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柏拉圖與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觀比較

2014-04-29 02:19:27劉華萍
理論探索 2014年2期
關鍵詞:馬克思

劉華萍

〔摘要〕 從基礎內涵上來講,柏拉圖與馬克思在政治哲學觀的根源、哲學與政治的基本關系及哲學對政治的最終影響三方面表現出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決定了二者不同的政治哲學觀。在政治哲學觀的內在邏輯方面,二者分別以“理念”與“個人”為出發點,又分別導向抽象的“正義”與具體的人的“自由”的價值關懷。在實現政治對哲學觀照的方式上,柏拉圖是用教育改善人性的辦法,馬克思則是通過革命改造社會的方式。

〔關鍵詞〕 柏拉圖,馬克思, 政治哲學觀

〔中圖分類號〕D09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4)02-0041-05

政治哲學觀是指在政治哲學的領域內對政治與哲學的關系問題的觀點和看法。柏拉圖的政治哲學觀以理念為出發點,試圖通過教育來建設正義的城邦。而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觀則以現實的個人為出發點,試圖通過革命實現工人階級的政治解放,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前者的價值關懷是正義,而后者則是自由。不過,不論他們在內容上如何迥異,在終極的哲學理想上,在哲學改造政治的共同訴求上,他們都試圖實現政治與哲學的合一或張力的消解。尤其是二者的共同精神氣質,即改變政治、改變現實的精神與氣魄,至今還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一、基礎內涵的不同

從基礎內涵上來講,馬克思與柏拉圖在以下三方面表現出巨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決定了二者不同的政治哲學觀。

首先,從政治哲學觀的根源上來講,柏拉圖強調理念論,而馬克思則強調實踐唯物論。柏拉圖在繼承巴門尼德關于永恒、不動的“存在”的思想基礎上,把世界二分為經驗現象的世界和超驗理念的世界。他認為,永恒的理念是世界的本質,是真實的存在,而經驗世界則只是現象,它“模仿”和“分有”理念世界。所謂實踐的唯物主義,當然首先必須是唯物的,再就是它必須是實踐的,亦即是能動的活動著的唯物主義。而理念論之所以稱作理念論,就在于它非常強調理念的至高基礎性地位。因此,二者首要的分別就在于對概念的強調與對實踐的強調。如果說概念指的是“是什么(即what)”的問題,那么實踐指的就是“怎么做(即how)”的問題。也就是說,柏拉圖的政治哲學首先注重的核心問題是“是什么”的問題,諸如什么樣的政體是最好的政體,什么樣的城邦是正義的城邦,什么是正義等等。這種對“是什么”問題的追問,隱含著一個假設,就是在流變的世界背后有一個不變不動的始基,在現象世界后面有一個永恒完美的模型存在。并且這個模本是不會隨著現象世界的流變而變化的,它是這個世界的真實的基礎和根據。因此它就是這個世界的參照。而馬克思的政治哲學則不然。馬克思更多地不是去考慮“是什么”的問題,而是面對糟糕的現實世界本身,提出一種得以改變現實政治世界的“何以可能”和“以何可能”(即how)的問題。因此,在馬克思哲學中不存在永恒不變的模本,更不存在模本與現實政治的對立,存在的只有對現實的人的生活世界的現實批判以及對由此所生成的政治理想的信心。因此馬克思通過把哲學建基于生活世界,徹底消解了柏拉圖理念論的懸設,從而使人們關注的視角從傳統哲學的“是什么”更多地轉向“怎么辦”的問題。正是在這一點上,馬克思把哲學的全部問題看作是“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

其次,從哲學與政治的基本關系來看,他們都強調哲學對政治的指導作用,只是實現方式不同。柏拉圖的理念論意指經驗世界與超驗世界的對立,這種對立反映在政治哲學領域內就是政治與哲學的對立。從柏拉圖的理念論中引申,我們不難發現哲學作為對智慧的熱愛與代言人,是高高在上的,而政治在它眼里只是處于知識與無知之間的東西。這樣的話,現實的政治必須聽從哲學的指導,因為只有它能言說真理。因此從柏拉圖政治哲學的形而上學根源上說,哲學是政治的指導者。再者,在柏拉圖那里,哲學所言說的政治一定是最好的政治,是政治的理念,這個理念必將成為現實的政治的模本。不管現實政治是分有還是模仿那個哲學所探討出來的政治的理念,哲學上的政治始終是原型,而具體政治則只是不同程度的模本。從這個形而上學的根源上來說,對政治而言哲學就是一個畫好的美人,是所有現實的美人的參照,而現實的政治就是對這個美人的不同程度的模仿與分有。

