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進一步深化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中國保監會發布實施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簡稱《通知》),系統整合現行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比例政策。筆者從《通知》出臺的背景、原則與思路,《通知》的核心內容與涵義,《通知》對保險資金運用工作的政策影響和2008年以來云南省保險機構融資情況以及對我省保險資金運用的啟示等五個方面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力爭使我省保險機構融資工作借助市場化改革的東風,推動保險資金高效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幫助帶動云南省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獲得保險機構直接融資的支持,讓云南金融保險努力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全省小微企業、“三農”、產業園區縣域等實體經濟之樹。
【關鍵詞】保險資金運用 比例監管 政策影響 服務實體經濟
為進一步深化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在去年10月間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中國保監會于2014年2月下旬發布實施了《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锻ㄖ废到y整合了現行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比例政策,可以認為,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至此已經形成以保險資產分類為基礎、多層次比例監管為手段、差異化監管為補充、動態調整機制為保障的比例監管新體系。正如中國保監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曾于瑾主任所言,“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把投資權和風險責任更多地交給市場主體?!?/p>
省金融辦對《通知》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力爭使我省保險機構融資工作借助市場化改革的東風,推動保險資金高效有效地服務我省實體經濟的發展,從而幫助我省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效率,獲得保險機構直接融資的支持。讓云南金融努力成為一池活水,來更好地澆灌我省小微企業、“三農”、產業園區縣域等實體經濟之樹。
保險資金運用是一項市場化融資行為,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穩定性、體量大,追求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點。自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開始實施和1998年中國保監會成立以來,我國保險資金運用政策在總體上呈現“兩條主線、互動演進”的路徑特征,即確立專業化的保險資產管理體制和構建多元化的保險資金運用渠道體系這兩條路徑相互推動、循序推進。2003年,保監會開始推動以集中化為前提、專業化為目標的保險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一是建立保險資金集中管理制度,將保險公司各分支機構資金集中于公司總部統一運用。二是建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體制,通過專業化委托運作來提高運用收益水平。三是推進保險機構資金運用能力建設,通過制定投資能力標準和風險控制指引等方式,實施投資能力與投資渠道準入關聯,推進保險機構的投資能力建設。2006年以后,保監會先后放開了保險資金對基礎設施、不動產、股權和境外的投資渠道。這些政策不僅有效拓展了保險機構資金的運用空間,提升了資產管理產品的開發能力,同時也實現了投資渠道的國際化對接。2012年下半年至今,保監會陸續發布金融產品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境外投資、衍生工具和保險資產管理等一系列保險資金投資新規,積極推進險資運用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擴大保險公司操作空間,旨在促進保險市場健康運行,改善保險公司資產結構,完善保險資金投資政策體系,進一步推動保險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一、《通知》出臺的背景、原則與思路
保監會指出,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保險資金運用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堅持市場化改革導向,把投資權和風險責任更多地交給市場主體,增強市場活力。此前施行的比例監管政策在約束機制投資行為、防范投資風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保險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但相關政策由于出臺時間跨度大,涉及范圍廣,實際執行中存在一些困難,影響保險資金運用效率。一是監管比例“散、多、雜”,缺少系統性整合,易造成監管導向不夠明確,市場認識不易統一。二是列舉式的監管比例不適應市場形勢。新增投資品種需制定新的投資比例,監管比例日趨復雜。同時,比例監管政策制定往往滯后于市場發展。三是部分監管比例可操作性不強,與市場實際脫節。部分比例限制涉及交易對手方,信息獲取難度大、成本高、作用弱。
保監會此次發布實施的《通知》,調整與改革的總體考慮是,兼顧監管需要與市場實際,系統整合現行監管比例規定,明確監管與市場的權責范圍,建立以保險資產分類為基礎,多層次比例監管為手段,差異化監管為補充,動態調整機制為保障的比例監管體系。據了解,制定《通知》的具體原則與思路主要有4個方面:一是系統整合。監管比例大幅減少,由原50余項減少至10余項,并基本做到“一個文件管比例”。二是抓大放小。“抓大”是通過大類資產監管比例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放小”是取消具體品種投資總量的比例限制,實現投資自主、風險自擔。三是分層監管?!胺謱印笔侵附⒈O管比例、監測比例及內控比例“三位一體”的比例監管體系,各類比例實行差異化監管,強化風險防范措施。四是動態調整。建立比例監管政策的動態調整機制,相關政策可以視市場發展情況靈活調整,滿足市場合理需求。
二、《通知》的核心內容與涵義
通過對《通知》的研析,保監會根據資產風險收益特征,將保險資金各種運用形式整合為流動性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和其他金融資產等五個大類資產。
