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銀行整體水平的持續進步,在銀行信貸政策分析過程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本文從對博弈論進行概述入手,對銀行信貸政策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銀行信貸政策 完全信息動態 博弈模型
在銀行信貸政策分析過程中不同的分析方式往往會產生不同的分析結果,而博弈論(game theory)在經濟學分析中已經得到了很廣泛的應用,因此在銀行信貸政策中通過利用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可以促進其整體分析水平的有效提升,因此具有極為重要的經濟學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博弈論概述
博弈論是經濟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這一理論的應用已經對經濟學的諸多重大領域產生影響。以下從理論重要性、基本理論、基本模型等方面出發,對博弈論進行了概述。
(一)理論重要性
博弈論作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學理論,具有很強的理論重要性,這首先體現在博弈論專家納什等人和信息經濟學專家莫里斯等人分別于1994年和1996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博弈論對于20實際和21世紀金融行業的影響。除此之外,博弈論的理論重要性還體現在了博弈論廣泛而又深刻地改變了經濟學家和金融家對于金融行業的思考方式。因此在這種影響下對于銀行信貸政策帶來的影響也是直接而又深刻的。
(二)基本理論
博弈論的基本理是研究決策主體的行為在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決策與對策。博弈論與一般的群體決策或者多樣化對策存在很大的差異,即博弈論自身具有較強的相異目標和對立目標。因此在導致了博弈論的理論研究重點往往傾向于使相應決策主體的諸多不同的策略的集中使用,從而使得局勢變得均衡并且可以預測,最終使得決策主體在各個結局所得到或付出的效用值能夠根據支付的不同情況,選擇相應的博弈結果。
(三)基本模型
博弈論模型的構建需要相應的要素進行合理支撐,例如為局中人即是一個博弈模型中的決策者,局中人通過分析并且選擇行動使得自己的效用極大化。因此在這種前提下,根據局中人相互之間是否采取合作博弈,金融研究者可以將博弈論模型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通常來說合作博弈所對應的策略集往往是有限的,而非合作博弈所對應的策略集往往是無限的,因此根據局中人可以選擇的策略數量金融研究者也可以將其分為有限博弈模型和無限博弈模型。除此之外,博弈論模型的也可以根據局中人的特征、效用函數、行動規則等許多方面進行分類,從而使得博弈論的模型更加豐富并且多樣化。
二、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
通常來說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是與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相對應的一種模型,在這一博弈模型中,局中人的類型及其相關信息是本人知道的,并且這種信息是完全的,即其他參與博弈的局中人也是清楚的。在這種信息格局下,如果某一個局中人開始行動,其他局中人可以在觀測到該局中人行動后,根據觀完全的信息和相應的測結果推斷得到自己的策略,然后根據自己的博弈目標選擇自己的最優行動策略。除此之外,由于在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中,局中人知道自己的行動會揭示一些關于自己特征的信息,并且這種信息是完全的,因此傳遞對自己最有利的信息、隱藏自己不利信息等博弈策略的應用是毫無意義的,在這一模型中,并沒有傳統不完全信息動態模型中存在的超對策、欺騙、反欺騙等因素,因此局中人也不必進行相應的修正信息、根據修正信息調整博弈策略等工作。以銀行信貸工作來說明,在傳統的不完全信息模型中,由于銀行對企業的信息并不是完全掌握的,因此這導致了貸款到期時企業可以通過追加貸款以搞完項目、破產、找政府或其他強力集團撐腰等來選擇對自己有利而銀行不利的策略,而銀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根據對方的對策尋找多方的均衡解。而與此相對應的是,當在安全信息模型中,銀行由于掌握了企業的經營狀況、貸款數額、后臺關系、還款意愿等完全的信息,會在提供信貸前就選擇相應的策略,從而避免企業獲利銀行受損的零和博弈的出現,這也是完全信息動態模型的重要特征。
三、銀行信貸政策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應用
在銀行信貸政策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有著廣泛的應用,這主要體現在銀企關系分析、信貸配給分析、信貸風險分析等環節。以下從幾個方面出發,對銀行信貸政策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應用進行了分析。
(一)銀企關系分析
銀企關系分析是銀行信貸政策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應用的基礎和前提。眾所周知銀行和企業在信貸工作本在本質上是相互依存、相互矛盾的一組決策體。首先任何企業在其運營、競爭、發展的過程中總是存在著資金不足和資金過剩的狀況,并且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現代企業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運營水平也需要有負債經營的膽略和策略,從而在此基礎上更好地運用資金杠桿作用并且降低自身的運營風險與此同時爭取更加高額的經濟收益。而銀行也需要通過企業的儲蓄和貸款來提升自身資金的流動性并且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存貸利率差還獲得相應的經濟收益,因此在銀企關系分析過程中銀行信貸政策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的應用可以讓銀行和企業更好地了解對方的實際情況和互相幫助的可能性,最終達到雙方都受惠的正和博弈。
