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鋼
【摘要】近年來,國內許多大中型國有企業集團在財務組織管理活動中都應用了集約化管理模式,這種財會組織管理模式能貼切契合企業內部控制結構管理特點,更為有效保障促進企業會計實務下的資金、核算、債務等科目處理的時效性與高效性。因此,本文就與之相關的一些研究內容進行了分析與探討,以期國有企業能夠在財務組織活動控制與管理實施手段上做以一定參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集團 組織管理 會計實務 集約化
國有企業集團以及包括國有企業體制條件下的國有控股企業組織機構在國民經濟組織框架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由于企業發展規模較大,在投資市場下企業經濟行為的資金投入相對雄厚,且公司內部組織結構復雜、系統等的集團固有特性存在,決定了集團內部財務組織活動管理難度差異較大。因此,國有企業不得不將財務管理工作看作一場變革性組織管理活動。而集約化管理模式的提出,不僅使得企業財務組織業務流程處理更具流程再造、扁平化控制、標準化核算等的基本優勢,同時也更加利于使財務組織活動逐步完善改革進程工作。不過,國有集團企業應要更為嚴格的約束己身,將目前仍然表現的問題妥當處理好,以此才能更為有效的保障國有企業集團在國民經濟組織框架結構中的重心與重要地位。
一、集約化財務管理的重要意義表述
(一)滿足公司發展需求
對國有企業而言,其公司在經營項目市場中的生產投放產品往往具備多元化、分布全面化等項目經營特點。因此,這就決定了企業在市場投資行為下的項目經營戰略高度需要具有遠瞻性與持續性,從而與之所需的公司財務組織活動提供的助力與支持作用就應顯著體現。而集約化模式下的財務組織活動更能彰顯、激發企業財務內部控制作用,進而更利于為經營項目提供強本之策。
(二)提升財務內控組織水平的切實需要
財務組織工作需要對集團公司會計科目下的預算、資產、核算等會計實務科目進行真實處理,而集約化組織模式下有關財務活動的管理和控制更易提高風險的評估效率,以使決策錯誤、運作風險等的風險規避效果得到顯著改善,滿足財務內控操作需求。
(三)國際貿易準入制度下優秀集團企業的共同選擇
國家企業市場自從與國際市場接軌,受其國際貿易準入體制條件影響,國內國有企業集團間的競爭激烈程度愈發顯著,但同樣采用集約化管理模式對財務組織活動進行控制和管理,也更能發揮國有企業項目經營的諸多優勢。因此它是國際貿易準入制度下優秀集團企業的共同選擇。
二、集約化模式下財務管理活動中仍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會計實務內容處理的協調性較差
1.成本支出標準存在差異。由于集團企業固有經營發展的規模特點,其組織發展結構中存在規模相對集中的下屬結構單位。但礙于下屬單位成本控制的執行標準一致性較差,特別在橫向運作項目的資金控制相關的實務處理執行成果差異明顯,導致縱向企業內控條件下的績效測評環節難度加劇。
2.會計處理不統一。有關下屬組織單位財務部在同類發展業務項目的會計科目實務處理數據協調性較差;或者可以說是許多同類科目的信息憑證處理方法的一致性較差,難以就數據進行集中分析與評估。比如,礙于各組織下屬單位的財務組織控制水平存在差異,在固定資產折舊、計提等的實務處理標準不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會相應提高,從而加劇財務控制的風險性。
3.財務處理流程不協調。由于各下屬組織單位公司內部的會計科目或者經營行為相關的決策所需憑證、信息等的處理流程不夠協調,在年度同類項目的財務實務科目確認以及報告等環節也就不能充分反映客觀事實。比如,預算編制內容、核算實務處理等提供的信息憑證一般難以有效支持其部分項目運營決策。
(二)業務審計監督不力
傳統意義上的財務實務處理的審計監督環節和集約化模式下的審計監督存在一定沖突與差異。為此,這就需要會計核算有關內容會隨組織體系壓縮而逐漸前移,同時對于核算事項相關的原始資料審核責任應分擔給下屬組織機構。這樣,在財務組織活動相關的實務信息處理的跟進速度才能與項目業務信息相匹配。不過,礙于下屬單位有關運營項目的會計科目實務處理標準存在一定差異,同樣反映到經濟業務審核方面也就不能與之匹配,在事后監督逐漸轉移到事前控制的時效性周期較長,使得相關財務信息、憑證、資料等的真實性保障程度下降。
(三)財務與業務集成難度較大
集約化管理模式下人財物的組織管理更為高效,但礙于財務環節的組織管理及實務內容處理處在執行“后端”,許多項目業務的經濟行為卻發生在會計信息處理的“前端”。因此,結合國有企業集團管理體制各下屬單位的條塊分割特性,在短期也就難以做到業務行為發生和相應會計實務處理的時效性得到匹配,從而使財務處理和業務集成之間造成處理難度加劇。
三、國有企業集團實施集約化財務組織管理的運作措施研究
(一)建立集約化財務編制的試點運營方案
首先國有企業集團應能顧及到下屬經營單位的財務業務流程處理標準不夠統一的這一項事實,以切實要求編制出財務編制的試點運營方案。其次,應由各組織單位的財務部發揮群策帶頭作用,就有關項目的任務目標完成重點制定任務表,并依據表中任務內容制定個人分解目標;再者,就有關個人分解目標去結合月例績效考核制度進行專項考核,并能每月就任務完成情況加以客觀評估和真實總結,以保證績效評估結果絕對真實。最后,待在試點運營單位摸索出最適宜的集約化財務實務處理的編制方案,并且最終運營成果也非常可靠,則可以在其他組織單位內部普及該編制方案。當然,編制方案中應能就項目預算,會計核算,固資折舊計提、確認、折舊等會計科目處理加以明確標準,以保障試點按照同類執行標準的執行成果的可靠性。
(二)推進部分項目的審計監督事宜
首先,國有集團公司應能就各級下屬單位的內控制度要求進行統一,以確保財務組織活動管理的環境健康與充滿活力。其次,當統一標準的內控審計制度建立之后,應能加大重點項目的會計實務資金成本控制,包括關鍵部門項目的全面預算執行,以及有關政策執行風險的客觀評價與評估,以保證基層下屬單位向向上級單位匯報報告成果時真實、完整及可靠。再者,就有關項目應采定期或不定期的動態監督評審手段,以保證項目業務審核能配套信息管理ERP系統或MM/TR等SAP子系統的業務項目控制要素需求。即利用信息化系統管理手段結合動態審計監督職能發揮不斷促進公司財務組織內控實現客觀監督。
(三)協同推進財務處理和業務集成
加強對財務相關專業的項目業務集成,配備相應集成標準,特別是對有關集成組織下屬單位的業務鏈應能充分研究與客觀分析,以保障能在財務環節中處理時充分反映出其信息收集、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同時,財務信息是前端業務數據的最終反映,只有保持與前端業務信息的高度協調一致,才能保證財務數據的及時和準確,為財務集約化管理提供業務保障。
四、結語
加強集約化財務體系工作組織要素的深入研究,能夠使國有企業集團在貿易準入制度下實現項目經營行為發生與財務處理進程的相互配套,以更好的利于其長期、穩定、健康的在市場中徜徉發展,促進國有產業經濟不斷實現重大突破。
參考文獻
[1]侯雪.企業集團財務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0(22).
[2]王倩.企業集團財務管理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
[3]屈曉云.企業財務集約化模式下的資金管理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1(01).
[4]吳光奎.試論財務集約化管理的實施與推進[J].財會通訊.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