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05~2012年間2049個中小板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現金股利政策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與現金股利政策之間存在顯著地負相關關系,即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相應的現金股利分配力度與現金股利分配傾向都會越高。
【關鍵詞】盈余管理 現金股利政策 中小板上市公司
一、引言
現金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將公司經營中的盈余部分,以現金的形式分配給公司股東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一方面現金股利政策具有信號作用,可以證明公司在過去一個會計年度中的經營狀況良好,不但不存在較大的債務問題,還存在足夠的盈利可以進行分配;另一方面說明公司未來發展的勢頭也是良好的,有足夠的現金流保證發展,不需要將更多的現金留在“口袋”中。可見,一旦上市公司分配了現金股利,就意味著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發展狀況。但是,上市公司有一種良好的發展狀況僅僅是“紙面”的,這就是公司盈余管理操弄之后的經營業績。當上市公司當前的經營狀況欠佳,而卻需要較好的賬面利潤時,就會進行盈余管理,而表現給證券市場一個相對較為良好的數字。但是這種表現出的良好卻不能夠支撐上市公司的正常運營以及發展。也就是說,雖然賬面表現出的經營狀況良好,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發放現金股利。
本文選擇利用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樣本進行實證分析,意圖發現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現金股利政策之間存在的相關關系。
二、理論分析
對于中小板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企業多屬于家族性企業,因此公司大股東實際多為企業的“自家人”,這就意味著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現金股利政策更多是流回到自己手中。而且由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很多管理層成員同樣是“自家人”,因此通過盈余管理創造公司良好業績的意義就較主板上市公司小了很多。因此,本文提出相應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現金股利政策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三、研究設計
(一)實證檢驗模型
根據本文設計的研究假設,設定相應的實證檢驗模型:
Div=α1DA+α1ln(Size)+α3Debt+α4ROA+α5H5 (1)
在(1)式中,本文將根據被解釋變量的不同設定不同的回歸模型,當被解釋變量為現金股利分配力度時,則為普通最小二乘法回歸,而被解釋變量為現金股利分配傾向時,則為二元選擇回歸模型,而解釋變量也將根據本文變量設計分為盈余管理具體值與盈余管理絕對值進行衡量,本文實證檢驗使用軟件為計量軟件EViews8.0。
(二)變量解釋
根據(1)式,本文相關變量具體解釋為:
被解釋變量:現金股利政策(Div)。根據已有文獻以及現金股利政策的特征,本文將現金股利政策指標分為現金股利分配力度指標與現金股利分配傾向指標:
現金股利分配力度(DivP):以中小板上市公司分配的每股現金股利值進行衡量;
現金股利分配傾向(DivT):以中小板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現金股利的行為設計虛擬變量進行衡量,若當年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分配了現金股利,則DivT=1,否則DivT=0;
調整現金股利分配傾向(DivAT):鄧建平和曾勇(2005)認為部分中國上市公司分配現金股利政策的目的是為了迎合政策需要,而并非是希望將收益分配給股東,因此本文參考其設計的指標,將上市公司分配每股現金股利值小于或等于0.05元的行為視為未分配行為,即若當年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分配的每股現金股利值大于0.05時,則DivAT=1,否則DivAT=0。
解釋變量:盈余管理(DA)。根據已有文獻的設計方法,本文參考Dechow(1995)設計的Jones修正模型,構建盈余管理實際值指標與盈余管理絕對值指標:
盈余管理值(DA)是由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應計利潤總額(TA)與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不可操縱性應計利潤總額(NDA)相減所得:
DA1=TA1-NDA1 (2)
其中,TA值是由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凈利潤(NI)與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凈值相(CFO)減所得,而NDA則是無法直接通過公司財務公告取得的,是需要計算所得,具體計算公式為:
(3)式中,ΔREV為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營業收入變動值,ΔREC為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應收賬款變動值,PPE為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固定資產,INTAN為經上期總資產調整后的無形資產,A為上期總資產,而α為需要估計的數值。為求得(3)式中α的具體數值,從而構建下式的回歸方程式:
(4)式中的相關變量解釋與(3)式相同,而其中的β系數值則為(3)式中α的值。
