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莎
【摘要】本文結合伊犁師范學院的辦學特色及優勢,分析開設室內樂課程的重要性及有利條件,提出構建民族地區高校室內樂課程的必要性。通過課程設置、進度計劃、教材及室內樂曲庫建設、創設實踐及比賽平臺、師資隊伍幾方面來研究室內樂課程的建設,提倡創建民族與現代相融合的室內樂課程。
【關鍵詞】室內樂;課程建設;伊犁師范學院
室內樂以親切入微、優雅細膩的音樂表現見長,是用純音樂表達高度凝練的音樂形象和情感的器樂重奏體裁。鑒于“重奏是快速發展才能的最可靠方法”,我國部分高師音樂院校已開設器樂重奏、合奏等室內樂課程。新疆高校的音樂學專業中開設室內樂課程的還不多見,開設民族室內樂課程的更為罕見。重視室內樂人才的培養,加強合奏藝術的訓練,已成為音樂藝術院校的當務之急。民族地區高校室內樂課程構建勢在必行。
一.構建室內樂課程的必要性
(一)突出辦學特色。體現民族現代化
伊犁師范學院是北疆唯一一所培養哈薩克族教育人才的高校。學院在哈薩克文化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和特色,“新疆哈薩克文化與民族現代化研究中心”獲批自治區首批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民族器樂演奏方面在全疆擁有一定影響力和知名度。2002年以來,大學生哈薩克民族樂團的組建使室內樂演奏水平有一定提高。該院室內樂演奏主要以哈薩克民族樂器為主,近年來受民族與現代相融合的影響,開始嘗試將哈薩克民族樂器與鍵盤樂器相結合。在體現了辦學特色、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同時,這種藝術形式還將哈薩克族傳統音樂與國際化接軌,體現民族現代化。
(二)開設室內樂課程的有利條件
依托地域優勢和辦學層次的不斷提高,2013年起,學院開設音樂表演民、漢語言專業,學院每年新增一定數量精于哈薩克民族樂器演奏的學生。為方便室內樂演奏,學院近幾年購置了一批制作精良的哈薩克民族樂器,學生良好的演奏基礎及配置齊全的樂器為順利開展室內樂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2010年,該院大學生哈薩克民樂團作為全疆高校的唯一代表,赴北京參加教育部第26個教師節文藝會演。2012年室內樂作品《隨想曲》、《粟色駿馬》分獲教育部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普通組器樂類、聲樂類節目二等獎。冬不拉鋼琴協奏曲《隨想曲》從參賽的數百個節目中脫穎而出,獲得器樂類“十佳節目”榮譽稱號,得到自治區教育廳領導的高度肯定。
(三)有效提高演奏者的綜合素質
室內樂能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基本元素的把握,能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其創造能力、認知能力與辨析思考能力。在哈薩克民族樂器與鍵盤樂器合奏的過程中,樂器種類、體系風格、演奏者的宗教信仰、民族習慣各不相同。熟知樂器的結構特征及音響特點,具備多元化的聽覺,了解彼此民族音樂文化,世界各國各民族音樂文化,對于準確把握民族音樂作品的風格、提高藝術表現力可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合作過程中,演奏者要拋棄個性,尋求共性,在節奏速度、樂曲的理解與表現方面保持高度的統一。同時室內樂可培養學生臨場應變的心理素質,增進演奏者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
二、室內樂課程的建設
目前室內樂課程并沒有全面列入高師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置中,個別院校組建的室內樂團只注重實踐訓練,缺乏室內樂系統課程的教學大綱、進度計劃、教學內容以及考核評價體系等,不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室內樂演奏等綜合能力培養方面的優勢。為順應新時期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構建室內樂系統課程尤為重要。
(一)制定教學大綱及進度計劃
伊犁師范學院藝術學院開設音樂學及音樂表演兩個專業。目前開設基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復調、鋼琴、手風琴、中外民族器樂等課程,已形成室內樂系統課程的基本組成部分。由于種種原因,室內樂系統課程的核心——室內樂演奏課程(主要指哈薩克民族樂器)一直未開設。面對寶貴的民族音樂資源,結合民族地區音樂基礎教育的實際情況,該院制定了相應的人才培養目標,改革現有課程設置,制定切實可行的室內樂教學大綱、進度汁劃。針對民族語言音樂學及音樂表演專業學生,開設《民族器樂》課程,開課學期為1~7學期,前4個學期每周1課時,后3個學期每周2課時。教學內容為民族器樂的演奏方法及各種技巧。針對民族器樂演奏基礎較好的學生開設《室內樂》選修課程,開課學期為1~7學期,每周3課時,1課時進行技術、節奏等基本練習,2課時排練室內樂音樂作品。為配合哈薩克民族樂器與鍵盤樂器室內樂實踐研究,針對鋼琴及手風琴演奏水平較高的學生,開設了《室內樂》選修課程,開課學期與學時與民族器樂課程相同。
(二)加強教材建設、豐富室內樂曲庫
教材建設方面,伊犁師范學院根據該院民族區域特色和學生專業素質的高低,組織專業教師搜集編創民族音樂題材的室內樂教材,并適當輔以耳熟能詳的中外名曲,拓寬演奏風格。在室內樂曲庫建設方面,注重排練曲目的積累,可吸收借鑒哈薩克斯坦著名音樂家、作曲家阿依提哈力·加依木創作的哈薩克音樂風格室內樂作品,并著眼于當代原創音樂作品與各類改編作品。
(三)積極創設實踐及比賽平臺
該學院充分利用當地民族資源優勢,把室內樂教學融人民族文化建設中,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同時組織系列哈薩克民族音樂風格室內樂方面的學術講座,加強與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甘肅省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及哈薩克斯坦國的交流;舉辦哈薩克民族音樂風格室內樂比賽,將課堂與舞臺、學校與社會聯系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該院鍵盤器樂教研室共有8位專任教師,碩博比達90%。從事民族器樂演奏及教學的教師比例失調。擔任大學生哈薩克樂團排練的均為伊犁州歌舞團資深器樂演員,外聘教師在教學秩序性、責任心方面有待加強。為更好地開展室內樂課程,去年派出《粟色駿馬》藝術指導、從事多年哈薩克民族室內樂實踐研究的哈薩克族青年教師努爾江·吾赴中央音樂學院進修作曲理論專業。同時,學院加強與哈薩克斯坦國藝術院校的交流,選派優秀學生赴哈國交換,在師資培養及人才引進方面前景廣闊。
民族地區高校的室內樂教學,對傳承和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文化肩負著義不容辭的重任。該院應立足于學院自身的辦學定位和區域民族特色,結合本專業及學生的自身素質等因素,做到量體裁衣,大膽探索適合伊犁師范學院室內樂教學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