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臉
^ 小學語文新教材課文精選、精編,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語言典范生動,學生百讀不厭,篇篇課文是朗讀訓練的好材料。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朗讀指導時不得理性分析,不可統一劃整,盡可能地讓學生自悟自讀。可在實際操作中,搞不好自主就被異化成自流,常見課堂上累計訓練的次數也相當可觀,無奈學生依然讀得云里霧里;也有者,課堂中學生大展“自主”風采,讀得聲情并茂,卻是課前跟著老師反復機械模仿的成果。這樣的訓練過程性體現不夠,老師指導不得力,學生于朗讀方法無從習得,因而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如何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重過程又能達成形成性目標,筆者認為對朗讀引進多種評價方式,不失為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
一、賞識評價讓學生敢站敢讀
同一班里學生的朗讀能力千差萬別,有的孩子能夠讀得有聲有色,有的孩子讀得干干巴巴不說,做到流暢都有困難。新教材識字量大,課文篇幅、語句都顯長,加上一些孩子認字慢、遺忘快,又可能學前教育不充分或家里沒有相應的學習環境。于是,一些孩子一開始朗讀就出現困難,甚至部分孩子懼怕朗讀,連最起碼的單獨起立面對大家大聲朗讀的勇氣都沒有,而且經過調查,筆者發現這種情況使用新教材的孩子尤為突出。從這些孩子的角度出發,我們教師更需要用發展與欣賞的眼光來肯定與激勵學生,適時、適當的激勵有利于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樹立自信。一位老師借班上課,不巧點中了一名膽小又基礎不好的孩子,孩子畏畏縮縮地讀著,不是念錯字就是加字、丟字。老師不急不躁,不斷提醒鼓勵,短短的一句話孩子反復了四次總算不出差錯地順利通過,其他孩子都認為他讀得很糟,可老師卻說:“你們沒有發現嘛,這位小朋友不怕困難,反復了四次,一定堅持自己改過,讀正確了才罷休,多認真的孩子!這一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老師巧妙地換個角度變貶為褒,一是委婉地提醒學生讀錯了一定要自己認真改過,同時對孩子又是一種鼓勵。結果被夸的孩子參與熱情陡增,舉起的小手一度高過前面孩子的頭頂。
二、誘導評價讓學生愛讀好讀
低年級孩子的語感,朗讀節奏感都有待進一步的培養,于是,孩子在朗讀中出現的小錯誤,諸如很長一段話留個字、加個字什么的也是難免的。可有時孩子們的朗讀錯誤百出,或是對朗讀材料明顯處理不當,老師也一味地夸“棒”、“好”,這是不負責任;若是見孩子的表現與自己的要求相差甚遠,老師干脆“誰再來”另請高明,頻繁地換學生,直止找到高手,才嘖嘖稱贊,也是不可取的。好的老師應當善于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注意他們的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一位老師上《美麗的小路》,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小路的美麗。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她說:“你讀得很響,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小路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她就說:“哦!你讓我感受到小路的美麗!”第三個情感到位了,她評道:“呀,這下,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多聰明的老師,還特意把最能表現小路美麗的語句依著學生的樣子重復朗讀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實是在強化朗讀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地讀得趣味盎然。
三、多元評價讓學生多讀多悟
朗讀評價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時間、空間的制約,每一個體被評價的機會有限。因而我們要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主體除了老師、同學外,還可以是學生本人、家長等。課堂上我們不妨讓學生作自我評價,自信的學生會說自己讀得不錯,那就得讓他再道道理由,這樣學生勢必進一步說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認為自己讀得不好,就給他機會再讀,或是讓他與前面優秀的同學作比較評價后再讀。也可以讓學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讀,或是在合作小組中讀,讓同學評一評、議一議,交流各自的意見。有聽眾、有評價,在這樣輕松、自由能表現自我,能夠與同伴們交流的空間里,學生的興趣會更濃厚。課外,學生們每讀一篇課文后,讓家長除了認真簽字外,還可以寫上評語,夸獎的、指出錯誤缺點的、提出希望的都可。學生評價他人、被他人評價機會增多,受評價空間增大,多讀多悟無疑會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
四、形象評價讓學生樂于模仿
對于朗讀,大多評價主體習慣上采用抽象評價,諸如“讀得不熟練”、“讀得沒有感情”、“讀得很有感情”。幾個評語千古不變,堂堂語文課都適用,于被評者與評價者都無益處。有位特級教師上《夏夜多美》,一位孩子的表現非常出色,看她那豐富的神情,恰如其分的動作,圓潤的童音別提讀得有多妙了,可連續幾個孩子的評價,反復的還是那句“讀得很好”、“讀得很有感情”。老師換個角度問:“你們猜老師心里怎么想?”一位孩子大膽地說:“老師心想也許你也沒她讀得好。”老師故意反激道“哪里見得?”這時孩子們才細細道來,如“飛呀飛”讀得輕輕的緩緩的,像是小蜻蜓背著小螞蟻小心地飛過很多很多地方……你一言我一語改用描述性的語言從神情、動作等方面作了細致、具體、形象的評價,道出自己在別人的引發下的感受。此時,再來模仿他人朗讀,不再是生搬硬套的,其實早已溶入了自己的情感、體會。
總之,只要教師在課堂對學生的朗讀作出適當的評價,就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