另外,Warfied et al(1995)認為應計盈余管理的絕對值可以更好的衡量公司的實際盈余管理程度,因為絕對值忽略了公司管理的某些目的而進行的負向盈余管理行為,因此本文進一步選取盈余管理絕對值指標,即|DA|。
控制變量。本文參考Fama and French(2001)的研究,加入以下參考文獻:
資產規模(ln(Size)):以中小板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衡量;
資產負債率(Debt):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指標衡量;
資產凈利率(ROA):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資產凈利率指標衡量;
股權集中度(H5):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的Herfindahl_5指標衡量。
(三)數據選擇與刪除
中小板上市公司于2004年6月在深圳證券市場開始交易,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為原始樣本,并對某些特殊樣本進行了刪除,最終本文得到2005~2012年間中小板上市公司的2049個樣本,其中2005年34個,2006年45個,2007年97個,2008年189個,2009年256個,2010年304個,2011年505個,2012年619個。
四、實證結果分析
表1 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統計
表1為樣本年度內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狀況。整體來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并不高,變量DA的均值為0.007,而|DA|的均值為0.066,這兩個指標的均值都遠小于主板上市公司的基本狀況。而從各年度狀況來看,在2005~2012年間,其中一半年度內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負向的盈余管理行為,而其余一半的年度內具有正向的盈余管理行為,而且近年來中小板上市公司呈現出正向的盈余管理傾向。而從盈余管理的絕對值狀況來看,中小板上市公司各年度的盈余管理絕對值的波動并不大,2007年絕對值最大為0.074,2012年絕對值最小為0.055,這其中的差距并不大,可見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并未出現較大程度與較大波動程度的盈余管理現狀。
表2 中小板上市公司現金股利政策統計
表2為樣本年度內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現金股利政策狀況。從變量DivP來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每股現金股利值為0.132,這一數值相對高于主板上市公司的基本狀況,可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現金股利政策水平較高,而變量DivP的最大值出現在2011年,為0.156,最小值出現在2007年,為0.087元,各年度的每股現金股利值的差距并不大。從變量DivT與DivAT來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平均現金股利分配傾向為0.787,表明有近八成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分配了現金股利,而調整分配傾向為0.611,表明有超過六成多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分配的每股現金股利值是超過0.05元的,其中有約一成半左右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分配的每股現金股利值是在0.05以下,是為了滿足證監會配股要求而分配現金股利的。從各年度的狀況來看,變量DivT與DivAT的波動狀況較為平穩,并未出現較大的異常狀況,但DivT與DivAT之間的差距卻有逐年遞增的趨勢,這說明分配每股現金股利值小于0.05元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數量有所增加。總體來看,中小板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現金股利政策狀況,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具有高的現金股利分配傾向,同時具有高的現金股利分配力度。
表3為樣本變量相關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出,被解釋變量盈余管理與解釋變量現金股利政策之間存在單向的負相關關系,而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以及控制變量與控制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值并不高,這就表明變量間并不存在共線性的問題,樣本變量間并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因此后文的實證結果是可信的。
五、研究結論
從實證檢驗的結果來看,被解釋變量盈余管理與解釋變量現金股利政策之間均存在顯著地負相關關系,可見一旦中小板上市公司操弄了較高程度的盈余管理行為,就會影響其現金股利分配的政策。
參考文獻
[1]黃桂杰,王洪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的盈余管理初探[J].當代經濟研究,2002,(10):59-62.
[2]彭江平,鄭琦.盈余管理對股利政策影響的實證研究[J].統計教育,2007,(3):54-57.
作者簡介:劉秀莉(1979-),女,重慶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公司財務與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