那么,馬克思又是如何對待這個問題的呢?馬克思在青年時期就提出哲學必須轉化為實踐的力量。他認為哲學必須面向“那存在于理論精神之外的塵世的現實” 〔1 〕 (P75 )。馬克思的實踐論更是在理論根基上解決了哲學必須觀照政治的主張。馬克思認為,我們不應該再停留于解釋世界,我們的問題是改造世界。我們不能再像柏拉圖那樣勾勒出一個“美人”來,而應該在現實的世界里通過實踐去創造現實的“美人”。馬克思說,哲學要探討的不是現成的、既定的實體性存在,也不是外在于思維主體的存在,而是人的社會存在。而實踐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區別于其他存在物的特點就在于,人是通過改變其他存在而存在的,是通過實踐而存在的。這樣,柏拉圖那種在思辨層面上哲學對政治的絕對指導性地位在馬克思這里變換了形式和內涵。馬克思也同樣要求哲學必須面向政治面向現實,但不是通過思辨的方式,而是通過人類實踐的生產生活過程。馬克思給出了哲學指導政治的現實的活生生的道路。哲學作為一種思想、觀念是植根于現實社會生活過程的,即使神秘的意識,也能從現實生活實踐中找到其存在的根源。

最后,從哲學對政治的最終影響來看,他們都充滿了對理想世界的向往。但是,柏拉圖陷入了解釋世界的窠臼,將其理想國建立在虛幻的理念基礎上,而馬克思則在現實的人的基礎上實現了思維方式的變革。

對理想世界的向往既是柏拉圖的理念所指向的政治訴求和他畢生最大的心愿,也是馬克思整個理論體系構架和政治行動所指向的重要目標。柏拉圖用心最多的理念就是城邦理念,他畢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設計出一個讓現世和未來模仿的理想的政治模型。他盛年時寫的《理想國》,就是這樣一個方方面面井井有條,社會各階層分工合作、各得其所的國家。柏拉圖自己就說這樣一個國家也許在現實中無法實現,但不能否認它作為哲學家們畫出的美人的價值。在馬克思看來,這些理想主義者不是從事物發展的具體需要中去確立價值的目標,而是從抽象的概念或觀念出發去研究問題,并沉溺于抽象的思辨之中。他們的政治哲學對現存政治的批判與超越僅限于理論層面,他們渴望承載改變世界的使命,但是也因此卻始終走不出解釋世界的窠臼。畢竟以解釋世界的感召方式影響現實政治與致力于改變世界的理論指向畢竟不是一回事。而這一點在馬克思那里得以改變。

馬克思的政治哲學不僅在世界觀和方法論層面上實現了思維方式的變革,同時在現實的人的基礎上指出了人的解放的現實途徑。在思維方式上,他徹底變革了柏拉圖以來的二元對立思維,從現成的思維方式走向生成的思維方式,從柏拉圖那種靜止的本體論走向了運動的實踐論,在價值層面上,他不再停留于政治解放而是將每個人的自由與全面發展視為最終的價值訴求。因此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批判地繼承了由柏拉圖開創的政治哲學的思辨傳統,同時也批判地汲取了近代政治哲學的新元素,如黑格爾的辯證思維和費爾巴哈的人本主義。因為,馬克思不再執著于構建永恒不變的政治理念,而是試圖從人類現實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生長出一種歷史變化規律的學說。也正因為這一點,這一學說是直接植根于現實的社會和歷史的,從而擺脫了思辨的桎梏。因此,馬克思的共產主義之不同于柏拉圖的理想國的最重要之點就在于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揚棄了思辨的建構模式。他的所有理論上的創建無不滲透著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這種政治關懷要求他始終致力于改變世界的企圖,也只有這種革命和實踐的企圖才使他避免陷于解釋世界模式的傳統西方政治哲學的困境。

總之,對柏拉圖而言,理念世界與現實世界是分離的,因此真正好的世界與現實的壞的世界是分離的;而對馬克思哲學來說,真正好的世界只能在對現存的壞的世界的批判中才能發現。因此對馬克思來說,探究歷史的意義不再是把握全部運動,而是全部在于運動,不再是解釋過去、遙想未來,而是改造現在、生成未來。

