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 梁和生
摘要 提子是喜光、喜溫、比較耐旱的植物,通過走訪調查靈川提子各生育時期所需的氣象條件,來摸清用戶的氣象需求。結果發現,提子的主要生育期有萌芽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果實著色期、成熟期,靈川提子品種很多,品種不同,其生育期的時間也不同,成熟期也不同,且各生育期所需的氣象條件也不同;靈川提子的病害主要有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白腐病,蟲害主要有葡萄虎天牛、葡萄透翅蛾、金龜子、葡萄二星葉蟬,各種病蟲害與氣象條件均有一定的關系。
關鍵詞 提子;種植;氣象問題;靈川
中圖分類號 S6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7-09437-03
葡萄是適應性很強的果樹,其抗旱性、抗堿性均很強,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苗木繁殖容易,栽培成活率高。葡萄果實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等營養物質,營養價值性很高。提子作為葡萄的一個種類,與葡萄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提子的營養價值遠大于葡萄。提子中含有非常豐富的葡萄糖漿,當出現頭暈目眩、休克等癥狀時,如果能及時服用,這種癥狀可以很快得以緩解。提子還含有一種強的抗氧化物質,可以幫助皮膚光滑,長期服用,對美容有一定的作用,且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物質。曾有醫學證明,提子中含有的另一種元素——抗癌微量元素,可以有助于身體的恢復,阻止細胞癌變,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對人類的健康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提子還有利于大腦神經的興奮,葡萄果實中,葡萄糖、有機酸、氨基酸、維生素的含量都很豐富,可補益和興奮大腦神經,對治療神經衰弱和消除過度疲勞有一定效果。
近年來隨著農民思維的開放,農業生產已開始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由于提子獨特的保健價值,加上以“古東瀑布”旅游景點為依托,靈川縣大圩鎮漓江沿岸,大圩至古東瀑布及冠巖景區公路兩旁的上讀禮、下讀禮、浮石、古東等自然村開始大量種植提子。現在已發展成桂林城郊最大的提子基地。大圩鎮提子從2001年開始種植,最初由一個農戶引進0.12 hm2美人指,到2014年,秦岸提子基地種植面積733.3 hm2,產量1.5萬t,已形成集農業觀光、自由采購、體驗、品嘗鄉村特產,是休閑旅游的理想去處。大圩的提子遠銷湖南、福建、廣東、陜西等地。靈川大圩提子品種有10多種,主要有溫克、美人指、夏黑、金手指、紅提、維多利亞等,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是溫克和美人指。筆者在此通過走訪調查靈川提子各生育時期所需的氣象條件,來摸清用戶的氣象需求,為以后有針對性地開展提子的農業氣象服務作準備。
1 提子種植中的氣象條件分析
1.1 光照
提子是喜光植物,太陽能是提子進行光合作用的唯一能源,良好的光照是樹體正常生長所必須的,光照不足時,新梢生長細弱,葉片薄,葉色淡,落花落果多,產量低,品質差,冬芽分化不良[1]。因此,在搞葡萄園的規劃設計時必須參考當地的光照條件。合理考慮株行距、架式、架向;管理時,科學運用整形、修剪技術,夏季適當確定定枝密度、新梢布局、副梢處理等,使架面達到通風透光,確保植株正常生長發育,以期獲得優質高產。
