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清雄
^摘要:新課程強調主動構建知識,強調體驗學習過程,強調知識生成過程;在設計理念上強調活動探究、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傳統課堂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知識的傳授,對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體驗知識的生成重視程度明顯不足,不能適應新課程的理念,在這一前提下,合作學習模式應運而生。本文基本合作模式的理念,探討高中化學教學如何通過“三步走”的步驟來提升效率。
關鍵詞:合作模式;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學生學習以分組合作為基本形式,教師通過編制“三步走”的教學步驟,從學習目標的敘寫到活動的設計組織,從課前預習到課后復習各個環節,根據知識和技能層次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全方面的設計,并以此指導學生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活動和交流,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第一步:課前預習的編制。課前預習課案是對課堂相關內容的初步認識,用來為課堂知識的生成和構建起鋪墊作用,一般設置基礎性知識,對于通過閱讀或查閱資料可以完成的內容進行預習。一方面可以節省課堂學習的時間,同時通過查閱資料的過程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設置的內容一種是書本閱讀可以完成的,需要時間較短,可以設計知識清單或閱讀指導安排學生課前進行教材閱讀,填寫知識清單,歸納基礎性知識;另一種是需要查閱資料完成的,則需要提前一定時間布置,讓學生通過課外時間通過網絡或圖書資料完成。以氮肥的生產和應有為例,在課前預習案中可設置如下問題:
① 整理氨氣的物理性質及用途;② 查閱資料,了解常見的氮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情況。
第一個問題可以通過閱讀教材完成,整理成知識清單,第二個問題則需要提前布置,由學生課下完成。問題①的屬于通過閱讀教材就可以了解的內容,屬于識記性內容,設置為預習內容可以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便于更好的引入課堂,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產生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意愿,激發學習熱情。學生預習的成果可以填空式的如:
在通常狀況下,氨氣是一種有色,具有性氣味的體,氨氣的密度比空氣,溶于水,易……
問題②則需要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獲得,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常見的氮肥,但當前學生對化肥的使用非常陌生,僅僅通過課堂講解學生沒有較深的感性認識,設置為預習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查閱網絡或圖書資料,獲得更多的信息,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同時讓學生有較為直觀深刻的感受,了解氮肥在生產生活中的使用及用途,既能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又可以讓學生理解化學及化學物質對生產生活的積極作用,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
第二步:課中研習的編制。課中研習課案是課堂的中心環節,是整個課堂的核心,也是指導學生課堂活動的重要載體。在設計上依據教材內容分為若干主題,如氮肥的生產和使用,根據教材編排可將內容分為三個主題:主題1 氨氣,主題2 銨鹽,主題3 氨氣的實驗室制法。其中主題1的內容包括氨氣的物理性質,氨氣的化學性質,氨氣的工業制法;主題2 內容包括銨鹽的組成,銨鹽的物理性質,銨鹽的化學性質,常見氮肥及其使用;主題3 是在主題1 和主題2 基礎上的提升,根據氨氣和銨鹽的性質選擇合適的試劑和裝置設計氨氣的制備方法。
第三步:課后復習的編制。課后復習課案既是對課堂內容的鞏固也是對學生課堂掌握情況的反饋,在編制中包括知識的歸納,習題鞏固和反思提升,三部分內容。知識歸納部分是將課堂重點知識建構知識網絡,對課堂重點知識進行梳理完善,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根據具體內容由教師搭建知識網絡關系圖,學生填寫相關內容,或由學生自主設計完成。習題鞏固要有層次與課堂知識技能相匹配,ABC 三個層次題目分配比例一般為3:6:1,既體現知識的層次性也要體現學生的層次性,習題的編排的類型上,先選擇題后填空題,按照題型分別選擇不同層次要求的題目,按照ABC 次序排列。以氮肥的生產和使用為例,本節內容氨氣和銨鹽的性質設計為由學生小組討論設計知識網絡圖。
1.“搖搖冰”是一種即用即冷的飲料。吸食時將飲料罐隔離層中的化學物質和水混合后搖動即會制冷。該化學物質是()
A.氯化鈉 B.固體硝酸銨 C.固體氫氧化鈉 D.生石灰
2.實驗室制取氨氣時,一般需要進行干燥,可選用的干燥劑是()
A.無水氯化鈣 B.堿石灰 C.濃硫酸 D.生石灰
3.用化學方程式解釋下列有關實驗現象: (1)取少量的氯化銨晶體,放入試管中,在酒精燈火焰上微熱,試管中出現白煙,試管口附近有“白霜”。(2)向氨水中滴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3)一瓶無色氣體打開瓶蓋后,瓶口呈現出紅棕色:
以上幾個課后復習試題,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綜合性,需要同學注重知識前后聯系,運用一定的方法進行解題,要求70%以上的同學掌握。通過復習案例的編制,不僅可以鞏固課堂中的知識,還可以留給學生一些反思的空間,包括存在的困惑,交流感悟,自我反思等方面的內容。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寫出自己一課時最明顯的收獲,對于存在的困惑和不足可以寫在該欄目。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及時反思課時內容,同時也成為師生交流互動的重要載體,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并根據反饋對學生進行輔導和班級交流。
總之,合作學習模式下的“三步走”教學策略,重視學生主動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每個環節的學習,合作交流中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參與,積極的小組討論,學生自然不甘于默默無聞,會努力的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甚至力不能及的思考。學生思維被極大的調動,在小組討論中受到別人的啟發,達到醍醐灌頂的效果。小組間的相互評價又讓思維的開闊性進一步提升,了解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受到更多的益處。參考文獻:
[1] 逄凌暉,教師如何寫導學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31.
[2] 邱邵方,基于合作學習的化學課堂導學[J]. 化學教育,2013(9).
[3] 馬艷華,建構主義與合作學習[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1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