二、邏輯起點與價值關懷的不同

(一)出發點:柏拉圖的“理念”與馬克思的“個人”。柏拉圖理念論既是其政治哲學觀的基礎,也是其出發點。知識、意見與無知的劃分才意指著政治與哲學的張力及哲學家與民眾的復雜關系。柏拉圖理念論衍生出了一系列政治哲學問題,也包括政治與哲學的關系問題。理念先于個別的可感事物,也高于個別的可感事物,它是萬物的原型和模本。哲學作為探討各種模本的學問當然居于比政治更為優勢的地位,它所討論出來的理念是政治所模仿的原型。柏拉圖的政治哲學并不是關注個體和個人自由的政治哲學,國家的整體的幸福才是他的最大目標。在對人的教育與訓練中,柏拉圖要求他們學習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體育等各方面的東西,但是他注重的并不是他們每個個體的全面發展,他注重的是這種訓練對于維護城邦的價值與意義。因此,在他那里,個體和個性是服從于集體和城邦的總體價值的。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柏拉圖是以犧牲個體價值和個性自由為代價換來等級制度的和諧和穩定。而這一點在馬克思那里是完全不同的。

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觀則以現實的、活生生的個人為出發點。馬克思最為反對的就是那種像黑格爾那樣顛倒的世界意識,不是從現實出發而是從抽象概念出發。在這一點上,如果說馬克思所反對的是黑格爾,不如說馬克思所反對的是自柏拉圖開始的這一傳統思維方式。在此,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觀體現了與柏拉圖完全不同的特征。馬克思在批判黑格爾思辨哲學和費爾巴哈抽象人本主義的過程中,把目光從神秘的絕對觀念、抽象的理性投向感性的現實世界以及現實的個人。從此他不再執著于哲學的思辨,作為思辨的哲學在整個社會生活領域中的崇高地位慢慢退隱了。代之而起的是他對現實政治的不斷介入,從現實政治中尋找真正需要的哲學理論。在馬克思那里,政治哲學的出發點是現實的個人,最終的歸宿也還是為了人。不過這里的人“不是某種處于幻想中的與世隔絕的、離群索居狀態下的人,而是處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人” 〔2 〕 (P73 )。因此,在這一點上,馬克思與柏拉圖有著根本差異。馬克思的終極理想中也有一個整體的理想價值,但這種理想價值是以個體價值和個人自由為基礎的,他的政治哲學面向的是現實的個人。馬克思認為,人的全面發展不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任何一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因此,人的全面發展是指每個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本質” 〔3 〕 (P123 ),“要不是每一個人都得到解放,社會本身也得不到解放” 〔4 〕 (P318 ) 。在馬克思這里,個體的人的價值與集體的價值得到了和諧的統一。

以上分析表明,與柏拉圖城邦高于個體、整體的正義高于個人的自由不同,現實的、感性的個人才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出發點。而人的全面自由的發展是馬克思政治哲學的靈魂。

(二)價值關懷:柏拉圖的正義與馬克思的自由。基于其不同的出發點,柏拉圖與馬克思導向了甚相迥異的價值關懷,前者關懷抽象正義,后者則關懷具體的人的自由。

如果說柏拉圖的哲學是為了建立一個好的國家,那么這個好的國家的一個重要標尺就是正義,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他的政治哲學就是為了實現正義。柏拉圖的正義既包括個人的正義也包括國家的正義。個人的正義在于靈魂的理性、激情和欲望三部分互相協調,而理性統治著靈魂抑制欲望,國家的正義則是國家的統治者、軍人和財富生產者三階層各守本分互不僭越。而國家正義的三階層與個人正義的三部分又互相對應。柏拉圖相信理性在人的靈魂中的指導作用,相信哲學在政治生活中的領導作用,相信理念在現象世界中的模本作用。當然,柏拉圖在賦予它們這種意義的同時,也派給了它們艱巨的任務,即實現政治生活的正義。

而在馬克思的視野里,情況則有所不同。馬克思認為,正義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不可避免地具有階級性和歷史性,在不同的階級社會里人們的正義觀念是不同的,即使是在同一階級社會里人們對正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此,像柏拉圖那種抽象的正義觀念在馬克思那里是遭到批判的東西。馬克思從人的社會本質或社會化的人出發來研究社會歷史和正義道德問題,認為人們總是從當時的社會經濟關系中汲取自己的公平正義觀念。盡管在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批判中似乎隱含著一種正義感和對正義的訴求,但是正義對馬克思來說并不是一個具有永恒價值的詞語。相反,自由在他的政治哲學里卻有這樣的意義。在共產主義這個終極訴求里面,人的“自由”這一維度是馬克思談的最多的方面。馬克思所講的“打破枷鎖”、“解放自身”、“解放人類”所具有的共同訴求就是一個,即自由。

