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會計人員執行會計法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如何解決的對策,旨在加強會計工作管理,提高會計人員執法水平,杜絕違規違法事件的發生,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與完整。
【關鍵詞】會計人員執行 會計法規問題 對策
會計法規是為了調整和處理會計工作與各方面關系而制定頒布的法律、法令、條例的總稱,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工作基礎工作規范》、《企業會計準則》、《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等。會計法作為法律體系的組成部分,具有法律的共同特征,集中體現統治階級的意志,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雖然現在我國已出臺了較完善的會計法規,但在有些單位會計人員在執行會計法規方面還存在較多問題,急需加以解決,以切實做到事中控制不合法規的財務支出,杜絕或減少國有資產流失或出現財務風險。
一、會計人員執行會計法規中常見的問題
第一,有些會計人員對財務結算手續不健全的會計業務,不按《會計法》規定拒絕支付如辦理購買辦公用品或固定資產及維修工程、新開工的施工工程項目的結算等,沒有驗收人簽證或沒有對工程預算聘請社會中介機構進行審核,工程完工后也沒有組織相關人員驗收。由于沒有驗收手續,就不能證明所采購物品是否真實存在;由于沒有對預算進行審核,就不能證明維修工程或施工項目承包單價是否符合國家規定的定額標準;工程項目完工沒有質檢部門驗收,就不能證明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等等。但有些財會人員在沒有上述手續的情況下,卻辦理了會計支付款業務。
第二,用現金結算單位之間的經濟往來業務。按《現金管理暫行條例》規定:單位之間的經濟往來,結算起點超過人民幣1000元的,應通過雙方開戶行轉賬結算。但有些單位卻不按此規定執行,用大額現金進行經濟業務的交易,往往容易給不法分子套取國家現金提供了方便。
第三,對經濟合同約定的條款,不依法規認真審核,違規按不合法合同付款如某單位辦理工程預算審核咨詢業務,按國家發改委與建設部中介服務費收費標準規定應按送審預算的一定比例付費,但合同簽訂卻按工程結算的付費標準按核減額一定比例付費,結果造成超標準10倍以上支付中介服務費,給國家財產造成了損失。
第四,對固定資產和存貨不按《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進行定期盤點,資產不清。按《會計制度》規定,年終,各單位要組織有關人員對固定資產與存貨進行一資清查盤點,但有些單位多年不組織對國有資產進行定期盤點,經過幾任領導更換后,結果造成財產的丟失或毀損,卻找不到責任人。
第五,對應收款債權,有些單位不履行會計職責,按《會計制度》由專人進行積極清收。結果造成壞賬損失。
第六,有些會計人員不按《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向有關部門或決策層或有關系的投資人報送財務會計報告和分析報告等,不能及時反映資產負債、盈余、現金流量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與建議。會計及時反映經濟信息的作用沒有真正的發揮。會計還停留在“賬房先生”階段,與經濟發展嚴重脫節。由于會計信息得不到及時的傳遞,單位決策層與債權投資人就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
第七,會計內部監督制度未建立或未有效的執行,對有關上級部門提出的問題不整改。按《會計法》規定,各單位必須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有些單位沒有內部控制制度或有了內控制度卻不執行,對上級有關部門提出的問題不整改,屢查屢犯主要是有些上級主管部門對發現的問題,對責任人不處理,以罰款代管理,而罰的款是國家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引不起被檢查單位的重視。
第八,有些會計人員責任意識較差,不依法辦理經濟業務,而是依據領導的意圖辦理經濟業務。對有些違反會計法規的經濟業務,有些會計人員不對照法規進行認真審核,還停留在“領導簽字我報銷”這種怕得罪領導和同事、怕打擊報復、怕個人權益受到侵害而不敢擔當的階段。其結果給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或給不法分子營私舞弊提供了條件。
第九,有些會計人員業務素質不高,又不思進取,會計法規知識掌握的不全部,且一知半解。隨著經濟改革不斷深入,新法規不斷更新和出臺,有些財會人員不能與時俱進,不關心時事政治,對新出臺或廢止的法規不關注。往往出現違規支出的情況。如現在事業單位在2011年開始實行績效工資后,不再發放第十三個月工資,但有些單位會計人員因為不知曉新規定,卻繼續發放十三個月職工工資等。
二、對會計人員執行會計法規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會計人員要積極主動學習有關會計法規
會計人員,尤其是會計主管或會計負責人,必須認真學習和領會基本的會計法規條款,并結合一些會計案例學習,以準確掌握法規的精神實質。同時要密切關注國家或地方出臺的有關財經法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執行國家法規,為減少或避免出現因不知法或不懂法而發生違規、違法事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會計人員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道德,依法規辦理經濟業務
會計人員要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要敢于對不合法、不合規的會計業務說“不”。只有會計人員真正做到依法辦事、公正廉潔、忠于職守,才能化解或減少財務風險,保護好國家財產的安全和完整。
(三)單位領導要重視會計制度建設
嚴格按《會計法》規定: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做到會計內控制度健全、會計工作程序規范、定期對財產清查盤點和應收賬款清收制度認真落實。同時要大力支持本單位的會計工作,給會計人員制造較寬松的外部工作環境。
(四)要對國有單位會計人員實現雙重領導
對會計人員的任免需報主級主管部門按《會計法》規定的會計人員條件審核備案,不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核,單位領導不得隨意撤換會計人員。以充分保障會計人員個人權益不受侵犯和大膽行使監督權。
(五)上級主管部門、財政主管部門及審計等部門要定期監督檢查所屬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依法辦理會計事項的情況
對嚴格依法辦事,無違規違法、會計基礎工作、會計制度建設與落實情況好的單位領導人和會計人員,依《會計法》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對違反《會計法》的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要依法給予經濟上的和行政上的處罰。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弘揚正氣,調動會計人員嚴格執法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才為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會字[1996]19號.
[2]《會計法》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
[3]《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中國人民銀行銀發[1988]288號.
作者簡介:徐景英,通遼市扎魯特旗公路管理段,從事財務會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