葡萄對光非常敏感,光照不足時,新梢生長纖細,節間長,葉片薄,從而光合能力弱,制造養分少,枝條難以成熟,冬季易遭受凍害,冬芽第二年萌發率低,易出現瞎眼或全株死亡。良好的光照,可以促使樹體進行正常的花芽分化、花器形成和開花坐果。
因為花芽的分化和形成需要一定的養分積累,如果光照不良,則葉片同化產物(即光合產物)少,一個是不能分化成花芽,只能分化成葉芽;另外即使前期分化成花序原基,也會因營養缺乏,中途停止分化或早期死亡。
在開花期和幼果期,如果光照不足,也會因營養虧缺,引起花開而不坐果,果實中途發育停止,引起落花落果。
在漿果生長期,若光合產物供應不足,漿果細胞分裂緩慢,增殖數量少和細胞體積增長小,進而導致果粒變小,外觀品質差。
在漿果成熟期光照不足,則果實成熟慢,著色差,果實的色、香、味均降低,果實品質差。
全年生長季節,如果陰雨天多,光照不足,則不僅影響當年的葡萄產量和品質,還會影響下一年的產量與質量。
1.2 溫度
葡萄是喜溫植物,溫度不僅決定葡萄各物候期的長短,且在影響葡萄生長發育和產量品質的綜合因子中起主導作用,不同葡萄品種從萌芽開始到果實充分成熟所需≥10 ℃的活動積溫是不同的(表1)[2]。
美人指屬于晚熟品種,≥10 ℃的活動積溫為3 300~3 700 ℃·d,生長所需天數為155~180 d,而靈川大圩年≥10 ℃的活動積溫為6 534.2 ℃·d,能滿足其對積溫的要求。
葡萄生長各階段都要求一定的最適溫度,當氣溫升到10 ℃左右時便開始萌芽抽梢,新梢生長最迅速的溫度是28~30 ℃。開花期要求15 ℃以上,開花及花序形成的適溫在25~30 ℃,花期溫度低于15 ℃時,就不能正常開花授精。漿果生長期不低于20 ℃,漿果成熟期不低于17 ℃,最熱月的平均氣溫不應低于18 ℃,果實成熟期要求適當高溫,在30~35 ℃的溫度條件下,對漿果成熟和提高品質較為有利。在漿果接近成熟期,如果晝夜溫差>10 ℃以上時,果實含糖量顯著提高。但超過35 ℃生長發育受到抑制,35 ℃以上的持續高溫會產生日燒。另外葡萄生長發育還需要一個低溫期,主要是秋季到越冬準備期,此階段的氣溫不宜高于12 ℃,且要求逐漸下降。
1.3 水分
葡萄是比較耐旱的果樹,有些品種也能忍受較高的濕度[2]。在生長初期,對水分要求高,在開花期則適當干燥。春季芽眼萌發時,雨水充沛,有利于花序原始體繼續分化和新梢生長。葡萄開花期需要晴朗溫暖和相對干旱的天氣,如果天氣潮濕或連續陰雨低溫,就會阻礙正常的開花和授粉、受精,引起子房、幼果脫落。葡萄成熟期(7~9月)雨水過多或陰雨連綿均會引起葡萄糖分降低,病害滋生,果實爛裂,對葡萄品質影響尤為嚴重。葡萄生長后期(9~10月)多雨,新梢成熟不良,越冬時容易受凍。在過于干旱的情況下,葡萄枝葉生長緩慢,葉片光合作用減弱,常導致植株生長量不足,果實含糖量降低,酸度增高。
靈川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 927 mm,降水分布不均,降雨量夏多冬少。4~7月,降雨量歷年較多,且較集中,范圍也廣,降雨量歷年在1 100 mm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60%;8~10月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雨明顯減少,歷年平均值為340 mm左右,僅占全年降水量的18%;11月~次年3月受大陸季風影響,天氣干燥少雨,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2%。但靈川由于3月份已漸到雨季,冷空氣活動頻繁,經常為小雨天氣,這對正處于萌芽期的提子來說是有利的一種天氣形勢,只是5月份正值提子開花期,此時又正值靈川雨季,常有連續性降雨天氣,此時如遇雨天勢必會影響提子的開花和授粉、受精,從而影響產量。7~9月果實已趨于成熟,此時廣西多為陣雨或局地強陣雨天氣,對提子無多大影響。
1.4 無霜期