《通知》表明,保監會明確規定了三類比例,并對不同比例實行差異化監管。一是監管比例,投資權益類資產、不動產類資產、其他金融資產、境外投資的賬面余額占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監管比例分別不高于30%、30%、25%、15%,投資流動性資產、固定收益類資產無監管比例限制。投資單一上述資產的監管比例均不高于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5%,投資單一法人主體余額的監管比例不高于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0%。突破比例的,保監會將責令保險公司限期改正。二是監測比例,針對流動性狀況、融資規模和各類別資產等制定風險預警比例。達到或超出監測比例的,保險公司應當規定履行相關報告或披露義務。違反相關規定的,列入保監會的重點監管對象。三是內控比例,制定投資內部風險控制比例,經董事會或董事會授權機構審定后向保監會報告。
三、2008年至今我省保險機構融資情況分析
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重視、中國保監會的支持下,通過省金融辦和省級各相關部門、各融資主體單位的共同努力,自2008年至今,我省累計實現保險機構融資規模達271.77億元人民幣,尤其是2011年以來,我省保險機構融資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每年新增保險機構融資100億元以上,為我省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險資金運用支持和保障。具體情況如表(略)。
經省金融辦分析,2008年以來,我省累計實現保險機構融資286.77億元,其中:債權融資165億元,占比57.54%;股權融資72.8億元,占比26.79%;保單借款19.57億,占比7.2%;不動產投資10億元,占比3.68%;其他形式(保險機構信托、租賃等)融資19.4億元,占比7.14%。
四、《通知》對保險資金運用工作的影響
綜合國內保險業界對《通知》的意見和觀點,保監會對保險資金運用的監管正越來越市場化,這是順應保險資金投資運用的內在需要,也是保監會向現代保險監管進一步轉型的體現。針對流動性、融資杠桿等制定監測比例,劃出風險預警線,這既保留了一定的比例彈性,又通過強化公司信息披露義務等措施,增強了社會公眾對公司投資行為的約束。在放權于保險公司的同時,內部風險控制比例強化了保險公司自身的風險責任,也為風險防范設置了一道屏障。
總體上,《通知》整體提高了各類投資的上限,增強資產配置靈活性,使得險資投資收益率分化成為可能。若不考慮境外投資部分,境內權益類投資上限由此前的25%提升至30%,不動產投資比重從25%提升至30%,其他金融產品投資上限從30%下降至25%。目前參考4家國內上市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平洋和新華保險)資產配置結構,權益類資產比重在10%左右,不動產比重在2%以內,其他金融產品投資比重在3%以內。目前投資比重遠遠尚未觸碰到上限。但是上限提高意味著保險公司增多了資產配置的排列組合模式,收益率分化成為可能,尤其是對于部分中小保險公司來說,政策的受益程度要高于大型保險公司。
保險投資業界普遍認為,2014年保險資金運用的投資策略總體是,謹慎的進行權益類資產配置,加大債權計劃投資比重,提高企業債配置比重,增加其他金融產品如信托等理財產品的配置比重是共同趨勢。在投資結構優化和資金收益率趨升的大趨勢下,2014年險資投資收益率預期將有望持續提升至5.2%~5.5%,略微高于2013年的投資收益率水平(5.04%)。
為此,《通知》的發布實施,對我省今后爭取和支持保險機構擴大和創新投資載體,以債權、股權、不動產投資、基金、資產支持計劃、信托等多種方式參與我省重大基礎設施、保障房等重點工程、重大項目建設,具有正向利好的影響。同時,我們也應清楚地看到,《通知》作為一項監管政策,對全國各省區市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
五、對我省保險資金運用的啟示
當前云南省正面臨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以及昆明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泛亞金融產業中心園區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及各項利好政策的“疊加”,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了“交通先行、金融先行”的戰略構想,高度重視云南金融保險市場的改革與發展,高度重視與各大金融保險集團的合作與共贏。
為此,2014年我省保險機構融資工作應以以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為指針,以《通知》出臺為契機,以保險機構投資業界對2014年險資投資策略為導向,順勢而為,積極作為,緊密圍繞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及我省“產業建設年”工作要求,一是進一步發揮好保險資金運用聯席會議機制,加強與省級相關部門的聯合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認真做好我省保險資金運用重點項目的收集和項目庫的更新;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召開保險資金運用項目推介會,邀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投資機構作培訓宣講,搭建我省產業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與保險機構融資的合作平臺,拓寬重點產業建設、產業園區內企業和基礎設施項目的保險機構融資渠道和范圍;三是主動拜會保險集團、搭建平臺、建立紐帶,配合支持保險機構創新投資方式,爭取各保險集團及資產管理公司以債權、股權、不動產投資、基金、資產支持計劃、信托和保單借款等多種方式投資我省。
同時,為進一步鼓勵和吸引保險資金支持參與我省建設與發展,省金融辦建議:一是各項目業主單位應遵循市場在保險資金運用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要求,按照市場化運作程序,進一步提升項目自身的成熟度。二是在省金融辦搭建平臺上,主動加強與各保險集團及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項目推介和對接。三是建議我省進一步出臺保險資金運用扶持獎勵政策,鼓勵保險機構及符合條件的企業、銀行等共同爭取保險資金支持云南基礎設施建設,對爭取保險機構融資的企業和機構給予扶持和獎勵。建議對爭取到保險機構融資的企業,按照年度實際到位保險資金的千分之一,單筆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金額,給予企業融資獎勵;對實際到位的保險資金,視同為銀行貸款給予相應貼息并優先安排,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項目融資競爭力;在每年對全省金融機構考核獎勵資金中新增200萬元,專項用于獎勵支持我省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保險機構,以及為項目融資提供增信擔保的銀行、企業機構等;對為保險機構融資項目提供增信擔保的銀行,配置一定規模的財政性存款,支持其業務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保監會關于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保監發[2014]13號).
作者簡介:沈毅剛(1974-),男,漢族,中共黨員,廣東汕頭人,現任云南省政府金融辦金融二處副處長。