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摘要】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乍暖還寒,復蘇仍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從經濟運行趨勢上講,全球經濟逐漸企穩,主要經濟體的政策目標已從應對金融危機轉移到確保增長和就業上來。世界貿易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認為,今后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加速,將帶動世界經濟復蘇,而暫時處于低迷狀態的投資、對外貿易等領域也將重拾升勢。
【關鍵詞】中央銀行 可行性 困難性
一、概述
中央銀行是國家賦予其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金融機構乃至金融業進行監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機構。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已建立起自己的中央銀行,如美國的美聯儲、加拿大的加拿大銀行。另外,還有一些國家以聯盟形式建立起了區域性的中央銀行,如歐盟中央銀行。對一國而言,中央銀行的存在對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以及貨幣的發行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央銀行職能的演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濟狀況的改變,中央銀行的職能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一)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以前的中央銀行職能
到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前,中央銀行制度在全世界已普遍建立,各國中央銀行逐漸擁有“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這三大基本職能。其特點是中央銀行服從于政府的需要,為政府和金融機構服務。這一階段中央銀行能夠有效地發揮服務職能和管理職能,但還不具備運用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的能力。
(二)20世紀30~80年代中央銀行的職能
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爆發使中央銀行在有效執行貨幣政策、調節宏觀經濟、進行金融監管、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等方面的職能突出出來。在這一時期,中央銀行的職能得到了全面系統的發展,特別是一些國家開始注意中央銀行的調控職能。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隨著各國對中央銀行實行國有化改革,作為政府的銀行,宏觀調控職能和金融監管職能成為中央銀行的兩大重要職能。
(三)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銀行職能的新變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央銀行職能變化突出在兩個方面:第一,貨幣政策職能與金融監管相分離,突出貨幣政策調控職能;第二,強調金融穩定職能,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
三、建立世界中央銀行的可行性
隨著世界經濟的蓬勃發展,各國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地球村”成為了人們常掛在嘴上的一個詞。正是由于這種聯系的緊密,國與國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為建立一個世界范圍內的中央銀行提供了可能。
第一,世界經濟自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雖有起色,但并未完全康復,急需一個組織化的機構來引導世界經濟步入正軌。由博弈論的模型我們可以知道,如果每個國家揣測別國的意圖,并以其來決定自己的行動,那么最后的結果并不能使各國利益最大化。世界中央銀行的建立,意味著信息獲取的高效、快捷,可以極大地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損失。從世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出發,意味著每個國家從中分食的“蛋糕”更大更美味,從而使世界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減少由經濟問題帶來的國與國之間的摩擦,實現“和平與發展”這兩大當今世界的主題。
第二,世界中央銀行有區別于其他世界經濟組織如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職能。
世界銀行主要業務針對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項目貸款,幫助建設周期長、利潤偏低的重要項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作用是穩定國際匯兌,通過提供短期貸款幫助成員國平衡國際收支。
而一國中央銀行的職能是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國家的銀行。建立世界中央銀行的目的主要在于制定和執行統一的貨幣政策,對世界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對區域性中央銀行乃至各國中央銀行進行監督管理。
第三,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已有區域性中央銀行成功建立的案例,如歐洲中央銀行,它在歐盟范圍內維護貨幣的穩定,管理主導利率、貨幣的儲備和發行以及制定歐洲貨幣政策,其職責和結構以德國聯邦銀行為模式,獨立于歐盟機構和各國政府之外。
目前為降低非洲各國間的交易成本和匯率波動,非洲國家中央銀行行長聯合會提出一項計劃,擬于2021年正式啟動“非洲中央銀行”(ACB),此舉不僅有利于保持各國宏觀經濟穩定,確定商品和服務比較價格,更有利于政局穩固。
由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建立一個區域性的中央銀行已得到世界范圍內的共識。如果未來六大洲都建立起來自己的洲際中央銀行,那么成立世界中央銀行,由其來管理各洲際中央銀行,從而實現對世界各國中央銀行的管理,將成為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四、建立世界中央銀行的困難性
第一,建立一個新的世界經濟組織,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很難在世界范圍內達成統一。成立世界中央銀行意味著全世界224個國家和地區都將遵照執行世界中央銀行發布的政策,為了實現整個世界的利益最大化,可能對一些國家而言會削弱其國家利益。而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有其獨立的貨幣,貨幣政策的設計要全面的考慮到這所有的貨幣,會有很大的難度。如果要統一世界的貨幣為一種法定貨幣,那么貨幣購買力之間的兌換比例也會很難確定。
第二,建立世界中央銀行意味著將本國的宏觀經濟調控主權部分移交給其他國家,可能會造成國家失去經濟的獨立性。世界中央銀行的建立,意味著各國將執行世界中央銀行制定的貨幣政策,也就意味著本國的經濟主權將不再由本國全權掌控,還要受到外部組織的監管和修正,這不利于本國經濟主權的維護。而且,外部組織不可能了解一國的經濟狀況很透徹,這也會造成經濟政策制定出來與本國國情有偏差,從而不利于本國經濟很良好的發展,最終造成本國失去經濟的獨立性。
第三,世界中央銀行的理事會、監事會的組成,可能會造成經濟強國對弱國利益的侵害。世界中央銀行的日常經營和管理需要一批人員來進行,而人員的選拔又會成為眾多矛盾的焦點。世界中央銀行理事會和監事會的成員,必須要有豐富的金融知識和國際化的眼光。由于發達國家在教育、經濟等方面的優勢,其人才的素養顯然更能滿足世界中央銀行的需求。由于考察人才標準的外化,可能會造成理事會內人員的國籍集中化,導致在制定政策時,不可避免地偏向自己的祖國,造成“馬太效應”,即經濟強國侵害弱國的利益,使強國更強,弱國更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