(二)信貸配給分析
信貸配給分析對于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應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來說在我國的信貸市場上往往存在著一種較為奇怪的信貸現象,即在銀行提供信貸的過程中,只有一部分的貸款申請得到有效滿足,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另一部分申請人即使愿意出更高的價格并且支付更多的利息也無法順利得到貸款,這就是所謂的信貸配給問題。即根據博弈論可以發現,對于銀行而言,即使沒有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所人為規定利率上限等限制措施,出于借款人方面存在的逆向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行為,信貸配給問題的存在恰好是銀行和企業關于信貸的博弈,并且這種博弈往往現會以一種均衡現象而長期存在。即銀行的期望收益取決于貸款利率和借款人還款的概率,因此提高利率對于銀行期望收益的影響往往并不直接,因此我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運營目標是提升自身資金的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這導致了銀行不僅關心貸款利率的高低,而且更加關心貸款中可能存在的風險。而對于企業而言則正好相反,部分能夠符合銀行資金借貸意愿的企業由于其資金鏈運行問題,因此其在本質上并不愿意進行信貸行為,而急需信貸的企業往往也是運營存在問題或者自身經營風險較大,因此這些銀行往往無法得到充足有效的銀行信貸,這既是在銀行和企業互相掌握信息系,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中關于信貸配給的分析。
(三)信貸風險分析
信貸風險分析是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應用的重中之重。通常來說銀行在進行信貸供給時往往會考慮到這比貸款能否收回的風險,而企業也會考慮這比貸款的利息對于自身資金鏈的影響,因此在這種前提下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的應用就顯得極為必要了。在進行信貸風險分析時,銀行和企業都會對信貸項目成功時的企業收益進行預估,并且對于項目失敗時帶來的銀行和企業雙方的損失進行預估,并且設給定貸款種類中的所有投資開發項目具有相同的期望收益T,可能需要采用多準則博弈來研究,例如在信息是完全動態時,假設銀行和房地產企業雙方并不存在不對稱信息,如果在這一情況下銀行知道項目的期望收益T,并且知道項目成功的概率p,與此同時房地產企業能夠推算出銀行信貸給自己帶來的預期收益,和相應的利息負擔,則通過區間上的概率函數f(p1)和分布函數為F(p2),金融研究者可以對該筆信貸中存在的信貸風險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得到了較高的實際利率必然會帶來較大的違約風險的結論,而進一步的分析則是銀行和企業在信息完全動態的情況下,高風險項目的信貸必然會擠走低風險項目的信貸,這即是出于信貸風險分析的信貸市場逆向選擇。因此在這種前提下企業往往為了高的收益而接受風險選擇接受銀行信貸,而銀行在進行完全動態信息的風險評估后也會貸款給企業,這也是上文中只有一部分的信貸能夠得到滿足的重要原因。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持續提升和金融行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在銀行信貸政策制定與分析過程中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因此金融研究人員在工作中應當對博弈論這一重要經濟學理論有著清晰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全信息動態博弈模型的合理分析與應用促進我國金融行業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朱明商.我國銀行信貸改革芻議[J].場現代化.2007,2(06):82-84.
[3]霍翠鳳,吳壽林.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模型研究[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6):57-59.
[4]殷興山,寧波市銀行機構貸款利率定價機制的情況調查[J].銀行家.2006,3(14):117-118.
[5]谷楠.論博弈理論在銀行信貸中的影響[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1(2):15.
[6]李昀.商業銀行關于完全信息動態化的應對策略[J].新金融.2011,2(10):29-31.
[7]周小賓.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J].中國金融家.2012,1(1):45-47.
作者簡介:仲培玲(1972-),女,河南襄城人,經濟師,研究方向:銀行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