霜凍是指果樹在生長期夜晚土壤和植株表面溫度短時降至0 ℃或0 ℃以下,引起果樹幼嫩部分遭受傷害的現象。霜凍會對葡萄樹的生長帶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晚霜會使新梢和花序受凍,對當年的產量造成很大的損失。為了避免霜害對葡萄樹的威脅,一方面要考慮多年的無霜期天數,另一方面要認真選用生育期較短的葡萄品種,同時要注意建造防寒設施和人為做好葡萄樹越冬的防寒工作[1]。一般認為無霜期在125 d以內的地區就不宜在露地栽植葡萄。靈川無霜期平均為309 d,大大滿足葡萄生長的要求,但仍需注意類似于2008年的霜凍給果樹造成的危害。
2 靈川提子主要生長期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靈川提子品種很多,有溫克、美人指、夏黑和維多利亞等,品種不同,其生育期的時間也不同,成熟期也不同。提子的主要生育期有萌芽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果實著色期、成熟期(表2)。溫克一般8月中旬成熟,美人指7月底~8月初成熟,夏黑和維多利亞6月底~7月初成熟。
2.1 萌芽-新梢生長期 萌芽-新梢生長期為3月中旬~4月下旬。日平均氣溫達10 ℃以上時進入萌芽期,氣溫升至20 ℃以上時生長迅速,最適宜新梢生長和花芽分化的溫度是25~32 ℃。長期干旱和連續陰雨寡照天氣,均會影響葡萄根系活力和植株的正常生長;大風和大雪天氣可引起棚架的倒塌。
2.2 開花坐果期 開花坐果期為5月上旬~5月中旬,這是決定葡萄產量的重要時期,花期的溫度一般在22~28 ℃時最好。溫度高于28 ℃,花粉發芽率降低,高于35 ℃,花粉會受損傷,甚至被紫外線殺死。溫度低于15 ℃,花藥開裂緩慢、花粉粒不易萌發。
2.3 掛果期
掛果期為5月中旬~6月中旬,掛果期又分為幼果膨大期、硬核期、漿果成熟期3個時期。此時期土壤濕度以保持在60%~70%為宜,適宜的溫度是28~32 ℃,氣溫低于16 ℃或超過38 ℃時對漿果的發育和成熟不利,使品質降低。白天高溫、夜間溫度相對較低(15~20 ℃),即溫差較大(10 ℃以上)的條件下,有利于糖分的積累和著色。
2.4 果實成熟采收期 果實成熟采收期為6月中旬~10月下旬。此時期適宜的溫度是28~34 ℃,氣溫日較差大,光照充足,晴朗微風,雨量適中,土壤濕度以保持在60%左右為宜。
3 提子的病害與氣象條件的關系
3.1 葡萄黑痘病
凡綠色部分如葉、葉柄、果實、果柄、穗軸、卷須和新梢等均能被害,尤以果實被害最嚴重。
病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30 ℃、最低10 ℃、最高40 ℃。
黑痘病的流行與降雨、大氣濕度及植株生育情況有密切關系。多雨高濕有利于分子孢子的形成、傳播和侵入;寄主組織幼嫩,易受侵染,故在多雨高濕季節,葡萄果穗、枝梢、葉片迅速生長,組織柔嫩時,此病發生最盛;天氣干旱時,發病顯著減輕。
3.2 葡萄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侵害著色后的果實,也能為害果梗及穗軸。
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0~29 ℃,最高為36~37 ℃,最低為8~9 ℃。
帶菌枝蔓在溫度12 ℃以下或26 ℃以上不形成分生孢子,到15 ℃時才開始形成,在20~32 ℃形成比較多,尤以26~28 ℃條件下最多。分生孢子的產生除溫度條件外,需要較高的濕度、降雨、露水、重霧,相對濕度在90%以下則不能形成。
果園內病害的發生與降雨關系很密切,每逢下雨,幾天后就會發生一批炭疽病;天氣干旱則病害發展很慢。
3.3 葡萄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害嫩梢、花、幼果等柔嫩部分。
病菌孢子囊萌發最適溫度為10~15 ℃、最低5 ℃、最高21 ℃。在13~28 ℃,孢子囊均可形成,但以12 ℃為最適。孢囊梗、孢子囊的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的萌發、侵入,均需要雨、露。所以,高濕、低溫是霜霉病流行的氣候條件。
