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祥
【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售后租回交易在我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特別是2010年9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融資性售后回租業務中承租方出售資產行為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3號)發布后,售后租回交易成為中小企業,特別是資產負債率過高企業的重要融資方式,同時也為租賃公司找到了一個風險小,回報有保障的投資機會。
【關鍵詞】售后租回 融資租賃 會計處理
一、售后租回交易的定義
售后租回交易是一種特殊的租賃業務,是賣主(承租人)將資產出售后,又從買主(出租人)將該資產租回,也叫回租。通過這種交易方式,賣主(承租人)在保留對資產的占有、使用和控制的前提下,取得出售資產的全部價款,分期支付租金,從而獲得所需資金;而買主(出租人)獲得風險小、回報有保障的投資機會。
二、售后租回交易的分類及判斷標準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第六章的規定,對于售后租回交易,無論是承租人還是出租人,均應將其認定為融資租賃或經營租賃。具體認定標準應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第二章的規定執行,即凡符合以下一項或數項的,應確認為融資租賃,否則應認定為經營租賃。
一是在租賃期屆滿時,租賃資產的所有權轉移給承租人;
二是承租人有購買租賃資產的選擇權,所訂立的購買價款預計將遠低于行使選擇權時租賃資產的公允價值,因而在租賃開始日就可以合理確定承租人將會行使這種選擇權;
三是即使資產的所有權不轉移,但租賃期占租賃資產使用壽命的大部分;
四是承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付款額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出租人在租賃開始日的最低租賃收款額現值,幾乎相當于租賃開始日租賃資產公允價值;
五是租賃資產性質特殊,如果不作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融資性售后租回交易是指賣主(承租方)以融資為目的,將資產出售給經批準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企業后再租回的交易,出售只是為租回服務,并沒有將所售資產所有權上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買主(出租人)。所以,融資性售后租回交易應認定為融資租賃。
三、融資性售后租回交易會計處理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第七章第三十一條,售后租回交易認定為融資租賃的,售價與資產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予以遞延,并按照該項租賃資產的折舊進度進行分攤,作為折舊費用的調整。下面以案例的形式具體展示其賬務處理過程。
[例]甲公司為實現生產轉型需要進行融資,但是由于其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0%,要想取得銀行借款十分困難,為此,甲公司與乙信托公司于2010年12月25日簽訂協議,約定甲公司將其新建的一條生產線以2,600.00萬元出售給乙信托公司后再租回使用。該生產線賬面價值2,400.00萬元,租期為該生產線設計使用壽命10年,按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凈殘值為零。甲公司最低租賃付款額為3,600.00萬元(其現值為2,600.00萬元),每年末支付租金360.00萬元,年利息率為6.4%。
根據租賃合同約定,甲公司出售該生產線是為了融資,該交易為融資性售后租回交易,并且租賃期等于生產線設計使用壽命,滿足《企業會計準則21號——租賃》中融資租賃的條件,會計處理如下:
(一)出售生產線并收取價款
借:固定資產清理 2,400.00
貸:固定資產 2,400.00
借:銀行存款 2,600.00
貸:固定資產清理 2,400.00
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后租回損益(融資租賃) 200
(二)租回生產線
借: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2,600.00
未確認融資費用 1,000.00
貸: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3,600.00
(三)折舊的計提和調整
借:制造費用 240.00
遞延收益——未實現的售后租回損益(融資租賃)20.00
貸:累計折舊 260.00
(四)租金支付
借:長期應付款——應付融資租賃款 360.00
貸:銀行存款 360.00
(五)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規定,承租人在分攤未確認的融資費時,應采用實際利率法。本案例中,合同中已約定利率為6.4%,所以應以約定利率為實際利率對未確認的融資費用進行分攤。分攤表如下:
未確認融資費分攤表(實際利率法)
單位:萬元
注:支付最后一期租金時,對利息尾數進行調整
根據上表,2012年應確認財務費用會計處理如下:
借:財務費用 166.4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166.40
以此類推,以后各年會計處理與上述相同。
(六)到期處置
借:累計折舊 2,600.00
貸:固定資產——融資租入固定資產 2,600.00
四、不同觀點
上述案例是按《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規定進行會計處理的,比較復雜,筆者認為,在實務中出租生產線不用進行會計處理,保持原賬面價值不變,租回也不用確認遞延收益,可按如下方式進行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2,600.00
未確認融資費用 1,000.00
貸:長期應付款 3,600.00
因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未作調整,折舊政策也未發生改變,也不用進行折舊調整的會計處理。
五、理由闡述
一是上述案例中,甲公司目的是為了融資,通過一攬子方式談判,簽訂了生產線的出售并租回交易合同,但在交易過程中,生產線還是那條生產線,它的性能、生產能力、位置均未發生改變,權屬也沒真正發生改變,也沒進行實質上的清理,根據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不用進行固定資產清理的會計處理。
二是在上述案例中,資產的售價和租金是相互關聯的,售價2,600.00萬元實質上是甲公司從乙信托公司取得的借款,并以生產線為該借款提供擔保,雙方確認的擔保物價值為2,600.00萬元。根據歷史成本原則,生產線的賬面價值不應進行調整。最低租賃付款額3,600.00萬元實質上是甲公司在借款期內應償還的本利和。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租賃,第77-79頁.
[2]2013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第21章租賃,346-366面.
[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融資性售后回租業務中承租方出售資產行為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0年第1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