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迎春
【摘要】一直以來,信用社都存在信貸風險問題,造成風險的原因有很多,這就需要信用社強化并落實對信貸風險的監管,最大限度降低風險,減少甚至避免風險爆發給信用社造成的影響和損失。本文作者主要以農村信用社為例,分析信用社信貸風險監管存在的問題以及監管對策。
【關鍵詞】信貸風險 監管 對策
一、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監管問題
(一)信貸風險監管意識薄弱
一些農村信用社在發放貸款方面沒有嚴格依照程序辦事,把關口也不嚴謹。通常貸款都是先經過上級領導的許可,然后再由下級工作人員執行。這就使得基層的管理人員形成了錯誤的思想,認為上級要求執行,下級只需執行,各種風險問題和因素不用考慮。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人員的信貸風險監管意識也就逐漸走向薄弱,嚴重的第一手信貸資料就會出現虛假等現象,這對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的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二)貸款擔保抵押未能落實
首先,過高估計抵押物品的價值或是權力部門的價值。當借款企業或是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時,抵押的物品又不能抵償貸款金額,甚至還需要信用社承擔部分費用。其次,對抵押和擔保方的調查不全面、不徹底,出現“一人多擔保”、“交叉互擔保”等現象,加之對抵押物品的保管不夠嚴謹,加大了潛在風險。最后,抵押擔保合同的簽訂存在內容不全面、范本不一致等情況,使得在訴訟中合同完全不具備法律效應,進而成為無效抵押。
(三)信貸管理不夠科學嚴謹
首先,貸款前的調查工作不全面,對貸款方第一還款來源了解不全面,過于重視第二還款來源,也就是抵押物品的套現。其次,貸款時間的審查以及金額的審批都過于松散。一些信用社參與貸款會審的人員對實際情況都是一知半解,難免會造成最后的決策跟實際有出入,沒有嚴格執行審核與貸款的分離制度。最后,貸款后期的管理工作不夠嚴謹,存在“重放輕收”的管理思想。
(四)信息反饋不夠及時和準確
諸如一戶多貸款、跨區域貸款等不合規定的貸款情況有關信息不能及時反映出來,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客戶有關資料也不能及時發現,這就使得以上違規貸款情況越來越多。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信用社的貸款業務里有很多冒名頂替貸款以及化整為零貸款情況,對反饋信息的及時性、精準性、真實性都造成了嚴重影響,也增加了信用社的信貸風險監管難度。
二、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監管對策
(一)強化信用社信貸風險意識
第一,銀行高級管理層應樹立較強的信貸風險意識,重視信貸風險文化的宣傳。信用社高層負責人要充分發揮自身在信貸風險文化宣傳中的作用。結合實際的經營情況制定科學的經營風險策略,明確信貸風險文化,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成立相應的機構,對信貸風險文化進行廣泛宣傳。通過宣傳讓每位員工都了解信貸風險文化,意識到信貸風險的重要性,并自覺樹立較強的信貸風險意識。
第二,充分認識到信貸文化的核心價值。對于信用社而言,信貸文化的核心價值在信貸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可以提升信用社信貸管理的效率和質量,為信貸產品的創新提供動力源泉。
第三,強化團隊意識的培養。對于銀行而言,存在不良資產是難以避免的,關鍵是怎樣做好這些不良資產帶來的潛在風險。信貸風險的防范并不是某一個部門或是團隊的責任,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努力。因此信用社要有明確的責任制度,明確各個部門的工作責任和權限,一旦有不良資產信號各個部門就要相互配合,及時采取解決措施并落實到位。同時還要積極商討進一步的防范措施,齊心協力,共同補救風險造成的影響。
(二)強化信用社信貸風險監管體系
信用社可以借鑒國內外的做法,調整內部的信貸風險監管體系,明確各個層次的責任:決策層——制定信貸風險防范制度;執行層——落實實際的信貸業務;監督層——監督執行層實際信貸風險控制情況。
第一,加強信貸審核力度,提升信貸決策質量。發揮“審貸會”的作用,將其調整為決策機構,由信代會承擔貸款是否發放的最高決策者,如有表決事項就必須要投票決定,信用社主任主要承擔協調管理的職責。另外,還可以成立內部的信貸委員會團隊,開信貸會議的時候就從團隊中隨機選取規定的人數參與會議。開貸審會的時候,每位成員可以自由發表自己對審核項目的意見和看法,通過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相對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來說,更能強化成員的責任意識。而且還能及時對各個成員看法和意見的爭取與否給予判定,對經常出現偏差的成員要究其根源所在,并作適當調整,進而提升信貸委員會的決策質量。
第二,成立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改進信用社內部監督的不足。成立單獨的信貸風險管理委員會,直接負責于聯社董事會,實現“垂直化”管理。這樣信用社的信貸風險問題就可以直接匯報給上級,及時采取解決措施,以免信用社某些領導的干預。
第三,制定個人責任制度以及貸款責任終身追蹤制度。明確每位信貸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將責任、權利、利益三者結合在一起,充分激發員工管理和催收貸款的積極性。信貸工作人員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始終堅持工作準則,及時、全面掌握各個行業的經營情況、發展趨勢等,提出有針對性的信貸風險管理措施。
第四,充分發揮稽核部門的作用。賦予稽核部門動態檢查貸款的權利,突出其獨立性,強化其權威性。稽核部門直接向理事會匯報工作情況,不對信用社主任負責,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弱化了信用社主任的權力。要提升稽核部門的監督作用,還可以實施垂直管理模式,稽核部門的工作由上級稽核部門直接領導,在人員的薪資、關系、職位、考核等方面也有上級稽核部門管理。
(三)規范信用社信貸業務操作程序
要有效防范信貸風險,信用社可以借鑒先進銀行信貸業務的操作程序。可以分為單筆信貸業務的授信流程和貫穿信貸業務全過程的流程。這兩者的內容又存在差異,把信貸業務分為了多個細小的流程。前者主要有客戶篩選、貸款風險評估、貸款業務的授信審批、貸款金額的發放、貸款后期的管理以及風險監控。后者主要有信用貸款稽核與風險預警。但不管是哪種流程,都必須遵循同一個原則——有效控制信用貸款風險的同時還能提升操作效率和節約成本。
(四)全面落實信息的反饋和處理
信用社要及時收集并整理各種信貸反饋信息,成立專門的信息處理小組,及時處理各種反饋信息。要全面、深入調查貸款企業、單位或是個人的實際情況,并通過多種途徑核實信息的真實性,一旦發現有造價現象就要及時處理。有效減少甚至避免出現一戶多貸款、交叉貸款等不良情況。進而有效避免信用社信貸風險的發展,促進信用社穩定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信用社信貸風險的監管是一項十分重要且復雜的工作,必須要有嚴謹、科學、完善的制度,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度,有較強的信貸風險意識,有健全的工作體系,才能有效減少甚至避免信貸風險。
參考文獻
[1]朱明文.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2.
[2]陳連亭.城市信用社信貸風險的形成原因及監管對策[J].龍江社會科學,1995(05).
[3]侯紅霞.論農村信用社的信貸風險與防范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