是要從電力供給出發,優化供電企業電力資源配置,提高供電企業電力供給能力。二是加強供電企業電力預測能力,使得電力供給有序進行,并且鼓勵用戶低谷用電。三是大力宣傳用戶節電意識,加快階梯電價推進,促進用戶電力節約。
2.促進大用戶購電
一是要加大電力投資力度,優化電力投資結構,增強企業自身實力,從而吸引大用戶購買電力。二是提高電力銷售水平,提升電力銷售服務質量,完善電力銷售收購服務。三是加強公司公關能力,與大用戶保持聯系,及時了解客戶有關需求,迅速制定應對方案。
3.規范電網調度
一是合理規劃電網,保證電網的正常安全運行,為用電客戶提供可靠、有保障的電力供給。二是加強電網保護,使得電網處于最優運行狀態,降低不必要的電力損失。三是提高調度人員的業務素質,加強調度人員業務培訓,提高電網運行質量。
4.推進階梯電價實施
一是廣泛聽取用電客戶意見,根據用電客戶反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合理階梯電價方案。二是加強節約用電的宣傳工作,樹立用電客戶節電意識,增強客戶的法律觀念,做到合理、科學、規范用電。
5.提高銷售水平
一是明確電力銷售環節各人員職責,優化資源在各個環節配置,增強銷售人員責任使命。二是提高風險預警能力,對于可能發生的危險及早處理,將損失降低到最低。三是加強銷售人員培訓制度,從而增強銷售意識,提高銷售水平。
6.提升公關能力
一是完善供電企業內部相關管理制度,防止惡性事件發生,及時處理相關問題。二是增強自身實力,向知名專家學習公關管理知識。三是加強外部公關能力,協調好與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關系,積極了解相關政策,利用媒體手段,積極與外界保持溝通,從而建立廣泛的公共關系,增強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