柏拉圖則沒有注重個人自由的意識。在柏拉圖的思維里,即使是在理想的國家里,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只有具備了公民資格的“自由人”才是城邦的真正成員。而且,在古希臘,自由人與奴隸進行了嚴格區分,等級觀念非常濃厚,在柏拉圖的視野里完全沒有也不可能產生個體自由這樣一種意識。在柏拉圖的理想國里,下層民眾只要聽從有智慧的人的指導和統治就可以了,他們沒有所謂的個體價值,更不會有個體的自由可言。對于生活在文藝復興之后深受啟蒙運動影響的馬克思來說,對政治生活的價值關懷與柏拉圖的上述看法就相差很大了。我們知道,啟蒙運動宣揚的首要價值就是自由,這對馬克思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馬克思對人的價值與意義的關注具有重大意義。不過,馬克思沒有停留于此,他更深刻的地方在于協調了個人的自由與人的全面的自由,個人的自由與全體的自由。相比而言,柏拉圖只是站在了維護等級制度、奴役制度的立場上。

但是,不管怎樣,正義也罷,自由也罷,它們都是哲學家們超越現實的設想和訴求。柏拉圖從理念出發追求一個正義的國度,馬克思從個人出發尋找一個自由的社會,不論其最終結局如何,柏拉圖那種對整體的善的城邦的承諾和馬克思那種對一個沒有壓迫和束縛的自由社會的堅信,都是值得人們敬仰的一座座哲學豐碑。

三、觀照政治的方式不同

在馬克思和柏拉圖的政治哲學中都有哲學觀照政治的維度,但是對于哲學觀照政治的方式,柏拉圖是用教育改善人性的辦法,馬克思則是通過革命改造社會的方式。

借助教育改善人性以滿足理想國家的要求,是柏拉圖哲學觀照政治的重要方式。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個通過教育改造人的理想國度,建立了一種理想化的政治哲學 〔5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認為僅僅限于基本生活滿足的城邦只是一個供豬生活的城邦,而不是供人生活的城邦,所以這種初級的城邦必須提升為人的高級的城邦,即由哲學家統治的城邦。在這個城邦里最為重要的就是對人的教育,特別是對哲學家統治者的教育。柏拉圖認為,通過教育,才能讓理性控制欲望,使人的靈魂接受理性的指導。這實際上可以理解為,具有多變性的政治接受哲學的指導,讓哲學的理性指導城邦政治生活。在《理想國》中,在教育改變人性的問題上,柏拉圖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和心思。柏拉圖有這樣一種期望,即通過教育的改造人就可以不犯錯誤,可以永遠在哲學的感召下過著沉思、高尚的生活。

如果說柏拉圖的政治哲學過于追求政治上的理想化,那么從現實出發、緊緊抓住現實性不放的馬克思又是如何呢?我們知道,在馬克思看來,并沒有所謂抽象不變的人性,也更沒有所謂天賦的自然秉性。所謂人性、人的本質是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著的,而物質生產活動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活動在其中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正是通過人類的物質生產勞動,人類不斷地改造著自然、社會以及人自身。至于改造的方式,馬克思寄希望于革命的方式。他說,當生產關系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 〔6 〕 (P32-33 ) 。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曾說,“無論是為了使這種共產主義意識普遍地產生還是為了實現事業本身,使人們普遍地發生變化是必需的,這種變化只有在實際運動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實現;因此,革命之所以必需,不僅是因為沒有任何其他的辦法能夠推翻統治階級,而且還因為推翻統治階級的那個階級,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成為社會的新基礎” 〔2 〕 (P91 ) ,共產黨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 〔2 〕 (P307 ) 。可見,暴力革命作為社會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無產階級獲取徹底解放的一種手段。因此,在馬克思的政治哲學中,實現哲學對政治的觀照必須通過革命的方式進行。

可惜的是,馬克思這一愿望在歐洲并沒能成為現實。如果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柏拉圖那種從思辨概念出發的哲學是一種顛倒的世界意識,那么,馬克思這種從現實出發的政治哲學為什么也沒有在政治領域達到預期目的呢?其中的原因是復雜的。他們二者都作出了哲學指導政治觀照政治的嘗試,在很大程度上,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哲學理論能夠在現實中實施出來,以教育的方式或者以革命的方式。如果說柏拉圖那種教育改變人性的方式是軟弱的,那馬克思那種革命的激進方式為什么也沒有給歐洲的無產階級帶來勝利呢?筆者試圖稍作分析。