3.4 葡萄白腐病
此病主要為害果實和穗梗,也能侵害枝蔓和葉片。
病菌發育最適溫度為25~30 ℃、最高35 ℃、最低5~12 ℃。 分生孢子在13~34 ℃均能萌發。在空氣濕度達飽和狀態下,萌發率可達80%。果園白腐病發生與雨水有密切關系。雨季來得早,病菌發生也早;雨季遲,病害發生也遲。果園內發生此病后,往往每逢雨后,就會出現一度發病高峰。一般高溫多雨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3.5 葡萄炭疽病
此病主要為害果實,穗軸和果梗也能受害。
越冬病菌于6~7月開始形成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及昆蟲傳播到果穗上。一般年份,病害從7月上旬開始發生,8月進入發病高峰期。葡萄近成熟時,遇到多雨天氣進入發病盛期。病菌能直接從寄主表皮或皮孔、傷口侵入。病害的發生與降雨關系密切,降雨早,發病也早,多雨的年份發病重。果皮薄的品種發病較嚴重。早熟品種由于成熟期早在一定程度上有避病的作用,晚熟品種往往發病較嚴重,土壤黏重、地勢低、排水不良、坐果部位過低、管理粗放、通風透光不良均能招致病害嚴重發生。夏季葡萄著色成熟時,病害常大流行;降雨后數天易發病,天旱時病情擴展不明顯,日灼的果粒容易感染炭疽病;栽培環境對炭疽病發生有明顯影響,地勢低洼、積水或空氣不流通發病重。
4 靈川提子的蟲害
4.1 葡萄虎天牛
葡萄虎天牛是蛀食葡萄枝條的重要害蟲,7月中旬~8月下旬成蟲產卵期是防治葡萄虎天牛的關鍵時期,其幼蟲為害一年生枝,因橫向切蛀,形成了一極易折斷的地方,每年5~6月間會大量出現新梢凋萎的斷蔓現象。成蟲也會咬食葡萄葉和芽等,對葡萄生產影響較大。
4.2 葡萄透翅蛾
葡萄透翅蛾以幼蟲蛀食葡萄枝蔓髓部,使受害部位腫大,葉片變黃脫落,枝蔓容易折斷枯死,影響當年產量及樹勢。
4.3 金龜子
危害葡萄的幾種金龜子都是1年1代,白星花金龜可以成蟲越冬,所以春天出現的較早,葡萄萌芽期從土中鉆出來,白星花金龜5月上旬轉移到地面為害,6月上中旬便出現成蟲,主要危害葉片、芽、花和幼果。成蟲具有假死性,可進行人工防治。
4.4 葡萄二星葉蟬
主要以成蟲或若蟲在葡萄葉背面刺吸葡萄汁液為害。以成蟲在土縫、雜草、枯枝等處越冬,翌年3月間越冬代成蟲出蟄,先在園邊發芽早的花卉和雜草上為害,4月末5月初遷到葡萄上為害并產卵,5月中旬第一代若蟲出現,第一代成蟲在6月上中旬開始發生,以后各代重疊,末代成蟲在9~10月發生,直到葡萄落葉,隨后隨氣溫降低進行越冬的場所。
5 小結
提子是喜光、喜溫植物,良好的光照,是樹體正常生長所必須的;溫度不僅決定葡萄各物候期的長短,且在影響葡萄生長發育和產量品質的綜合因子中起主導作用,不同葡萄品種從萌芽開始到果實充分成熟所需≥10 ℃的活動積溫是不同的。葡萄是比較耐旱的果樹,有些品種也能忍受較高的濕度。提子的主要生育期有萌芽期、開花期、果實膨大期、果實著色期、成熟期。靈川提子品種很多,有溫克、美人指、夏黑和維多利亞等,品種不同,其生育期的時間也不同,成熟期也不同,且各生育期所需的氣象條件也不同。靈川提子的病害主要有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炭疽病、葡萄白腐病,蟲害主要有葡萄虎天牛、葡萄透翅蛾、金龜子、葡萄二星葉蟬,各種病蟲害與氣象條件均有一定的關系。
了解了提子各生育期對氣象條件的要求以及病害發生的氣象條件,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提農提供精細化的氣象預報服務,為其日常管理提供參考。如提供長期的月報、旬報和周報,針對各生育期做好低溫、大雨和大風的預報。同時加強與果農的溝通,以便隨時了解用戶需求。
參考文獻
[1] 聶君,任曉遠,沙洪珍.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4.
[2] 高登濤.葡萄專業戶實用手冊[K].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