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 龍超海 呂江南 劉佳杰
摘要 為了規范黃、紅麻剝皮機的作業質量,并為評價黃、紅麻剝皮機作業性能提供技術參考,探討了黃、紅麻剝皮機作業質量指標及其檢測方法和判定規則;研究結果亦可為大麻等麻類作物剝制機械作業質量評價提供參考。
關鍵詞 剝皮機;紅麻;作業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 S226.7+2;S23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7-09614-01
Working Quality Indicators of Jute, Kenaf Peeling Machine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s
MA Lan, LONG Chaohai, LV Jiangnan et al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working quality of jute, kenaf peeling machine, and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evaluation of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f jute, kenaf peeling machine, the working quality indicators of jute, kenaf peeling machine were developed, and the detection methods and rules were also determined; The reference was provided by this research for determining of the working performance on peeling machine of bast fiber crops such as hemp, etc.
Key words Peeling machine; Kenaf; Working quality; Evaluation
黃麻(Corchorus.L.)為椴樹科黃麻屬,紅麻(Hibiscus cannabinus L.)為錦葵科木槿屬,兩者都是一年生草本的韌皮纖維作物。黃麻、紅麻纖維具有吸濕性能好、散失水分快等特點,傳統用于生產粗麻布、麻袋和紗線等[1-2]。近年來,黃麻、紅麻纖維以其獨特的環保特性,被不斷開發出新的用途和產品。隨著黃麻和紅麻多用途開發利用的發展,研制出的多種黃、紅麻剝皮機在生產中也逐步得到了應用。黃、紅麻剝皮機有碎骨式和整骨式兩種,整骨式剝皮機[3]于20世紀80年代在江浙一帶應用較多。整骨式剝皮機大多系仿照手工作業過程,機構復雜,工效較低,但較長的黃麻或紅麻麻骨可用來制炭,所以整骨式剝皮機也有一定的市場;碎骨式剝皮機[4-5]機構相對簡單,機型研制也相對容易些,分離出的碎麻骨稍加處理可用作食用菌基質,該機型在生產上得到廣泛應用。
目前我國尚無統一的黃麻、紅麻剝皮機械試驗檢測方法,以往的麻區在黃、紅麻剝皮機研制過程中也提出了相應的試驗方法,但在名稱術語以及樣機性能指標等方面不盡一致。加之尚未制定有關黃、紅麻剝皮機試驗方法的有關標準,各研制單位對機器性能試驗方法和性能指標的規定不一致,其性能試驗的結果可比性差。這使得各種型號的剝皮機作業(性能)質量很難比較。為了規范黃、紅麻剝皮機的作業質量,并為評價黃、紅麻剝皮機械的作業性能提供技術參考,研究探討了黃、紅麻剝皮機作業質量指標及其檢測方法和判定規則。
1 黃、紅麻剝皮機及其作業質量指標的確定
1.1 黃、紅麻剝皮機
黃、紅麻剝皮機是指能完成成熟黃、紅麻莖稈的喂入、剝皮等作業,加工出黃、紅麻麻皮的機械或機具,包括固定式剝皮機和移動式剝皮機。
1.2 黃、紅麻剝皮機作業質量指標的確定
黃、紅麻剝皮機作業質量指標的確定是在國家標準《農業機械試驗條件測定方法的一般規定》(GB2622008)、《農業機械生產試驗方法》(GB56672008)、以及《麻類作物田間記載項目與標準》和《黃、紅麻纖維試驗方法》(GB/T 124112006)等有關標準基礎上,結合考慮黃麻、紅麻的生物學特性和品質特性,廣泛征求專業技術人員和有關專家意見,結合黃麻、紅麻行業生產和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目前生產上和市場上對黃麻、紅麻初加工技術的要求確定的。
黃、紅麻剝皮機作業質量指標是衡量和規范黃、紅麻剝皮機械作業質量的技術依據。各指標都應具有質量要求明確,量化清晰合理,操作簡便的特點,使農機作業質量監督人員和農機化生產管理人員容易掌握,便于操作和實施[6]。黃、紅麻剝皮機械作業質量除跟機具本身的性能、質量和操作技術有關外,還跟作業的實際條件和黃麻、紅麻成熟度有密切關系,所以在規定作業質量指標時需明確作業條件。作業質量指標值是在下列作業條件下確定的:以收獲纖維為目的,黃麻、紅麻應在工藝成熟期收割,此為適期,早或遲于工藝成熟期收割的為早期或晚期。各地收獲期,大致華南地區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長江流域一帶在9月中下旬[7]。黃、紅麻剝皮機在使用說明書規定的條件下作業。
黃、紅麻剝皮機作業性能主要是以其所剝制出的黃麻、紅麻鮮皮質量來評價的。過去的黃麻、紅麻鮮皮質量的檢驗大多是由感官評定,客觀影響因素較多,因此給機器的評比鑒定帶來一定困難。評定剝皮機作業指標主要有鮮莖出皮率、剝凈率、鮮皮含骨率,整骨率、鮮皮生產率、噪音等。至于色澤等外觀品質可不作為主要的評定指標,因為實際上鮮皮色澤很少影響纖維的加工品質。另外黃、紅麻麻皮的質量不僅取決于剝制,還與黃、紅麻的品種、季次、栽培條件等有關系。因此,作業質量指標值是根據黃、紅麻剝皮機在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