柏拉圖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個重要之點就是他過于相信教育的力量,在每個復雜的個體中,我們可以通過教育的方式擺脫蒙昧,但是它并不能從根本上消除一切的惡。而且結合馬克思的物質利益的說法,也許物質利益的驅使在人的行為選擇上具有比品德更為重要的作用。猶如柏拉圖所說的“隱身戒指”,如果我們作惡又不會給自己帶來懲罰,我們還愿意做一個好人嗎?其中的深意在馬克思的思維里也許就變成,決定我們行為選擇的不是所謂的道德和被改善了的人性,而是物質狀況。只有物質生活狀況改善了,才可能有真正的善。所謂的道德只是階級的道德,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只能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因此,教育在階級社會里只能是一個很有限度的改良社會的方式。另外,柏拉圖的城邦是構建出來的城邦,它的可行性在柏拉圖本人那里都是有保留的。也就是說,教育的方式即使在柏拉圖的理想國家里都是有可能失敗的,那么這在理論上都不確定為真的東西放在現實政治領域中當然很有可能遭受挫折。可見,柏拉圖對于他的政治參與方式存在一種游移,而不是一種堅定的信念。

相對而言,馬克思表現得更為激進也更為徹底,他所主張的革命的方式在他的思想里是確定無疑的。就柏拉圖來說,他相信教育,于是他在西西里通過教育游說的方式試圖教化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群,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他們理解哲學,同時也明白哲學的生活與正義的生活。盡管經歷了三次失敗的打擊,但是他嘗試過,努力過,也反思過,如果說柏拉圖的一生更在乎這個踐履的過程,那我想柏拉圖應該不會后悔。但是馬克思不一樣,他相信革命,鼓動革命,在不斷被驅逐出境的過程中,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他還領導著歐洲的無產階級革命。雖然總體上來說,暴力革命并沒有在歐洲大陸取得最后勝利,但是,巴黎公社的成立說明,無產階級要取得徹底的解放,必須依靠暴力革命。之所以沒有取得成功,并不是理論的問題,而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為,暴力革命要取得成功,也是需要條件的。1848年,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宣告“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為馬克思主義的斗爭哲學奠定了基礎。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發出“在敘述無產階級發展的最一般的階段的時候,我們循序探討了現存社會內部或多或少隱蔽著的國內戰爭,直到這個戰爭爆發為公開的革命,無產階級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 〔2 〕 (P284 )。也就是說,當時的條件并不成熟,正如恩格斯在反思歐洲革命時所總結:“歷史清楚地表明,當時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的狀況還遠沒有成熟到可以鏟除資本主義的程度……在1848年要以一次簡單的突襲來達到社會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 〔1 〕 (P214 )但是,如果因為這段話就認為恩格斯放棄暴力革命理論,那就大錯特錯了,他明確地聲明:“我認為,如果你們宣揚絕對放棄暴力行為,是決撈不到一點好處的。沒有人會相信這一點,也沒有一個國家的任何一個政黨會走得這么遠,竟然放棄拿起武器對抗不法行為這一權利。” 〔7 〕 (P220 )20世紀十月革命、中國革命的成功及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說明在時機成熟時,暴力革命一定會成功。不能因為暴力革命沒有在歐洲大陸取得最后勝利就否認暴力革命,就否認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觀。因為,柏拉圖政治哲學觀建立在虛幻的基礎上,其哲學觀照政治的方式在理論上都不能確定為真,將其放在現實政治領域,當然是不可能成功的。正因為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觀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其哲學觀照政治的方式——暴力革命雖然在歐洲大陸遭到過失敗,但這并不能掩蓋其理論的光輝,更不能因此否定馬克思的政治哲學觀。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5〕王南湜.從理想國到法治國——現實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何以可能〔J〕.天津社會科學,2006(5).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責任編輯 周 榮

猜你喜歡
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馬克思哲學的“形式指引”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論馬克思的存在論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習近平: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當代陜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0
廣元有條馬克思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在线| 国产素人在线|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大香伊人久久|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在线| 88av在线|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亚洲乱伦视频|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国产男人的天堂| 欧美成人A视频| 欧美无专区|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亚洲一区毛片|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欧美成在线视频| 日本三区视频| 亚洲香蕉在线| 成人国产小视频|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无码福利视频|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国产精品9|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成人亚洲视频|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国产高清无码第一十页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日韩专区第一页|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5555国产在线观看|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色综合中文|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激情99|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欧洲亚洲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尤物国产在线| 理论片一区|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青青草91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狠狠v日韩v欧美v| 久久综合色88|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国产清纯| 在线国产毛片| 一级片一区| 国产91av在线| 夜夜操国产|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